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2020-04-10张颖
张颖
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把握好数学知识类型,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数学现实出发,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实践、动脑思考猜想、收集材料、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经历生动的思维过程,获得经验、感悟,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学生的双基、智能、情感、态度、人格得到统一、和谐发展。
主题词:教学情境 呈现方式多样 游戏 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低年级的学生根据其年龄特点,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使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听了一节《逆向求和应用题》的研究课。整节课都是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来创设问题情境,而且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多样,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一、游戏引入,探求新知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从其中明白一些道理,智慧树爷爷就会把智慧果送给你!
师:跟老师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和老师握手做朋友的同学到前边站成一排。
(放‘找朋友音乐,师生做找朋友的游戏。)
师:同学们数一数,我找到的朋友有几人?
生:10人
师:我没找到的朋友有30人,参加游戏的同学有多少人?
就这样,课伊始,趣已生,从同学们喜欢的‘找朋友游戏入手,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解决了所求的问题:参加游戏的同学有多少人?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
二、联系实际,呈现方式多样,巩固知识
孟子在《告子》篇中说过“教亦多术矣”,可见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知道了教育的方法要多样化。数学知识呈现形式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获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变数学教学从知识灌输型为发现探究型、发展型(不排除有意义的接受型),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
⒈童话的情境
师:我把我的好朋友请来了,你知道我放了多少粒鱼食吗?
(多媒体演示:两条小金鱼的对话)
甲:我们一共吃了15粒。
乙:还剩下20粒。
甲乙合说:主人一共给我们放了多少粒鱼食呢?
学生在声、色、动的童话情境中进入了学习状态,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巧妙的把童话故事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⒉购物情境
师:其实像这样的事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一箱奶,卖了10袋,还剩14袋,求这一箱奶有多少袋?
这是一张购物小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买面包花了12元,余额为3元,我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师:在购物中遇到两个问题,选择其中一个来解决。如有时间,再做另一个。
购物情境学生再熟悉不过了,老师和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⒊做家务的情境
师:在洗衣服里也有数学问题呢!
(出示:和妈妈洗衣服的场景)
我和妈妈洗了16件衣服,晾好9件,还剩几件没晾?
我和妈妈洗衣服,晾好了9件,还剩7件,一共洗了几件?
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數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
⒋乘班车情境
师:在我们学校里有一辆学生班车
(出示:一辆车48个座位,30人上了车,还有12人没上。)
学生抢答:多少人要坐车?
你知道车上还有几个空座位吗?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小学数学知识呈现形式多样化,顺应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数学教学工作改革的必然趋势。总之,我们要把握好数学知识类型,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数学现实出发,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实践、动脑思考猜想、收集材料、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经历生动的思维过程,获得经验、感悟,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学生的双基、智能、情感、态度、人格得到统一、和谐发展。
整节课,学生学得高兴,听课老师听得轻松、愉悦。教学情境的创设,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当作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资源,一笔宝贵的财富,并且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