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区域文化与旅游类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设置
2020-04-10张凯月
张凯月
在旅游类中职教育中,区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文化资源。对于旅游类中职语文校本教学而言,应该对区域文化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将区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达到提高学生相关专业素养的目的。目前来看,以区域文化为主要内容进行的旅游开发市场前景较好,根据区域文化开发设置相关语文课程内容具有必要性。
引言
对于旅游类专业中职学生来说,应根据未来职业需求需要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了解,旅游区域内包含不同种类、不同特色的区域文化,可以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利用各个区域得天独厚、富有人文特色的区域资源优势,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素养训练相结合。
一、根据职业特点结合局域文化进行内容设置
根据旅游類中职生专业素质特点可知,旅游类中职学生应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首先,做好导游工作需要进行优秀导游词撰写,从而在工作过程中吸引游客注意力,做好工作。其次,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利用不同手法对景点进行讲解,诗文引入具有文化内涵,并且是当地文化的凝结与流传。最后,做好工作前提一定是对工作内容有所了解,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对所导游地点进行考察研究具有必要性,所以学习过程中就应培养学生考辩态度。综上所述,对旅游类中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设置可以从导游词、诗文、考辩3方面作为出发点。
二、根据职业特点结合局域文化进行内容设置的重要性
(一)旅游类中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导游词的重要性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具有多种形式以及丰富内涵的文化形式,旅游类中职学生需要学会对不同区域自然山水、人文建筑、风土人情、历代文章进行介绍。在语文校本设置中,可以根据不同区域文化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区域导游词撰写,也可以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对于旅游类中职学生来说,是否能够在未来工作中受到游客欢迎,与导游词好坏有着密切联系。导游词在带领游客旅游过程中不仅具有引导游客进行旅游观光的作用,还可以宣传旅游景点。一个导游只有在充分调查了解区域文化之后,加以具有语言艺术特色的加工,并在实践中根据游客意见一次次发展与改善,才能写出极具特色且引起游客兴趣的导游词。
(二)旅游类中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诗文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虽然本质上应该以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但是不能忽视其他基础知识教育对专业知识学习中所产生的正面教学意义。特别是目前来看,素质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语文对学生素质提高具有不可忽视作用。我国历史悠久,许多旅游区域都有相关诗文甚至因为诗文而扬名在外。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与中职旅游类学生教育相结合,所以,在语文校本内容安排时加入诗文教学具有必要性,且以诗文提升旅游专业素养切实可行。
(三)旅游类中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考辩的重要性
专业知识学习中最避讳的就是浅尝即止,对所学不了解,或者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熟练,造成无法了解知识,甚至自己无法分辨知识应用对错。想要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利用并与区域文化相结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区域文化进行进一步了解,从而促进知识利用和了解。旅游专业学生不能只顾探索新知识而忘记身边更为熟悉的景点,不能因为对部分区域较为熟悉就忘记进行进一步调查。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相关考辩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作为未来旅游业相关人员,需要时刻以第一次实地调查的态度来面对景点,对自己多提出问题,从而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水平。
三、区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设置结合要点
(一)区域文化与导游词相结合要点
导游词写作特点是知识性、口语化、趣味性、针对性以及品味性,不同类型游客具有不不同类型需求,较为年轻游客应该使用生动活泼语言,针对年龄较大游客群体语言中规中矩即可。同时,对于同一个区域相关导游词讲解,不同学生了解程度和语文文化功底作用不同,最终呈现出不同结果。例如,对于北京太和殿中的日晷,有同学这样设计导游词:“日晷是发明时间很早,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计时工具。原理就是利用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公转与自转,根据太阳投射过指针从层阴影呈现在表盘上,最终展示出时间。日晷中心铁针上下表示南北方向,两边刻有时间。这个日晷建于明清时期,虽然荒废很久但仍可以看出古代人民的智慧。”虽然这一段导游词比较详细地介绍文物相关历史背景以及用法,比较适合年龄较大旅游团体。对于较为年轻游客来说,仅仅是对相关资料进行复述,没有加入自身理解,不够生动活泼,也没有体现区域文化背景。这是在导游词撰写过程中许多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在旅游类中职教学推动语文校本中与区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之一。
(二)区域文化与诗文相结合要点
