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寄宿制学校开展校园新闻采写教学的重要性

2020-04-10李柳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20期

李柳静

[摘要]通过对寄宿制学校新闻教学的现状阐述,提出寄宿制学校新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立足于寄宿制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到的新闻知识进行校园新闻采写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条除课本知识学习之外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积累之路。

[关键词]校园新闻,新闻教学,新闻采写

我们学校地处广州市南沙区,远离中心城区,是一所寄宿制的完全中学。每周学生在校学习五天,几乎与外界隔绝。学校考虑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组织和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学习之余,校园文化生活及各类校园新闻就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和兴趣点。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部分,他们对自身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及参加的各类活动等最有发言权。校园新闻无论从时效性、贴近性、关注度方面都比较适合让学生去采写。然而笔者却发现目前我们的新闻单元教学却存在这样的现状:

一、教师新闻教学的形式单一枯燥

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枯燥,重新闻理论的讲解,轻新闻采写的实操指导。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只从新闻结构、新闻语言等方面进行讲授,或在拟写新闻标题、概括新闻材料等方面下过大功夫,耗费较多精力。虽然部编版教材对新闻单元教学目标做了调整,不再把掌握新闻知识作为单元教学的重点,而是强调教师对学生采写新闻稿件的指导和帮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思维定式以及教师对新闻价值的发现不够,导致在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按照老路去教。

二、学生学习新闻知识的兴趣缺失

笔者在开设新闻单元教学前设计过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本校初二级学生,内容是调查学生对新闻知识的了解和兴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新闻的兴趣只有百分之八,而学生对文学类作品特别是小说的学习兴趣高达百分之八十二。笔者在进行新闻单元教学初期时发现,学生学习新闻单元只是识记相关概念、术语,且仅靠死记硬背,且易把新闻体裁与记叙文、小说体裁混淆,不懂得在现实层面去获得新闻信息。课本中毛泽东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消息由于距离现在已经几十年了,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也不够了解,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校园新闻教学还缺乏学生心理层面的动力支持,也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学生对语文学习认识肤浅,以为语文学习的制胜法宝就是死记硬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学生认为语文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考试考取高分,忽视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学科其实也应运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这是新写作主体的闻关注度和支持性不够的体现。学生忽视新闻的本质属性即真实记录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人和事,不懂将新闻理论知识运用到采写实践中去。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拟写采访提纲并写作新闻稿件,可当学完新闻单元时学生却不会写作新闻通讯稿,这不能不说是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损失。

三、学校管理层对校园新闻的认识与重视不够

笔者查看自己工作单位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现没有学生投稿专栏。校园新闻专栏都是学校办公室或者各科组老师负责撰写的稿件。学校广播站和学校电视台虽然也有学生记者,但是所交稿件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校园活动学生虽然作为参与主体,却没有写新闻稿件去记录事件和抒写感受,反而由老师们来代劳。殊不知校园新闻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起着连接学生和老师,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多重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学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展》(2011版)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定义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综合以上现状和原因探究,笔者认为寄宿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长和参与各类活动积极性高等有利因素,支持教师进行有关新闻采写的校本课程的设立与研究,鼓励学生积极撰写校园新闻以传播校园信息和弘扬校园文化。以下是寄宿制学校校园新闻采写的重要意义:

(1)锻炼学生发现新闻的观察力和敏感性

新闻采写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语文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发现新闻的能力。真正的新闻发现不是指事物本身的采访和发现,而是对事物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的发现。这就类似于作文教学中的选材,选材必须新颖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同样,校园事件很多,怎样的事件才算有新闻价值,这需要学生去判断和取舍。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参与度高,感受性强,每个细节都了解得很清楚,这样他们在进行新闻采写时思路就多,感受也多,便于取舍,可以锻炼学生发现新闻的观察力,提升学生感受事物的敏锐性。

(2)增强学生采访新闻的交流力和应变性

学生对校园事件进行采访时,虽然事前已经拟好了采访提纲,但是实际采访时需要和采访对象面对面进行沟通,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校园事件有些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除了采访学生还要深入采访老师、家长,那么采访过程中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快速应变的技巧。比如学生要采访学校招生开放日家长志愿者的体会和感受,作为学生记者需要采访成人,而且是同学的家长,那么如何创造轻松融洽的气氛,怎么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如何控制采访节奏以获取有效信息,那么这些都是学生记者要去创设和把控的。

(3)提高学生写作新闻的表达力和独创性

写作,首先是依据材料提炼主题,显示出最有价值的部分。然后根据所要反映的主题选择材料,发掘宝贵的细节材料。最后对材料进行组合,取舍,形成整体。这是写作中提炼主旨,详略安排的要求。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完成采访后,学生要对采访材料进行選择和整合,撰写新闻通讯稿。因此,新闻采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第一时间内采写校园中发生的重要动态能训练他们快速判断、甄别信息的选材能力,采访到的新闻素材又能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撰写的新闻稿件又因为接地气而受到校园师生甚至家长们的关注,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又能锻炼写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4)推动学生合作型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完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展》(2011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互相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力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笔者所在学校鼓励老师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配合校园新闻采写教学研究有效持久地开展,本人开设了专门的校本课程《我以我手宣校事》,组织和培训学生如何进行校园新闻的采访和撰稿。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自由组成不同的采编小组,对学校的教学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对外拓展活动、家校联系活动进行采访并撰写稿件,和学校团委、校广播站、校《墨痕》文学社还有《中学生报》合作,及时输送新闻稿件。学生的新闻稿件两次在《中学生报》“校园风采”栏日刊出,鼓舞了学生的写作信心,让各采编小组更加有兴趣和激情投入到校园新闻的采写学习和实践中来。他们还自发创办班刊,担任班刊的主编和编辑,为各自的班级刊物而努力采写稿件。

综上所述,校园新闻其实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富矿,教师可以通过它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关注现实、思考分析的能力。在全媒体时代,学生需要发声,也需要有效的发声,这就需要学生转变思想意识,学校层面提供平台,语文老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在校园中充分发挥校园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让校园新闻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部分。所以在寄宿制学校开展新闻采写教学研究非常必要且很重要,笔者希望更多的寄宿制学校能够切实开展有效的新闻采写教学,发掘这一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