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
2020-04-10张明明
张明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核心,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驱动机制。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内涵深刻。近年来,由于对旅游市场认识不充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不足,旅游影响力明显不大。本文分析了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河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认识。
引言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在旅游发展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内涵和外延都没有明确界定。从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或动态、静态等不同的角度定位,会产生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产品类型,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教育旅游等。文化旅游与传统的观光、度假等旅游产品不同之处就在于文化旅游更强调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学习。依托各种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自然旅游资源中所蕴涵的文化性,向旅游者展示特有的历史、艺术、民俗、宗教等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产品,因其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旅游资源品位,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成为了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4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特别是河南省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相当重要,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原文化,让世界了解河南。
一、文化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外在需求
纵观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一直是旅游开发的中心议题。文化属性是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之一,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是获取不同于居住地的文化体验。旅游文化是旅游开发的内容,文化旅游是旅游文化的载体。旅游文化可通过文化旅游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化旅游的发展正是顺应了当今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趋势。
1.文化旅游促进旅游观念转变
一般認为,旅游业以让人们获得身心愉悦为目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多为暂时摆脱日常工作压力,让身体和精神获得短暂放松。而文化旅游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获得某类知识,得到某种教育,经历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游客的旅游动机从被动变为主动,从“逃离”变为积极追求,从身心放松变为精神享受,旅游观念彻底发生了改变。
2.文化旅游促进社会环境改善
一是使文化资源得以保存和传承,因为很多文化旅游产品是在继承原有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许多即将消失的古老文明得以重新被发觉和传播;二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文化旅游强调精神体验而不是物质索取,因而更具环保意义,人们的综合素质也可能因文化旅游而得到提升,增强人文生态环境改善的内在力量。
3.文化旅游促进相关产业更好地融合
通常谈论的旅游业,仅仅看到了与游客直接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行业,而忽视了这些行业间的内存联系,没有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整体。就传统旅游线路的设计来讲,只注重用餐标准、饭店等级、参观几个景点、安排几次购物,娱乐活动少之又少。文化旅游所强调的是统一的文化内涵。例如,到少林寺旅游,旅游者可以住禅院、吃斋饭、学禅宗、练武术,同时可以欣赏《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节目表演、购买宗教用品和武术器材。因此,可以说随着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的发展,能促进相关产业更好融合。
(二)旅游产品创新的内在要求
文化旅游促进旅游产品升级,而中国的旅游业正在面临升级。这种升级突出体现在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走马观花式旅游时代的产品正在逐渐被文化内涵丰富、游客参与性强的产品取代。创意是促成这种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深化旅游资源和旅游者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手段,所以说文化旅游能够促进旅游产品升级。文化多元化导致了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旅游产品内涵只有不断丰富,才能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已由基本层次的观光型转变为较高层次的知识型,最为突出的便是追求旅游的文化底蕴。因此,旅游产品开发要突出应有的文化主题,缺乏文化内涵必然导致旅游产品竞争力下降。而文化旅游的发展,就适应了旅游产品创新的内在要求。
二、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旅游界有这样的说法:30年历史看深圳,200历史看上海,500历史看北京,2 000年历史看陕西,5 000年文明看河南。河南5 0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发展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然而,近年来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主体旅游产品的文化旅游发展速度明显放慢,甚至处于停滞阶段;旅游产品不成体系,资源整合欠缺;旅游产品功能单一等,这和河南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极不相称,直接影响河南旅游业的发展。
(一)旅游资源多样化,文化底蕴厚重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河南发展文化旅游最突出的优势、最大的卖点就在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表层看,河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具体讲,包含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7个方面的内容。
(二)文化旅游产品功能单一,互动性不强
河南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存在着“一人说景,众人听景”的“空壳文化”现象,忽视游客的主动参与性,不注重与游客的互动性。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没有深刻挖掘资源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多以静态观赏为主,不免挫伤游客出游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景区吸引力,导致重游率下降。当然河南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大河秀典》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推出,使旅游者在游览之余,欣赏到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
(三)知名度高,营销滞后
河南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但开发深度不够,对旅游景点的促销形式单一,且旅游营销费用多由政府买单,旅游营销的针对性不强,营销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在进行营销宣传时,很多的景区景点却无视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营销活动往往是铺天盖地式的全民宣传,投入的营销费用不少,但宣传信息却无法顺畅地到达目标顾客,营销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以小浪底景区为例,无论是水利工程,还是山水景观都本应对旅游者构成强大的吸引力,但旅游接待量平平。从目前情况来看,小浪底景区的游客在淡季时多数是从洛阳顺道而来,在旺季时多为云台山等景区分流。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孟津、济源、小浪底建设管理局都有分这一杯羹,他们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导致旅游营销明显滞后。
