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昨日的世界芤桓雠分奕说幕匾

2020-04-10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茨威格飞艇欧洲人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齐柏林飞艇第一次航行的那一天,我正在前往比利时途中,而且恰巧在斯特拉斯堡稍事停留,我在那里看到飞艇在大教堂上空盘旋,底下是热烈欢呼的群众,飘荡的飞艇好像要向这千年的教堂鞠躬似的。晚上,我在比利时的维尔哈伦家得到消息说,飞艇已在艾希特丁根坠毁。维尔哈伦眼里含着泪水,非常激动。如果他仅仅作为一个比利时人,也许会对这次德国的空难抱无所谓的态度,但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欧洲人,是一个我们同时代的人,因此,他和我们一起分享战胜自然的共同胜利,同样,也为我们共同遭受到的考验而分忧。当布莱里奥驾驶飞机越过英吉利海峡时,我们在维也纳的人也热烈欢呼,仿佛他是我们祖国的英雄。我们大家都为我们的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日新月异的进步感到自豪,于是,欧洲是一个共同体的感情,即欧洲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开始形成。我们心里想,如果任何一架飞机都像玩儿似的轻而易举飞越过国界,那么这些国界又有什么意思呢?那些海关壁垒和边防岗哨完全是偏狭和人为的!和我们的时代精神完全是矛盾的!因为我们的时代显然热切盼望着彼此的紧密联系和世界大同。这种感情的高涨就像飞机的腾飞一样引人入胜。有些人没有亲身经历过在欧洲互相充满信任的那最后几年,我今天仍为他们感到遗憾。因为我们周围的空气不是死的,也不会真空,空气本身就携带着时代的振荡和脉搏,空气不知不觉地会把时代的脉搏传到我们的血液、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大脑,不断地传到每一个人。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在那几年里,都从时代的普遍繁荣中汲取了力量,而且由于集体的信心,每个人的信心也都大大增加。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是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但它不仅仅是一本自传,从它的副标题“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可以得知,这是茨威格以个人经历为线索,以一个欧洲人、一个世界公民为立足点,所呈现的从一战前夜到二战危局期间的欧洲的社会现实。诚如作者所说:“我所讲述的,并不单单是我的命运,而是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今天,我們大多从教科书、著作中了解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而茨威格提供了一个亲历者的视角,让我们能更贴近那段历史。

比如,我们从教科书中知道了萨拉热窝事件,知道了它是一战的导火索。而从这本书中,我们将看到它是如何像今天的任何一个公众事件一样,发生,发酵,逐渐扩大影响。在茨威格的笔下,弗朗茨·费迪南皇储和他的夫人,只是政治谋杀的牺牲品,人们对此漠不关心。“围绕着这一刺杀事件,人愈聚愈多,把这一意外的消息一个传一个,但是说实在话:从那些人的脸上看不出特别的震惊或愤慨。因为皇储根本不受人爱戴……”

在这部作品里,茨威格向我们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生活风貌。

比如那个哺育他成长的城市维也纳。“一个维也纳市民,最关注的不是国会的辩论或世界大事,而是皇家剧院上演的节目。一位皇家演员的去世,可以引得一个从未进过剧场的厨娘潸然落泪。”这样一个有着融洽的氛围、包容着对各种文化艺术诚挚的尊重与热爱的城市,让茨威格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更让他坚定地成为一名作家,用笔刻画出那个时代的氛围和大众的心态。“我希望我至少能满足任何一部真实反映时代的作品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公正和不抱偏见。”

“在这成千上万的人群当中,没有谁比我更首当其冲了:我,作为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每一个身份都处于天崩地裂时的风口浪尖上。”

这些身份使茨威格陷入时代困境,让他经历了三次流亡,但同时也塑造了他强大的共情能力与充满感染力的语言。

“内心的最深处也被我们欧洲大地上无歇止的、火山喷发般的天摇地动所搅扰……”这样的描写在书中随处可见。它们都生动地展现了欧洲的巨变给作者和一代欧洲人带来的巨大震撼与失落。

“一个早早地学会让自己的灵魂充分扩展的人,以后才能将整个世界收入自己的灵魂当中。”茨威格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义的崇高信念与精神,如同宝藏,在书中熠熠生辉。它源于昨日的世界,对今天同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体会。

猜你喜欢

茨威格飞艇欧洲人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派个飞艇去火星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飞艇的前世今生(下)
飞艇的前世今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