APP下载

身后那片黄土地……

2020-04-10李辉辉

人文天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老农农耕老牛

李辉辉

舞蹈是以动作语言为主要信息载体的艺术形式,其主题表达及人物塑造均需要依靠动作语言来进行建构。对于编导来说,每一次艺术创作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需要使用既新颖又能充分表达作品内容的动作语言,方能达到清晰、准确诠释作品的目的,而不应借用司空见惯的或设计不知所云的动作填充作品时间。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块土肥水美的东夷之地,勤劳智慧的山东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农耕文化,在那一望无际的田地间,屏嚣尘累,看田拥青青;地垄上,浦夏荷香满,觉田间气清;白云下,涌动的田野,将天与地构成了一幅清新佳画。男女群舞《厚土》以及男子独舞《扶犁晚歌》就是这样一幅描绘山东农耕文化的真实写照。

一、“土韵”与农耕

我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农耕文化就是指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农业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风俗文化①。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罗雄岩曾提过中国民间舞蹈的五种类型,其中农耕型舞蹈就占其一。从中国古代史来看,山东地区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时代,其舞蹈也带有典型的农耕文化特点。

山东地区古称东夷,自西周建国后,诸侯分封。其中齐国、鲁国在山东的疆域面积较大、存续年代较久,文化比较繁盛,两地舞蹈文化的发展对汉代以来的山东舞蹈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鲁国舞蹈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上的农耕舞蹈和生活中的礼乐舞蹈。东夷国地处内陆,其乐舞受农耕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反映农耕文化的舞蹈。在齐鲁(今山东地区)两个诸侯国流行《六代舞》。据《文庙丁祭谱》记载:“当春秋之乐,鲁犹备《六代之乐》”②(即黄帝的《云门》,唐尧之《大咸》,虞舜之《大韶》,夏禹之《大夏》,商汤之《大濩》,周武王之《大武》)。其中《云门》祭天、《大咸》祭地、《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享先妣、《大武》享先祖,由此可见鲁国对农耕生活和礼乐文化的重视,并将其与舞蹈结合,传递乐舞观念。這种影响也深深地反映在当下,人们越来越返璞归真,在根植齐鲁文化的基础上,前仆后继地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山东农耕文化题材的作品,由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两位青年教师所编创的《扶犁晚歌》、《厚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男女群舞《厚土》是专为黄河滩区迁建而创作的舞蹈,将滩区人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用肢体语言进行了别样呈现。作品以质朴的动态形象表现出了一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表达了人们质朴、坚韧、豁达的情怀。大地褶皱的纹理、凝练岁月的痕迹,映射着人们对生命的希望。独舞《扶犁晚歌》中,晚霞一抹,牛儿奔勃,老农扶犁,且行且歌的场景尽收眼底。作品用质朴、风趣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意境悠然的人文图画。在人、牛、犁构建的和谐情境中,表达出劳动者寄情于田间的豁达与洒脱。在老农与老牛的浓情背后,是作者关乎人与自然共处之道的思考③。

在舞蹈作品《厚土》中,编导将对土地的敬仰之情融入到舞蹈动作之中,用无言的身体律动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农耕劳作景象,向人们传达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作品以“厚土”为线索,运用山东鼓子秧歌为主要舞蹈语汇,描绘了勤劳质朴的黄河滩区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的场景,更表达了人民对于“土”的特殊情结。编导将农民劳作中的动作提炼、组织、美化后运用于舞蹈中,使之在达到艺术审美的同时又贴近现实生活。将山东传统民间舞蹈鼓子秧歌元素与生活动作融合在一起,将人们在田间土地劳作时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表现播种的动作中,将劳作动作与鼓子秧歌的动律相融合。在队形的编排和舞群舞境的调度上,编导别出心裁,将动作与队形相结合,演员们走成圆圈向着圆心做出打夯的动作,那整齐的动作犹如惊涛骇浪一般冲击人们眼帘,充分传达了对眼前土地的敬仰之情。