(四)景区管理缺位
笔者在辉县八里沟、济源五龙口、峦川养子沟等地都遇到过假借宗教名义,诱导旅游者抽签算命、烧香祈福的敛财活动。先是所谓“免费导游”的简单讲解,然后重点介绍烧香、抽签的灵验,接着“大师”义务解签,骗取旅游者高额的香火钱。他们的这种不文明行为是对文化的亵渎,然而却得到了部分景区的默许,甚至有的还将小寺庙、小道观承包给私人经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责任单位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善造成的。必然会对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河南文化旅游良性发展。
三、河南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
(一)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1.提高全民意识,营造浓厚的文化保护氛围
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力求旅游业的发展既能满足人类休闲享受、美学欣赏的需求,又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力求维持旅游地生态和文化的完整性。以河南济源阳台宫为例,它是王屋山道教著名的三宫之一,在中国道教文化里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从科学考察的角度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阳台宫玉皇阁四周的石柱上雕刻着神秘的神话传说故事,但由于天然的风化、磨损、人为破坏等原因,有的已经出现损坏,文化气息明显减弱。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关键在于全民意识和环保知识水平的提高。河南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但公众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保护资源的热情和责任心相当有限,造成了实际保护行为实施难度增加。因此,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居民進行环境意识宣传、环境伦理道德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保护氛围,并以此带动游客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2.政府主导,加强立法,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
国家政府对旅游的方针政策采取的是封闭、限制,还是开放、鼓励,直接关系到旅游者能否出得去、进得来以及数量多寡、规模大小的问题。旅游政策法规对推动旅游交往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2013年10月1日,我国实施《共和国旅游条例》,这部是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而全面修订的法律法规,对保障广大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要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引导,加大执法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游客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二)注重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1.协调景区规划与文化旅游开发的关系
良好的景区规划对旅游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景区的规划建设要与文化挖掘开发相互协调,要形成一个旅游体系。目前,在河南部分城市的旅游发展中出现了“重建设、轻挖掘”的现象,一方面,一些地方大开发、大建设;另一方面,没有注重对本地独特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新建不等于开发,修缮不等于保护。河南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很丰富的地方,当许多城市在用水泥和钢材修建旅游设施时,河南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无人问津,例如杜甫故里、玄奘故里均没有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揭开这些名人故里多年来不同的遭遇,透视出历史名人资源丰富的河南在文化旅游开发上共同的困局。总之,在景区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游客需求,充分体现文化开发、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创造河南优美的旅游环境,强化河南旅游的整体功能。
2.提升河南旅游形象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是旅游功能的辐射中心。因此,要把河南旅游形象提升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旅游形象是一个旅游地特色的抽象提炼,是文化的综合表现,是旅游开发建设的灵魂和精髓。因此,应对河南省历史、现状及自然、人文特点的分析,应从旅游发展理念的“文化”上下功夫,河南应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人文气息深厚,生态保护良好的旅游目的地。
3.进行旅游产品合理组合,加快旅游产品创新
(1)均衡冷、热点,引导游客合理流动。河南旅游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旅游的热点城市主要集中在郑、汴、洛沿黄河一线,”焦作现象”“峦川模式”也是河南旅游的亮点.但其他地区像安阳、鹤壁、许昌、济源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难以吸引大批量的客流,游客逗留时间较短。因此,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旅游宣传,逐步缩小冷、热点差距,增强旅游吸引力。
(2)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改变旅游产品单一功能。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古今”结合、“静动”结合、“娱教”结合、“多彩”结合,最大限度地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古今”结合指将河南特有古文化的开发与现代社会的文明气息有机结合;“静动结合”指要改变文化旅游过程中单纯的导游讲景、游客听景的传统静态旅游方式,多让游客多参与;“娱教结合”指要打破对古文化游览时的严肃气氛,创造轻松旅游环境,增加与文化旅游有关娱乐活动;“多彩”结合指宗教旅游、武术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等要相互穿插进行。如老河南的特色文化主要有河南民俗,河南武术、河南宗教、河南古都、河南姓氏、河南饮食等,可开发独具匠心的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亲身体验河南民俗,充分领会表现生动、淋漓尽致的河南文化。
(3)精心设计,塑造河南旅游商品优势品牌。由于对旅游商品的狭隘理解,河南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旅游商品开发始终不能突破传统的开发理念。对河南名吃如西华县胡辣汤、济源肉夹馍、郑州烩面等,可利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包装,制成方便游客携带的特色产品。旅游商品的开发,要紧跟市场变化,要制作精细化、包装精美化,以“本”为主,切忌雷同;要优化旅游购物环境,让游客参与制作,激发游客购买欲。
四、结语
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特色专项旅游,它的发展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河南省是一个融古今文化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区,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要立足于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要避免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趋同化问题,要突出资源优势,注重旅游品牌塑造,通过文化挖掘、文化提炼、文化创造等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方式来演绎河南多彩的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产品创新,促进河南文化旅游的综合平衡发展。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