我国在历朝历代都有文人雅士出现,并留下千古诗句。同时由于文人雅士出现而出现许多具有充足文化气息的旅游区域。这些旅游区域或因为诗人闻名,或由于诗人多留诗篇文明,所以对诗人相关诗篇进行重点分析,并了解相关旅游区域具有必要性,尤其针对以诗人故居或相关诗歌为亮点的景点,更需要通过诗文教学来提高旅游相关职业能力。根据不同区域文化中所产生的景点,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诗文选择。例如,如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由于其优美文字以及关怀天下内涵,推动岳阳楼更加著名,吸引更多游客;屈原沉江,表达自身坚贞不屈意志,汨罗江成为一个缅怀古人的景点,为更好地体现该经典文化内涵就可以引用《离骚》相关诗句进行描述。许多诗人经过对当地风土人情、自然景物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利用明快优美文字对各类景色进行表述,也为旅游业人员进行景点描述提供了一定便利。因此,在旅游专业中职学生语文校本中添加诗文阅读是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使用明白清晰语言进行诗文教学,避免教学内容误导学生,不了解诗文真正内涵,同时学生在介绍时对景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使游客感受到景点文化底蕴。
(三)区域文化与考辩相结合要点
景区内通常具有许多与语文相关的文化,不论是诗人所留诗句或一个石碑,概括起来都是与语文相关而值得考辩的内容。可能景点所存物品或景色与现存解释不同,或者对景点目前情况不太了解等问题,需要教会学生具有考辩思想,提高学生从业能力以对景点进行更好介绍。例如,石湖景区内石刻中包含诗人范成大去《田园杂兴》60首,和当今版本或许有些不同之处。而上方国家森林公园内公祠诗碑中所存为诗歌原本,具有毋庸置疑的准确性,两者相对比就需要旅游工作者进行考辩来采集相关资料对该处景点做出更准確详细分析,以便提供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四、区域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设置结合方法
(一)特色区域文化与导游词相结合
导游词作为旅游类工作人员进行讲解的基础,需要在不断搜集相关资料前提下进行实地考察,之后根据导游词撰写技巧进行加工,不断提高自身导游词撰写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带团讲解能力。针对不同区域文化需要进行不同风格导游词设计,这就需要广泛收集相关区域资料,对该区域特色文化以及自然景色进行更深了解。区域文化特别是参观具有文化气息古典建筑或名人故居时,会出现许多文言文或生僻字,对这类情况需要通过相关语文学习才可以真正了解相关文化,并在旅游词中以生动直白语言讲解出来,涉及历史人物生平或民俗风情应该讲解得更加幽默,可以在导游词中加入流行词汇使导游词更具吸引力。例如,在介绍范成大故居时,首先需要了解范成大是田园特色诗人,对农村生活以及农事了解较多。对其故居进行介绍时适当介绍其田园诗可以达到更佳效果。范成大曾作《冬日杂兴田园十二绝》,其中一首内容为:“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结合此诗介绍范成大故居时就可以撰写为:为度过寒冬,屋顶又添了茅草,墙壁上又抹了泥巴,房子好像是一个穷和尚的住处,这说明田园诗人也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与当时的劳动人民一样有着关于过冬的烦恼。在游客对诗人形象进一步了解的过程中,也侧面对此处故居有更多了解。
(二)特色区域文化与诗文相结合方法
我国由于历史悠久,诗人以及相关诗篇遗留较多,许多旅游区域都有相关诗文存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庐山有关,描写庐山瀑布相关景象;《临洞庭上张丞相》由孟浩然描述洞庭湖实景;苏轼《题西林壁》使景色更加著名。将区域文化中诗文与旅游相关知识相结合,是景点与区域文化结合的切入点,具体诗文表述往往对景观描写更为细致,将此类诗文进行利用,有利于对景点进一步进行介绍。区域文化相关诗文与语文校本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推动学生对以上诗文资源与区域文化相结合利用,体现在相关专业素养中,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将诗文与相关区域景点相联系,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诗文进行了解并利用,促进讲解能力并增加对景点了解程度。例如在陶渊明所著诗文中,通常以田园风光为主,具有浓郁区域文化气息,可以了解陶渊明甚至当时农民普遍生活状况。因此可以在对陶渊明相关景点进行介绍时引入陶渊明诗文,例如《五柳先生传》就是陶渊明通过文章形式对自己进行介绍,也是陶渊明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介绍,通过该文章可以基本了解陶渊明居所构造,也可以了解陶渊明本人具有何种性格。在旅游类中职学生语文校本中引入此类诗文,可以促进学生对景点或景点相关人物进一步了解,从而提高相关专业素质。
(三)特色区域文化与考辩相结合方法
浅尝辄止是学习中的一大忌讳,只有进行充分考察,对事物对错进行内在分析,才可以深入其中找出真相。进行专业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考辩才能对景点有所了解,因此,在进行科学考察时应综合利用科学知识。尤其对于著名景点,需要时常进行思考,了解景物特色、景色布局,并通过历史考察进行对错研究,逐步提高专业素质,比如许多值得考辩理论内容的石湖景区为例。范成大是石湖区著名田园诗人,在进行石湖区景色参观时会经常性利用其诗句进行讲解,但民间流传版本与范公祠诗碑所刻内容有所出入,对有差异内容就需进行考辩。比如《田园杂兴十二绝》,“昼出耕田夜绩麻,农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石碑上所写内容是“卖瓜”,与流传版本有所出入,再根据诗文背后季节进行分析,所值酷暑已经不是种瓜季节,桑树成荫也是盛夏场景,所以童孙所见只能是“卖瓜”而非“种瓜”,童孙所模仿情境也只能是“种瓜”。以此对景区相关内容进行考辩,最后得出结论,才可以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游客。
五、结语
在目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根据该标准以及中职学生相关专业特点认真分析,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并积极开发潜在资源。旅游类中职语文教学校本内容安排中也应该充分挖掘区域特色,使区域文化融入相关专业校本课程,形成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高。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