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古筝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2020-04-10丁洋冯小燕

大学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筝乐曲演练

丁洋 冯小燕

[摘要]古筝作为民族器乐,有着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和考察地方高校古筝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理念”与“六个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一种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六个结合”包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理解乐曲与演练技能结合、教师参与学习与学生主动学习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结合、一次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结合。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生中心;古筝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140-04

古筝是我国民族器乐的重要代表性乐器,其琴声优美,令人陶醉,时而如小泉叮咚,时而似深谷幽兰,鲁迅先生在《赠人》诗中描写道:“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目前,地方高校的古筝专业越来越受到音乐专业或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青睐,专修和选修的学生日渐增多。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古筝专业的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古筝专业的特点及课堂教学要求

(一)专业特点

其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筝作为民族器乐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李斯《谏逐客书》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古筝艺术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青睐,尤其是一些文人雅士巧妙地将古筝艺术与诗词歌赋融通起来,用音乐手法赞美祖国山河、讴歌英雄人物、鞭挞社会黑暗,为其赋予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文化意蕴。

其二,流派众多,演奏风格各具特色。早期的筝乐分成南北两派。南派以广东潮州筝为代表,其演奏技巧变化细腻、惟妙惟肖。北派以河南筝和山东筝为代表。河南筝以右手从靠近琴码流动弹奏至靠近岳山的地方,左手大幅度揉颤,以反映筝曲演奏的戏剧性变化和感人效果。山东筝频繁使用大拇指演奏,声音刚健有力,辅之以左手按滑,兼收刚柔并蓄之效。近代以后,古筝艺术又衍生出许多新的流派,如陕西筝、浙江筝、福建筝,还有朝鲜筝、日本筝等。众多的筝派艺术家努力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其演奏风格,形成了“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发展态势。

其三,专业人才济济,演奏技法成熟。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民乐院系或音乐院系基本上都会设有古筝艺术专业或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古筝艺术人才遍布全国各地,除老一代古筝艺术家如娄树华、罗九香、王昌元、赵曼琴等人外,一批中青年古筝演奏家如王中山、李萌、周垄、袁莎、吴莉、宋心馨、刘乐等也日渐崭露头角,活跃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上。就古筝演奏技法而言,自近代以来已经相当成熟,如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弹奏旋律,控制节奏,左手在筝柱的左侧顺应琴弦的张力以控制弦音的变化,调整音高,完善旋律。指法运用也非常丰富,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左手有按、滑、揉、颤等。另外,在曲调上还采用了水平较高的复调手法、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等。

其四,演奏形式众多,创作题材广泛。古筝演奏包括独奏、重奏、齊奏、合奏、伴奏、协奏等众多形式,既可以独奏各种曲目,又可以与琵琶、二胡、笙等民族乐器合作进行各种乐曲的重奏、合奏和伴奏,还可以与管弦乐队和钢琴等合作进行各种协奏曲表演。从创作题材看,除传统筝曲外,还有创作筝曲、组曲、套曲、协奏曲以及原创曲和改编曲等。

其五,曲式结构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曲式结构有单曲牌体、变奏体、循环体、联曲体、综合体以及“循环兼变奏体”和“联曲兼变奏体”等。比如王中山的《溟山》采用主体循环再现原则的曲式结构,表现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周煜国的《云裳诉》在最基本的曲式结构上吸收了陕西地方乐曲秦腔的特点,使乐曲既不失陕西乐曲的独特清丽,又有抒情动人的优美感觉。

(二)课堂教学要求

其一,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深厚的人文功底,不仅有利于提升古筝专业学生的个人品行,对提高其作品理解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艺术家强调“德艺双馨”,古筝专业也必须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古筝演奏人才。

其二,多途径强化学生的弹奏和表演技巧。娴熟的弹奏技巧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专业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演练,领会要领,掌握准确的弹奏姿势、弹奏手型和弹奏位置。只有真正掌握了弹奏技巧,才能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弹奏风格。

其三,在提高学生乐曲理解力上下功夫。对乐曲的理解能力是指对乐曲的感知、体验、欣赏和认识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乐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让学生在弹奏和表演中享受音乐学习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其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方面,古筝专业的学生往往感性思维和自主意识强,但容易感情用事、缺乏合作精神;学习专业比较用功,但对基础理论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学习不太重视网,另一方面,许多古筝专业的学生往往在幼儿时期就在不同的地区跟随某个流派的老师学习,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演奏技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如何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就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

二、地方高校古筝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技能训练,轻作品理解

古筝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在练习筝曲时,不仅要刻苦训练乐曲,以掌握其旋律和技巧,还要充分理解乐曲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民俗特点,以求在内涵上把握乐曲的演奏技法。一首古筝乐曲,往往与一些发生在某地或某民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联系,只有充分了解了乐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地域特征和文化意蕴,才能在演奏中融入真实的思想情感。目前的古筝教学往往把技能训练作为主要任务,但忽视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导致许多学生演奏技法比较娴熟,但发展后劲不足。

(二)重曲目练习,轻创造力培养

古筝演奏本质上是一种二次创作。刻苦的曲目练习对掌握古筝演奏技巧自然十分重要,但真正能够让听众感动的却是演奏者独特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修正现行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指导学生反复训练曲目,更要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纳入教学目标之中,针对曲目的创作背景、艺术表达、文化内涵等进行研讨,并带领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寻找灵感,提升其对艺术表达的反思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重形体表现,轻心灵感悟

