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师外语词汇磨蚀现象及对策研究

2020-04-10卜伟

大学教育 2020年4期

卜伟

[摘要]文章通过诊断性测试了解了71名高职英语教师从教后的词汇磨蚀情况,并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对教师词汇磨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教师的词汇磨蚀具有非线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征,受到从教对象、教学内容、磨蚀前水平、目前外语接触量、情感态度、政策因素等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减弱教师英语词汇磨蚀趋势,提升其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词汇磨蚀;动态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79-04

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是指由于某语言使用的减少或中断,该语用能力逐渐弱化的现象。早期的语言磨蚀研究从心理学的记忆与遗忘理论着手,进行心理机制层面的分析,后来逐步扩展到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领域。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将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研究语言发展的非线性过程,而语言磨蚀作为语言发展的一个部分,其发展演变同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以动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实证研究分析高职英语教师的英语词汇磨蚀情况及影响磨蚀的内外部因素,以期探索减缓外语磨蚀趋势的对策。

一、文献回顾

(一)语言磨蚀

Lambert于1980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语言技能遗失会议,引入了语言磨蚀的概念,由此引发了语言学家们对语言磨蚀这一现象的关注。Lambent与Freed1982年认为语言磨蚀是指个人或语言团体完全或部分遗失某种语言,也指双语环境下母语技能的衰退或少数民族语言因政治、经济等因素被其他语言所取代的现象。这一定义没有把语言迁移和语言磨蚀区分开来,过于笼统。

Kopke在2004年指出语言迁移是社会语言学层面上的概念,是社团性的、代间的、语言使用上的丢失现象。而语言磨蚀则属于心理語言学的层面,是个体性、代内的语言能力减退。这种语言能力的减退是生理性而非病理性的,不同于失语症或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语言能力衰退情况。

(二)动态系统理论

动态系统理论源自经典力学,这一跨学科、革新性的理论在数学、经济学、气象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被广泛运用。美国语言学家Larsen-Freeman在1997年将该理论引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

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复杂的、恒动的,其如下特征与二语习得密切相关。

1.全面联结性

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且处于不断变化中。二语发展不是单纯地通过增加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而实现发展的简单过程,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语境等外部因素同样影响其发展过程。同时,学习者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学习者所处的认知环境(如记忆能力、智力水平、母语和二语知识、学习动机等)、社会环境(对二语的接触、受教育程度、社会交往)、学习环境(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客观物质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是动态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同时又各自构成子系统,紧密关联并相互作用。

2.非线性

非线性是指语言发展过程呈现出曲线状态,有上升进步也有下降后退,有高峰也有低谷。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具备稳定的比例关系。由于多层次、多重环境变量之间复杂互动的关系,使得系统的行为变得不可预测。有时,某变量的微小变化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大变化,反之,局部因素的大变化也可能对整个系统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3.初始状态的敏感依赖性

这就是说初始状态下某一变量的微小变化随着时间推移、系统发展,可能带来整个系统的剧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蝴蝶效应”。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即使学习者经历相似的学习过程,他们之间最初的微小差异也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

4.自组性

系统的变化发展不仅源自外部变量的相互作用,也来自系统内的自组。所谓自组是指在开放、恒动系统内模式变化的自发性。由于自组性的存在,动态系统呈现出吸引状态和相斥状态。吸引状态是优先状态,某些动态子系统可能由于一些因素的吸引而保持动态平衡,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而那些明显的非优势状态被称为相斥状态。在相斥状态下,系统出现激烈动荡。de Bot等在2013年以小球的滚动来解释吸引状态和相斥状态。如果小球在不均匀的表面上滚动,凹面类似于吸引状态,而凸面表示相斥状态。如果凹面很深,那么球就会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摆脱凹面。语言的发展就是从一个吸引状态到达另外一个吸引状态。

(三)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语言磨蚀研究

以往的研究者们多从回归假说、语言提取失败假说、语言干扰假说的角度研究语言磨蚀现象,而Herdina与Jessner2002年开始关注到动态系统理论与语言磨蚀之间的联系。随后,De Bot等在2005年提出可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研究语言磨蚀。他认为动态系统理论能对语言习得、语言保持和语言磨蚀等语言现象做出统一解释,为研究语言磨蚀现象搭建全面的理论框架。同时,他指出非线性特征以及个体间差异与语言磨蚀关系密切。在国内,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语言磨蚀研究仅有极少数的引介性文献。比如董延彪指出应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要综合量化分析和质化建模的方法研究外语磨蚀。郑文君结合动态系统理论的全面联结性特征,从外部环境因素、语言系统内部因素和多种语言之间的互动因素分析外语磨蚀现象。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虽然没有运用该理论,但是对语言磨蚀的动态研究有助于以动态系统理论为视角探讨语言磨蚀问题。Meara尝试利用网络仿真研究词汇网络中的语言磨蚀,证实了语言磨蚀的非线性以及在相似的语言磨蚀环境中,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倪传斌对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外语词汇磨蚀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呈现“前快-中稳-后快”的动态过程。

