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德清县第一中学 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卷作文题
2020-04-10张春梅
张春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家庭农场,叔侄养牛、挤奶,收入高于一般人,日子过得充实惬意。但也有苦恼,他们不能出远门,不能旅行,因为牛每天要产奶。牛被人驯化、圈养,其实人也被牛束缚了。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普遍,有了汽车、手机、互联网,以为生活空间大了,其实也可能被它们掌控了;掌握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以为有助于交流,也可能陷入一种思维定式。
对于这类现象,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同学的立意
同学甲: 莫让网络成为禁锢你的枷锁——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网络等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的泥潭,反而被禁锢,所以要打破这个枷锁。
点 评: 这位同学采用的审题方式很具有代表性,不少同学都存在这样的审题误区。材料中确实提到了“网络等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掌控,但这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这位同学只抓住这一点,从“莫让网络成为禁锢你的枷锁”这一角度进行立意,过于片面,属于“盲人摸象”式审题,偏离了题意。
同学乙: 掌握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以为有助于交流,也可能陷入一种思维定式;当我们掌握一种新的技能手段,在使用其功能的同时也会陷入思维定式,陷入“取一瓢饮便不再见汪洋”的误区,因此我们要对“思维定式”加以警惕、防范。
点 评: 这位同学虽然与同学甲的立意不同,但两者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同样只是看到了材料的一部分,僅抓住材料第二段中提到的“思维定式”现象做文章,提出要对此“警惕、防范”,没有结合第一段中的内容及第二段中的第一种现象进行整体思考、提炼,属于偏题。
同学丙: 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我们获得更高的收入是以失去更多的自由时间、投入更多精力为代价的;我们在获得更多便利、扩大生活空间的同时也会对新的技术和手段产生依赖;我们在掌握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的同时也可能陷入某种思维定式。因此每一次收获都伴随着付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
点 评: 这位同学对材料中提到的三种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到其共通之处并总结出“得失”这一主题,是较为准确的。但仅仅只是总结材料中三种现象的共通之处是不够的,对“得失”之间的关系把握也太过笼统、粗线条,没有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更深入的思考,导致立意欠佳,由此展开论证也难以得高分。
同学丁: 事物总有两面性,有得亦有失,得失相互影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辩证看待得与失。其“失”可避则尽力避免,不可避免则学会坦然面对,不患得患失。
点 评: 这位同学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得与失”的主题,而且对问题的阐述没有停留在表面,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得与失”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在面对“得与失”时应有的正确态度,审题全面,立意准确。
老师来审题
审题先“审”材料,全面把握内涵。题目所给的两段材料中,包含了三种现象。三者之间看似并列,实则隐含递进关系。
材料第一段中“叔侄养牛”的故事,说的是人们为了得到良好的物质条件而牺牲了自己的休闲时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自由。第二段则提出了人们利用新兴科技但同时也被科技所“控制”,以及学习了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会导致我们陷入思维定式,这两种现象相较第一段中的现象更贴近现代生活,具有现实意义。三种现象都呈现了一个观点:人们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且可能会受到制约。
第二步“审”问题,读懂提示信息。题目问“对于这类现象,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看法”,“这类现象”提示我们要对材料中的三种现象进行“类”的归纳,寻找它们的相通之处,而不是单独针对其中某一个现象立意。
材料让我们看到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得与失”的问题,立意时,我们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得与失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我们该如何面对、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得失?……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建构起立意,思维才能逐渐走向纵深。
以下立意供参考:
(1) 因为有“失”,更需珍视所“得”。
正是因为我们付出了汗水、时间甚至自由的代价换来了现在的“得”,所以要更加珍视它,尽力将“得”的作用最大化。
(2) 得失相伴相生,我们应辩证看待、理性权衡,并努力提升自己,趋利避害。
面对无可避免的“失”,坦然面对,做了选择就无怨无悔;面对可控制的“失”,则尽力避免,努力提升自己,突破束缚与限制,做到不被外物所支配。
写作提纲示例
立意:事物有两面性,发展往往伴随着相应的弊端。面对得与失,我们应辩证看待,趋利避害,突破束缚。
第一部分: 联系材料,提出观点。
正因为事物存在两面性,得失相伴相生,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正视得失,其次要学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趋利避害。
第二部分: 提出分论点——正视得失,理性权衡,不患得患失。
得失相伴,难得两全之法,所以面对“得”与“失”,我们应保有平常心,要有看到“失”的智慧和正视“失”的勇气,在每一次选择面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谨慎权衡,做好承担“失”的准备,才能坦然地拥有“得”。
第三部分:提出分论点——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突破束缚。
要想收获物质财富,付出时间和精力是必然的,但我们应提升自我思想境界,不被物欲所困。在使用新兴技术、学习新的表达方式时,我们也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拓宽视野、知识面,磨炼意志,提升定力,培养理性、客观的思维,让外物“为我所用”而不至于沉溺其中、受其束缚。
第四部分: 总结、重申观点。
发展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得与失,我们应正视得失,理性权衡,同时提升自己,趋利避害,突破限制与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