在古筝演奏教学中,教师往往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夸张的形体表现,试图用肢体语言引起听众的好感和共鸣,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吕氏春秋·音初》记载:“凡音者,常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翻译过来就是,音乐的表达是由心灵感受表现出来的,只有发自内心的音乐体验才是最感人的。如果在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古筝演奏的本质时,就让他们去过分地追求肢体表现,其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难以达到撼动人心的效果。

(四)重教师指导演示,轻学生个性发挥

学习古筝艺术,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但许多高校的古筝教学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往往采取统一的集体化学习方式,学生的个人兴趣、主动性和学习过程被忽视。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独立个性的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更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持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强化。

(五)重期末一次性考核,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目前,地方高校古筝专业教学普遍采取的课程考核方式是通过期末一次性考试或考查来确定成绩,这种模式关注的是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最终的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演练过程并没有得到反映,偶然性大于必然性。其结果是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不能得到真实地反映。

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古筝专业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古筝专业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尝试探索与构建“一种理念”与“六个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兴趣,还要通过教育者营造学习和实践环境,组织和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古筝专业教学必须将学生放在学习和演奏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技能差异和创新精神,用真诚和理解的态度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激情,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和演奏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演练古筝的热情和内驱力。

(二)推进“六个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1.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课堂互动的优势,通过多种工具和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线上学习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建立线上沟通渠道,向学生发布学习内容、布置练习曲目、引导学习路径、交流研讨有关问题、指导解答重点难点、督促检查学习情况等。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鼓励和动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设计一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意愿的古筝乐曲,并将传统古筝乐曲、演奏技巧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手段赋予传统古筝教学新的内涵,提高古筝教学的传播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线下学习则包括学生汇报课前学习演练情况、师生开展课堂研讨、教师解读曲目并进行演示、学生持续演练提高等环节。根据学习和演练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汇报学习和演练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等。针对每个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集中就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讨论和演练,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讲解演示,或用PPT、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相关曲目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理解和把握,为其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后面的教学内容打好基础。

(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

地方高校的古筝专业不仅课时较少,社会实践机会也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内学习中,我们主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其重点是向学生讲授和辅导学生学习古筝演奏的基本理论、基本演奏技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演练中出现的一些困难或问题,并为学生提出一些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在课外学习中,我们一是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一些专题演奏会和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协助教师完成演奏会的同时提高自身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和动员学生举办一些自编自演的古筝演奏会或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检验自己的专业学习状况,提高反思能力和演奏能力。三是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琴行的表演和培训活动,在实践中领悟古筝演奏的技巧,培养其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学习演练时间的不足,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古筝演奏水平。

(三)理解乐曲与演练技能結合

古筝乐曲的演奏要引起听众的共鸣,主要靠的是演奏者能够与听众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碰撞,或勾起听众的乡愁,或将其带入一段难忘的岁月,或引发其强烈的兴趣。总之,就是希望乐曲所表达的此情此景,能够让听众深受感动,难以自已。为了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理解与演练并重的教学方法。在教授每一首乐曲时,教师首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乐曲特点,掌握其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民风习俗等。在课堂上,教师不仅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乐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民族地域特征、文化内涵,还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和解读古典诗词和散文,提升其人文素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会分批组织学生到一些乐曲发源地参观,甚至拜访一些民间艺人,让学生深度了解和掌握乐曲产生的真实情景和文化诉求。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和理解,引导学生在古筝演练中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真正将古筝乐曲的演练融入对其历史文化背景、民俗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现之中,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与演奏的激情和灵感的效果。

(四)教师参与学习与学生主动学习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基于此,我们将近年来教育界倡导和流行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主动扮演学生学习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自由对话、平等交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主体,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反思、不断成长。其次,尝试开展多层面的交流性、对话式课堂教学,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乃至师生与音乐文本之间,创造一种可以相互交流、自由对话的学习环境,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在一种没有障碍、没有拘束、没有权威的学习环境中,抒发情感,展示才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形成共识。

(五)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结合

有效的音乐教育就是要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根据地方院校古筝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一方面带领初学者尽快了解古筝教育的常识,掌握最基本的古筝演奏技能。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针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古筝教育。一是重视亲和力教育,主动将教师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同感和学习自觉性。二是尊重学生的個性差异和已有古筝演奏体验,并将其融入团队学习中,力求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转化为集体的学习素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是注意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寻找和挖掘学生的可塑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包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古筝体验融入实践活动中进行检验和提升,形成正确的演奏理念和技巧。

(六)一次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结合

期末考试目前仍然是考查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来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常规的做法,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简单易行,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基于此,我们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不仅重视期末的一次性考试成绩,同时也要综合考查其整个学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创新能力、舞台表演、学习质量和应用能力等。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构建科学的成绩考核体系,还要及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会、演奏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表现机会,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考量多种考核要素的得分比例,科学检验学生的学习状态、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社会服务能力结合起来考评。

四、结束语

不同专业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古筝为代表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器乐演奏专业,其鲜明的专业特色以及教学要求,决定了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才能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民族器乐演奏人才。我们对古筝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探索,虽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只能算作引玉之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不断出现,社会各界对古筝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将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将不断优化古筝教育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古筝专业人才做贡献。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古筝乐曲演练
第一次弹古筝
悲伤的乐曲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我爱古筝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