在舞蹈作品《扶犁晚歌》中,编导将对田园生活的乐趣寄托于老农与老牛在耕作时的互动中,同时也向观众传达了传统的农耕文化中“人牵牛,牛耕地” 这一经典的耕作画面。在舞蹈的开首,当老牛的叫声在耳边回响时,仿佛使人感受到了那种在田间地头耕作的景象。编导将意象中的老牛与“犁”相结合,运用道具“犁”的使用,将作品的主题展现得惟妙惟肖。随着老农持手鞭出场,舞台中的老牛仿佛活了起来,它一会配合老农做出耕地的动作,一会又想要歇息、耍懒,使得整个互动的过程诙谐有趣。编导围绕老农与老牛这一线索展开动作编排,将老农与老牛的配合通过A-B-A的结构进行呈现,展现了老农与老牛这一传统的农耕画面。编导从老农与老牛互动的细节入手,在老农动作的编排上不仅注重突出劳动者本身的劳动动作,其中驼背的形象,更是将老农的形象特点融入到整个作品的表演之中,反映了老农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日常生活劳作之态,使得作品呈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再者是老农与老牛互动的小细节,道具手鞭的使用,使得舞台上呈现出了老牛、老农、犁耙三者祥和并存的画面,“犁耙”就像是老农和老牛之间的纽带,在作品最后,老农背起犁耙走向了晚霞深处,让人感受到了农田耕作的美好画面,寓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阐释了传统农耕生活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的生活态度。

二、朴实无华与“黄土”敬仰

《厚土》中最朴实无华的舞蹈语汇是该舞蹈的最大特点,它无声地言说着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和谐美好。舞蹈开首,演员们背朝土地而趟,使得作品一开始,便拉近了作品传达主题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也感受到了身后那片土地所带来的厚重之情。随着雷声的传入,大雨将要滋润这片土地,嗅着雨后泥土的清香,想着麦田在风中摇曳着,也让我们体验到了田间下雨时的那种充满期待与向往的心情,反映了农耕时人民集体耕作的场景;到了作品中段,音乐逐渐变得清快、跳跃,没有前段的厚重之感,男女演员之间的完美配合,在变化丰富的队形下,带给人们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在劳作中感受着土地所给予的充实,有人在轻轻拭去额头的汗水,有人在用期待的眼神望着自己刚刚播种的种子该何时收获。其中鼓子秧歌元素的运用点明了舞蹈具有的地域性,塑造出了山东男子健朗、女子勤劳淳朴的形象。舞蹈的最后,表现了人们通过劳动,滋养了一方土地,从而获得了大丰收的的圆满。

作品《扶犁晚歌》不禁让人们联想到一幅画卷,在那田间地头上,有一老农牵着牛儿在田间耕耘,这是地上的景象,片片云彩是天上的景象,而在这天地之间,有人在生活劳作,传达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作品通过老农与老牛的互动,运用朴实的舞蹈动作语汇,再加之山东传统民间乐器的配乐,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浓浓的乡土乡情。作品中既有老农歇息打盹的画面,又有老牛桀骜不驯不愿听从管教的画面,在点滴的动作之间,既体现了农耕生活的不易,又传达了劳动所带来的乐趣。在作品的高潮部分,老农与老牛配合默契,在田地上高歌起舞,唱着欢快的曲子,脚下走着悠扬的步子,仿佛是在为一天的辛苦劳作而庆祝,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力量。随着天色逐渐变暗,老农也意识到已到归家的时刻,于是扛起自己的犁耙,牵起自己的老牛朝余晖的方向归去。老农手中拿着的道具鞭子,即是一种工具,那鞭鞭的响声又像是一种鞭策,不断激励着人们前行。作品《扶犁晚歌》通过舞蹈这种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图。

结语

如今,喧闹的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逐渐迷失于都市的光怪陆离。盲目追逐经济的快速增长,置自然保护于不顾,让我们慢慢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厚土》、《扶犁晚歌》唤起了我们每个人对“土地”的敬仰,传递了“天人合一”哲学命题。土地如留白的画卷一般,愿你我都能感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流淌于笔墨之外的自然的美好;劳作如诗,愿你我都能体会“昼出耘田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蕴含于劳作之中的生活的乐趣。

注释:

①源远流长的中华农耕文明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08-03.

②文庙丁祭谱·文庙从祀位次考 清. 蓝锺瑞 陈锦 出版社:山东友谊书社.1989-07.

③引自.大众日报,大众报业集团.2019.05.13.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民俗志[M].济南:山东省人民出版社,2016.12.

[2]庞宝龙.山东传统舞蹈志(上下卷)[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

[3]黄松.齐鲁文化[M].辽宁教育集团出版社,2017.

[4]兰世雄.唐诗宋词名句鉴赏[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5]罗雄岩.论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类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4):50-56.

(作者單位:山东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老农农耕老牛
农耕感怀
农耕园里收获多
最后的修车摊
老农帮马未都劈柴
笼子
老农答记者
老农答记者问
牧童与老牛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