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群任务”下语文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20-04-10陈泓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建构素养

教育部新颁布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将高中语文教学改成了18个学习任务群,这一重大变革将对今后的教学产生深远影响。虽然这一调整的目的是要让今后的语文教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之能更精准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这种“群”概念教学的推广和群任务教学的实施都存在较大的困难。究其原因首先是“群”概念及“群”范围的不确定性,其次是传统教法根深蒂固。此二者都形成阻碍,使得一线教师在“群任务”教学方面处于茫然状态,许多教师依然我行我素继续走着以前单篇课文教学的老路。

如何顺应时代,适应《语文课程标准》新要求,将语文课上成既有语文味,又能如新课标要求的采用“群任务”的教法来迅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对新课标的领悟以及对“群”教学的一些实践,以期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语文“群任务”的本质及其学术性要求

“群”乃聚在一起、相聚成团之意。把语文学习设计成任务群的依据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必须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学语文的规律,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群任务”下的语文教学要有课程开发意识,要把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都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再通过对这些实践行为的分析、整合,达到让学生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规律、学会语文运用方法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促进学生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之所以依赖“群任务”,就是因为“群”内部有相对的共性,可以找到提升学生某种语文能力的共同指向,所以,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使之成“群”尤为重要。

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能局限于书本,所以必须充分顾及跨文化、跨媒介运用以及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

学习任务群凸显的是合体而非个体,学生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要放弃将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方式,改变以往只凭自己讲解的教学模式。

学习任务群因其内容庞杂,适合作为课程体系来构建,因此要注意体现群与群之间的差异性、层次性。要加强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使课程真正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

二、“群任务”下的语文课程化建构与实施

(一)任务驱动,夯实建构课程的基础。

新一轮教改虽已全面铺开,国家对教材也做了相应的变动,但十八个群任务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艰难。观察所有的任务群,不难发现直接提到“阅读”的就有五个,提到“经典、作品、论著”词语的有8个,说明这些任务都要求学生将学习建立在阅读行为之上。而当前的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网络娱乐的冲击下,阅读兴趣普遍缺乏,即使有也趣味性不高。在这种背景下,指望学生自主阅读、积累恐怕不太现实。那么,让教师去设计指向学生语言学习的课程体系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教师依据《新课标》任务群的要求,精心挑选价值较高的语言材料,提供菜单式阅读服务,采用任务驱动,既科学又便于操作。比如,根据高一年级第一单元现代诗的内容,我构建了“诗歌的诵读”“诗歌的仿写”课程,让学生“读在口头,悟在心中,写在笔端”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诗歌课程。而“悟在心中”就是对诗歌理解、鉴赏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着力点是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于是,我们又可以将诗歌按类别划分,如爱情诗、述志诗、思乡诗等类别,让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课外寻找相应类别的诗歌来阅读,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群延伸阅读,群与群之间进行比较阅读,互相推荐交流。这样大家都有兴致愿意参与,既提升了鉴赏诗歌的品质,又切实培养了学生自我阅读、积累的习惯。

努力在必修课程之外,设计相应的课程,采用活动式教学,将课程内容化整为零,以版块形式组织教学单元,构成阅读系列课程,这将是我们教师今后要重点完成的工作。

(二)还原生活,挖掘生动的课程资源。

如果总是老师布置,唯老师马首是瞻,这既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建构课程最好的境界是学生自主建构,但难点在于学生资源匮乏。如何克服各种局限,我认为最有效方法是还原生活,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言语学习情境,促使大家行动起来。如《课程标准》所说,要“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真实的言语学习情境目的明确、对象明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能有效激活他们的思想场和素材库。他们会逼迫自己去阅读,去设计,去运用,甚至给自己以评判。至于在语言材料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借助语感和语用规则,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会在反复实践中逐步完成。这种“顺应”或“被同化”,使学生以往的言语经验不断得到补充、修正,语言素养得到迅速提升。

多样化、主题式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将是语文课程可着力的极好抓手。许多学校都会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承办,诸如活动计划、活动海报、征稿启事、剧本、串词、读书报告、获奖感言等实用文本都可以出自学生之手。让习得言语经验落实在真实的情境中。

充分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我们可以借助“班班通”、校园网、班级QQ群、微信群等平台展示大家的作品,让语文受众群从老师扩大到同学、家长等,让更多的人气抬高大家的热情。我们还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为社区文化服务;踊跃向社会报刊投稿,辐射到校外,形成了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群。

(三)文化引领,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需求。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所以,建构语文“群任务”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优秀文化有所了解,让大家领悟其中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引领建构语文“群任务”课程,须以语文教材为根本,在此基础上多角度挖掘相关的文化资源,开发系列群课程,这样既可以使课本内容更加丰满,同时起到沟通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教育与生活的积极作用。

以《滕王阁序》为例,此文就是一個很好的文化范例,围绕着王勃有人建构了“走近南昌历史文化名人”课程,从王勃到徐孺子,到王阳明,再到欧阳修,有人从南昌市的路名看到文化名人,读到了他们的作品。有人从滕王阁联想到八一纪念塔,开辟红色文化课程。材料丰富充实,从阅读了解到一座城市的文化,又从文化读到更多的作品。着意于对滕王阁的描写,有人关注了作者思路与序文文体特点,依文画美景,可让文学语言和美术绘画交叉融合。

发掘课文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手段不外乎归纳与联想。归纳就是理解与吸收,而联想则是创新与发展。鼓励学生以文章为起点去阅读更多相关的作品,获得更丰富的文化、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就是我们实施“群任务”课程开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8-9,34,11-58,32,29,33,27-28.

[2]刘景学.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J].中外企业家,2013(23):215.

[3]刘晓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文学教育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3).

陈泓渊,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建构素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