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选)
2020-04-10史铁生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在山上拦牛的时候,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麦垛,山坡上的胡蒿和沟壑里的狼牙刺都是柏树林,就好了。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总是“吸溜吸溜”地抽着旱烟,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老汉儿家、老婆儿家都睡一口好材。”
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也许还因为他穷吧,英语中的“poor”就是“穷”的意思。或者还因为别的: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声音拉得很长,虽不洪亮,但颤巍巍的,悠扬。碰巧了,崖顶上探出两个小脑瓜,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可能是狐狸,也可能是野羊。不过,要想靠打猎为生可不行,野兽很少。我们那地方突出的特点是穷,穷山穷水,“好光景”永远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天快黑的时候,进山寻野菜的孩子们也都回村了,大的拉着小的,小的扯着更小的,每人的臂弯里都才
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总不得闲。清明节的时候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我一个人躺在土炕上。那天,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老乡管那叫“zi chui”,后来才知道,是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的。破老汉说,那是个刚强的人,宁可被人烧死在山里,也不出去做官。那天,队长把一碗“子推”放在炕沿上,让我吃。他也坐在炕沿上,“吧嗒吧嗒”地抽烟。队长看着我吃,不言语。临走时,他吹吹烟锅儿,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
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饲养场建在村子的最高处,一片平地,两排牛棚,三眼堆放草料的破石窑。清平河水整日价“哗哗啦啦”的,水很浅,在村前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水潭。河湾的一边是石崖,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滩上折腾,往水潭里“扑通扑通”地跳,有时候捉到一只鳖,又笑又嚷,闹翻了天。破老汉坐在饲养场前面的窑顶上看着,一袋接一袋地抽烟。“心儿家不晓得愁。”他说,然后就哑着个嗓子唱起来:“提起那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破老汉是绥德人,年轻时打短工来到清平湾,就住下了。绥德出打短工的,出石匠,出说书的,那地方更穷。
小时候就知道陕北民歌。到清平湾不久,干活歇下的时候我们就请老乡唱,大伙都说破老汉爱唱,也唱得好。“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确实,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但是,一唱起来,人就快活了。有时候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憋细了嗓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门口。走路你走大路,再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马多,来回解忧愁……”
在陕北,看牛顶架,那实在也是一项有益的娱乐。……那年春天,我的红犍牛处在新秀的位置上,开始对老黑牛有所怠慢了。它们拉开了架势,对峙着,用蹄子刨土,瞪红了眼睛,慢慢地接近,接近……猛地扭打到一起。红犍牛占据了有利地形,逼得老黑牛步步退却,只剩招架之功。红犍牛毫不松懈,瞧准机会把头一低,一晃一冲,顶到了对方的脖子。老黑牛转身败走,红犍牛追上去再给老首领的屁股上加一道失败的标记。
为了这事,破老汉阴沉着脸给我看。他抽着烟,望着老黑牛屁股上的伤痕,说:“它老了呀!它救过人的命……”
那年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了,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一个从陕北回京探亲的同学来看我,带来了乡亲们捎给我的东西,最后从兜里摸出一张十斤的粮票,说是破老汉让他捎给我的。粮票很破,渍透了油污,中间用一条白纸相连。“我对他说这是陕西省通用的,在北京不能用,破老汉不信,说:‘咦!你们北京就那么高级?我卖了十斤好小米换来的,咋啦不能用?!我只好带给你。破老汉说你治病时会用得上。”
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选自《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略有改动)
【陈老师点读】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史铁生的成名作。这篇小说以散文抒情的笔法,为读者展现了陕北人民朴实、忠厚、积极乐观的形象。其中,“破老汉”是文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作者不但通过多件事例来展现“破老汉”的个性,还紧紧抓住“破老汉”独具个性的特点来描写,使人物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比如,在交代“破老汉”名字来历时,作者紧紧抓住了一个“破”字。或许是陕北话的发音是“破”,或许是因为穷和英语发音相似,或许“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这种白描式的外貌描写简洁却能让人过目不忘。还有破老汉的“破嗓子”,这一切的描写都围绕“破”字展开 ,信息量很大,短短几句话,一个贫穷、沧桑、乐观的破老汉就此缓缓向我们走来。
除了突出“破”,文中还不断出现破老汉的标志性动作,那就是抽烟。本文第一段就写他“‘吸溜吸溜地抽着旱烟”,之后写他在窑顶上看孩子跳水,是“一袋接一袋地抽烟”,看老黑牛身上的伤时,也是“抽着烟”。反复写人物的标志性动作,有助于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除了抽烟,作者还抓住了破老汉爱唱歌的特点。本文虽短,但也有三处详细描写了老汉唱歌。赶牛回来时唱歌,赶牛出村时唱歌,坐在窑顶上看孩子们跳水,也唱歌。可以说,唱歌成了破老汉排解生活忧愁的一种方式,也成了破老汉区别于其他人的显著标志,村里人公认他“爱唱,唱得好”。
因此,要把人物写活,还得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把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写出来,让读者印象深刻。
技法小贴士2
抓住人物特点写,让人物形象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