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删减式阅读教学与对比思维的培养

2020-04-10张艳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于勒段落叔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然而在诸多素养中,最容易被语文老师忽视的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尤其是初中老师,总认为这是理科老师的事情,殊不知语文课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除了要培养高中老师所重视的批判思维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那就是对比思维。所谓对比思维是通过对两种相近或是相反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在比较思维过程中,心理学上独特的模态模拟(modesofmen-tal simulation)发挥作用:反射(reflection)是一种体验式思维模式,它的特征是生动地模拟有关比较标准的信息是真实的,或者是自我的一部分;评价性,评价性思维的一种评价方式,其特点是把有关标准的信息用作评价标准的参考点,当这些信息被排除在外时,就会发生反思,包括个人的自我解释和价值评估。反思的结果是,关于自我的标准认知变得高度可及,从而产生情感同化;然而,评价的结果是,比较信息被用作评价一个人地位的标准,从而产生了效果对比。删减式阅读是笔者通过反复验证、长时间跟踪实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处理课文的方法。通俗地来讲就是通过学生删减文本对比原著的阅读思考过程,来体会文章的内涵,梳理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达到引领学生深层次阅读,个性化理解,提升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并且发展学生各种思维水平的一种阅读方法。删减式阅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通过对比,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文本,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编者多方交流。删减式阅读不仅仅培养学生对比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利用“删减法”阅读文本,深入挖掘小说的主题,提升对比思维。

初中阶段,已经设计了多篇小说,但是学生对小说的解读往往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或者老师的讲解,很难深入到作者内心,深入剖析作者要反应的社会问题。包括有些教师,对于教材解读不够深刻,浮于表面。而删减法阅读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可以通过删减式阅读来解决这一问题: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删减式阅读文章,理解小说主题,提升对比思维;2.了解次要段落对主题的作用,能说出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3.理解各类文学作品材料与主题的关系,学会围绕主题选材与剪裁。

教学重点:删减式阅读,理解次要段落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各类文学作品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信大家都已经读过《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了,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大家都是通过阅读课文重点段落分析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采用另一种阅读方式学习《我的叔叔于勒》

二、新授

1.如果你是编辑,要求你把《我的叔叔于勒》进行删减,你会删减哪段?

讨论:学生提到了第二段可以删除,于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究竟可不可以删掉。

通过反复阅读比较,有的同学发现这段不能删,因为这段交代了菲利普一家生活非常拮据,这一点对于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主题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就这样在学生七嘴八舌中,大家认识到,菲利普一家并非是原来理解那样的无情,而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迫导致的,学生对于对于资本主义的一般家庭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因而对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讨论到此,你对小说的主题有没有新的认识?

总结:我们在关注重点描写人物的段落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段落,这些段落往往起到或交代人物身份或为下文做铺垫或推动情節作用或衬托主要人物而最终的达到凸现主题的作用。

2.总结:删来删去似乎一段也不能删,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看似不重要的段落其实都是与小说主题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以后在阅读小说时候不仅仅要关注那些描写人物的段落也要关注其他段落,因为作者在选材与剪裁的过程中都是围绕主题来展开的。

3.那么其他文体是不是也是像小说一样围绕主题来展开材料的呢?请你们任选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或者你学过的文章选择一些次要段落进行举例说明。(小组合作)

三、小结

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是紧紧围绕主题进行选材与剪裁,那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你今后的阅读与写作有什么帮助呢?

四、练习

围绕《我的叔叔于勒》主题进行续写。

二、利用删减法阅读,梳理文章脉络,提升对比思维。

梳理文章脉络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一向是个难点,很多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根本不了解文章中心与材料的关系。而删减式阅读恰恰很好地引领学生理解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例如在教授散文时候,可以以《紫藤萝瀑布》为例进行删减式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删减式阅读压缩文章长度。学生通过逐段删减,会发现一段都不能删,因为每一段都是围绕中心展开,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自然就清晰了。学生通过删减过程,对段落地咀嚼变得更深刻,再加之学生间的讨论,文章脉络自然清晰起来。在删与不删之间还需要对比来看,这样对比思维自然得到发展。具体课例如下:

三、利用删减法阅读,理解写作方法,提升对比思维。

学生之所以对写作发怵,是因为不懂为何写作。以为就是写一些事情,对于中心的重要性根本不理解。而删减式阅读,主要强调中心的作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及写作的引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时,完全可以利用删减式阅读方法。因为作者是个心理学家,文章大量的笔墨都放在了心理描写上,甚至有些重复,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作为一篇写作的范文来说这篇文章是不可取的。删减式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文章中心,然后围绕中心进行删除。学生通过阅读,发现突出中心的部分应该是 全文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很多与中心无关,于是引导学生大胆删减,最后学生把这篇文章浓缩为一篇很精彩的短文。通过删减,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写作应该围绕中心展开,与中心无关的删除,有关且能突出的详细描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对比思维,而且提升了批判思维的水平。最后再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学生自己写作之中,让学生运用删减法阅读自己作文,很快他们就能找出哪些该删除哪些该祥写。也可互相删减式阅读,互相批阅,意见不同一,再进行讨论。

删减式阅读几乎可以完成任何要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真正深入到文本,对文字、段落认真地去咀嚼,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当然教无定法,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厌烦,删减式阅读也是这样,不可天天使用,在其他常规阅读腻烦的时候,加入删减式阅读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提升的。

张艳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于勒段落叔叔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心理小测试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熊叔叔
熊叔叔的生日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