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转危为机的方法论
2020-04-10石建国
石建国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转危为机 方法论 领导 人民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一部新中国的抗灾史,就是一部我们党历经磨难,领导人民不断战胜灾难,并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继续前进的历史。在一次次抗击灾难、转危为机的过程中,我们党所运用的诸多方法,灵活高效、切实得力,展现出其卓越的执政智慧和強大的领导力量。
审时度势,及时准确作出决策
古语云,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对于一些有征兆的重大灾害,提前作出预判固然是好,但有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泥石流等,确是很难提前预测的。但不论是否提前预测,重大危机或灾害以后,都要立即研判分析,并及时作出决策,以便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见事早、决策快,就主动;见事迟、决策慢,就被动。事同此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类似情形,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有。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决策,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启动,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作出,各个层面第一时间投入。在抢救工作展开的同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逐步展开,多个省区市对口支援四川受灾地区,并始终把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排在第一位。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成果和灾后重建工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却呈现出另外一幅景象。2005年8月末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登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由于联邦政府决策不及时,措施不得力,新奥尔良市甚至出现了暴力抢劫、对抗警察等无政府状态的混乱局面,灾后重建工作也进展非常缓慢。
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这些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而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危机与困难,又常常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巨大困难。危机和困局难以避免,但也绝不可怕。遇到危机及时、科学决策,果断处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迅速建立起有力的指挥体系,全面深入地做好社会动员,这是应对危机的首要步骤。
依靠人民,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
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我们党一直以来就有社会动员的传统。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党就是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起家的,可以说,社会动员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这一优势贯穿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因此,社会动员作为我们党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应对危机、摆脱危局的强大武器。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三大社会运动,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战斗性都调动起来了。保家卫国,发展生产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广大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真正实现了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开展,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农村地区多年的匪患,以及许多城市的黑社会势力被肃清,使我国社会秩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政协发出电文,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进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农村、每一机关、每一学校、每一工厂、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区域”。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参加爱国募捐运动,极大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党的社会动员方式也在不断地增添新的时代内容。现代社会的动员方式较之以往,范围更加广泛,程度更加深入。比如2020年初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动员的地域范围不仅局限于疫情比较严重的湖北地区,也不是仅限于大陆地区,而是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地区,甚至是海外华人社区或者社团、民众都积极参与进来,共克时艰。从社会动员涉及的主体来看,党、政、军、学、研、企、商全面合作,在医用物资征集调配、疫苗研制等方面通力合作。广大的城市社区组织、农村村委会、各社会团体(包括慈善机构、民间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抗击疫情竭心尽力。从社会动员的内容来看,也不仅仅是捐款捐物,而是党政军民学各方主体发挥自己所长,更深度地参与进来,按照政府的号召和要求去做,积极收集、分享数据及信息,踊跃担当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各方面工作,为广大民众提供医疗防治、生产、生活服务,帮助政府解决了很多难题。受灾的是几千万人,救灾的是14亿中国人。毫不夸张地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真真切切的全民参与,我们党和政府打的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新时代的人民战争。
多措并举,力求形成最大合力
灾难时期,信心和精气神的重要性不亚于救济物资。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使困境中的人们感到有主心骨、有依靠,从而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因此,如何引领舆论,提振全国人民的精气神,成为宣传、新闻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正面的宣传和教育引导,让国内外的民众亲身感受到,我们的党和政府是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要强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氛围,努力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同舟共济、转危为机,共同赢得最后的胜利。抢险救援的经验表明,灾难发生后,给处于极度恐慌、手足无措的人们吃上一颗定心丸至为重要。如在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上空,一面高高飘扬的鲜红的五星红旗成为映秀老百姓的希望。
识干部用干部,让中央的决策部署生根落地。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没有干部的带领,没有组织起来的民众,形成不了力量。民众要形成力量,必须有组织者、带领者,这就是千百万有能力、有斗志的广大干部。当“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后,毛泽东同志主张让陈云来领导经济调整工作,他说:“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邓小平同志后来回忆也说:“1975年我抓整顿,用了几个人才,就把几个方面的工作整顿得很有成效,局面就大不一样。”
众所周知,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市和卫生部负责同志因抗击疫情不力被问责撤职,刚刚履新海南省委书记才5个月的王岐山,火速进京,任北京市代市长,在关键时刻肩负起领导抗击非典的重要职责。同样,在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积扩散后,中央也及时作出湖北省、武汉市主要负责同志更换的决定。非常时期,非常之责,必须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氛围,给广大干部指示出鲜明的用人导向,以把广大干部的责任心和干劲都充分调动起来,推动抗灾救灾早日取得胜利。
勤沟通重合作,争取最大程度的理解与支持。较之以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与速度都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为扭转危局提供了物质基础。2008年南方雪灾发生后,党和政府采取了更为透明和开放的信息处理与对外宣传态度,及时通过媒介把灾情告知全国人民,将因灾造成的交通困境、旅客滞留以及因煤炭短缺造成的停电停水等负面消息公之于众,避免了因信息不畅造成的谣言四起和恐慌心理,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2020年初春节前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关于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死亡人数、治愈人数等信息都高度透明。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卫建委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央及地方的广播电台、电视台都24小时滚动播报抗击疫情的最新进展,其他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也都及时报道有关疫情的最新信息。政府有关部门还组织钟南山、李兰娟等权威医学专家答疑解惑,消除民众的紧张情绪和各种担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密切合作,向世界各国分享有关信息,这些努力和做法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同时,我国还开放境外媒体及时参与报道,把各种谣言传播限制在最小的范围,积极支持和协助国际社会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经验和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与理解。
加强法治建设,努力实现抗击灾难能力的现代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摸索防灾救灾的规律性做法,制定了一系列防灾救灾的法律法规。其中,防震、防洪、传染病防治、事故防治、环境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等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正在使我国加快形成以专项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为骨干、相关应急预案和技术标准配套的防灾减灾法规体系,这对于防灾救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于维护社会安定、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一部为一场灾害而专设的法规,开创了我国立法史和救灾史上的先河。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设立。抗灾救灾法律体系的建立和相关职能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防灾救灾工作已走上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轨道,正逐步实现抗击灾难能力的现代化。
统筹兼顾,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过新中国7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功跨越贫困陷阱,即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迈入高收入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我国将强未强之际,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仍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坚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才能为我们抵御风险、应对危机提供最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各种灾害尚无法规避的当今世界,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抵御风险和应对危局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经济发展保卫战。
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我们党之所以领导人民战胜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原因很多,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这一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全社会都痛恨腐败、官倒、特权等现象,但大家对党中央还是高度信任的,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确信不疑、坚决支持的。2003年在抗击非典之后,党中央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协调,于是及时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增强了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坚持“稳”字当头,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在应对危局、抗灾救灾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以保持稳定的大局为重,努力做到“全国一盘棋”。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全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果断处置阻挠殴打防疫工作人员、扰乱抗疫秩序的行为,依法严惩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造谣滋事的非法行为,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实践证明,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其他许多国家感兴趣却又很难学到的精髓。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走过了沧桑恢弘的五千年。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党将在重大灾害和危局的大考中应对得力、转危为机,带领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迈进。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责编/张忠华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