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景清丽,抒情款曲
2020-04-10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怀远之词。
词的上片写临别之景,情调婉转。首句写送别之地的景象。江岸边,蓼花盛开,星星点点的淡红花瓣,迎风摇曳,煞是可人。江风阵阵,送来缕缕桔柚的芳香,沁人心脾。这秋天的景象是如此醉人,同时也让人越来越清晰地触摸到深秋的凉。李白有诗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深秋时节,加之“风多”,本已使人不胜秋之凄凉,更何况要在这个时候送别呢!这为下文写惜别之意做了铺垫。次句由近及远,写诗人伫立江边远眺,只见“暮霭沉沉楚天阔”,景观顿然转而悲戚。离人将去的地方,在那茫远的楚地,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聚,因而这“一望”,自然是令人伤感的。用一“望”字,领起以下四句。第三句由面及点,自上而下,从辽阔的“楚天”,转到江流中的“片帆”这一形象上,类似电影的特写镜头。你看,烟波浩渺之间,片帆一点,于粼粼碧波上闪着孤独的光芒,渐行渐远。这一句,其实是对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留”两句诗的化用。从“闪孤光”三字中,我们恍惚看到了词人那种长久地痴情地注视帆影远去的幽怨目光,仿佛聽到了他轻轻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孤光”的“孤”字,用得尤妙。写帆影之孤,其实是衬托出离人行旅之孤。再联系上一句,我们还可以看到词人有意将“楚天”之“长”,与“帆”之“片”和“光”之“孤”对比,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反差,从而更衬托出人之渺小,暗含人生离合难以预料的悲凉意绪。
下片宕开一笔写“征鸿”。视角自下而上,由江面写到空中。舟行愈远,终于消失于视野。词人仰望长天,只见一行鸿雁高飞,也渐渐消失在苍茫的天际。他此时多想如那自由的鸿雁一样,飞向“片帆”所往之处啊!但是或许因为他无力摆脱俗务的羁绊吧,因而只能“思随流水去茫茫”,只好托这一江碧水,载去满腔真挚的思念了。下片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巧用两组叠音词,既写出空间的旷远、迷茫,又承载了词人的缠绵悱恻之情。结尾一句以景语收官,回应上片首句。帆影不见了,太阳下山了,征鸿消失了,寂寥的江岸边,仍旧默默呆立着一个人,久久不肯离去。他面对着满眼红艳的兰花,碧绿的江水,不禁回忆起和离人曾经一起的潇湘之游,也不禁要生出一种渴望——下一次的相会早一些到来。这样想来,前文所流露的淡淡的伤感之情似乎又渐渐消解了。本词以悦目的景开头,又以绚丽的景结尾,使别情的抒发起到“哀而不伤”的效果。
整首词写景清丽,抒情婉转,语言隽永,用典自然。“望”“送”“思”“忆”四字将词人送别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紧密地结合起来,显示出严谨的结构。
【作者简介】
孙光宪(901-968),唐末五代诗人,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宋太祖乾德六年卒。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