二、实证研究

目前的国内研究多关注在校学生或者毕业生的外语磨蚀状况,但英语教师的外语磨蚀鲜有人论及。英语教师,尤其是高职英语教师,虽然每天都在接触英语,但是面对相对简单重复的教学内容,他们是否也存在外语词汇的磨蚀现象,如果有,造成他们词汇磨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减弱他们的词汇磨蚀趋势,这些是本研究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来自安徽省多所高职院校的71名英语教师以及某大学英语专业大四的35名学生。研究对象被分为3个小组:学生为第1组;从事英语教学5年以内的教师为第2组,共计33人;从事英语教学5年以上的教师为第3组,共计38人。所有研究对象都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其中英语教师的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均已取得硕士学位。

选择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他们一直在从事英语学习,且输入量大、难度高,语言未经长期磨蚀,以他们作为对比参照,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在从教若干年后是否存在语言磨蚀。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英语词汇水平测试试卷、在线调查问卷和访谈,测试结果通过SPSS 19.0进行分析。英语词汇水平测试试卷所选择的词汇来自《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全程通用词汇表》,共计100个单词,每个1分。笔者借鉴了Wesche与Paribakht1996年的《词汇知识量表》,为每个单词设置3个选项:1.没学过这个单词。2.学过,但不记得是什么意思。3.中文意思是_________,或者同義词_____________。试卷在各学校统一发放,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设计调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教师词汇磨蚀的主要原因,仅教师参与调查。笔者共发放71份在线调查问卷,回收68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共计65份。问卷共包含4个维度:磨蚀前水平、目前外语接触量、情感态度、政策因素。通过QQ、电子邮件等形式的网络访谈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测试成绩统计及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3组调查对象的词汇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F[2,103]=23.485,P=0.000<0.05)。Bonferroni事后检验结果显示,第1组的词汇测试成绩显著高于第2组(MD=4.58)和第3组(MD=6.91)。第2组和第3组的教师都有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经历,英语水平理应更高一些,但是测试成绩却显著低于第1组,这应该是因为大四的学生刚刚参加了TEM-8考试,相对而言,他们的英语水平到达了一个峰值。而英语教师在从教若干年后,英语词汇出现了明显的磨蚀。

通过折线图(见图1)将3组成绩进一步对比发现,第2组的词汇保持量仅为大学4年应获得词汇量的80%,而第3组则降至78%。也就是说,教师的英语词汇在从教过程中被大量磨蚀,而且随着从教年限的增加磨蚀日趋严重。通过折线图可以看出,在最初5年里,词汇磨蚀速度特别快,之后出现了减缓的趋势。这符合De Bot在2005年所提出的语言磨蚀具有非线性的特征。

2.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分析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有部分教师虽然从教年限长,但词汇保持量显著高于同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这是由于他们所担任的口语课、综合英语课等专业课的课程性质使然,这些教师上课经常使用英语与学生交流。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他们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教学内容难度也较大,因而教师有更多机会运用英语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但是,由于绝大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80.6%的教师表示上课时不得不大量使用汉语,以保证教学内容能被绝大部分学生所接受。也就是说,由于所使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不均衡性,个体间的语言磨蚀存在着很大差异。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5.4%的教师外语接触量较大,经常阅读英文读物、看英文原版电影或者收听英文节目等。相比之下,84.6%的教师则反映由于教学、科研和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大以及个人兴趣不够浓,平时很少花时间接触英语。

笔者与10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有8位教师反映他们已经意识到自身的英语出现了磨蚀,并且普遍认为工作后缺少英语学习动机是造成磨蚀出现的主要原因。此外,有4位教师认为教师参加英语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也是诱因之一,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3.动态系统理论角度的因素分析

根据动态系统理论,系统内的变量是全面联结的,某一变量的变化可能会给整个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语言磨蚀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社会环境等变量都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师不得不选择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频繁接触远远低于自身水平的英语内容,长此以往,很多难度较大、课堂上使用不到的语言内容会被遗忘,这是教师语言磨蚀的一大外因。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因英语基础差,难免会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差,这些外因极大抑制了教师继续学习的动力。情感因素的负面影响,以及英语环境的缺失和支持政策的不足,这些系统变量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教师英语词汇的磨蚀。

教师在词汇磨蚀前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这一点在调查问卷和访谈中可以明显反映出来,对比词汇测试的结果发现,磨蚀前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其测试成绩也高。这符合Vechter等1990年提出的“倒置假设”,即磨蚀前水平与磨蚀量和速度成反比。磨蚀前水平是磨蚀系统的初始变量,基于动态系统敏感依赖性的特征,其微小差异和变化在每个教师的磨蚀系统中逐步酝酿发展成大的差异,使得教师们的表现有所不同。

三、减弱教师词汇磨蚀趋势的对策

(一)教师层面

有研究表明,外语磨蚀的现象不仅停留在词汇层面,也同时出现在听力、阅读、写作层面,也就是说,外语磨蚀会影响二语学习者整体的语言使用能力。而英语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二语习得的成效,因此,教师唯有尽力减少或避免自身英语磨蚀现象,方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