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少数民族村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2020-04-10潘嘉敏邹瑞莹陈晓婉黄立堂高维忠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粤北瑶族旅游

潘嘉敏 邹瑞莹 陈晓婉 黄立堂 高维忠

韶关乳源县必背镇是典型的粤北少数民族集聚区,瑶族人文旅游资源富集但乡村旅游发展滞缓。基于存在的瑶族文化传承保护意识薄弱、旅游产品引力不足、村民旅游参与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必背镇乡村旅游必须走“旅游+”的融合化发展道路,具体可采用“旅游+文创”“旅游+教育”“旅游+农业”3种主要模式。

引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居民喜闻乐见的旅游方式。粤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是粤北地区少数民族乡村脱贫攻坚的着力点之一。本文以韶关市乳源县必背镇为例,在全域旅游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系统调研,初步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县域村镇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一、必背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

粤北少数民族县域乡镇村落较为集中,而且呈现的特点较为原生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是东南亚及欧美国家过山瑶发源地之一,拥有“世界过山瑶之乡”的佳誉。乳源县各类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一批优质的旅游景点,如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大峡谷、云门寺及云门山旅游度假区等。2018年,乳源县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达508.32万人次,增长率为10.1%,旅游总收入44.36亿元,增长12.8%。

必背镇位于乳源县北部云门山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两大乳源著名景点的中心衔接地带,是典型的粤北瑶族人口集聚镇,距离县城54千米,經济发展水平不高,村民可支配收入较低,扶贫攻坚任务重。

据调查统计,必背镇的旅游资源共有6个主类、12个亚类、21个基本类。人文旅游资源以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主要包括:必背瑶寨传统建筑——吊脚楼;展现粤北古瑶民族生产、生活情景及宗教习俗的瑶族服饰;采用背面刺法的瑶族刺绣;以跌打为主治方法的瑶族特色医药;具有体育价值的瑶族歌舞;有祈求丰收的三月朝等传统节庆活动。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相比,自然旅游资源在美感度、奇特度方面的有较为显著的特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如奇特的问金龟酒壶石等,但集聚程度较差。

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方面限制,必背镇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以自驾游和旅行社团体游为主,一级客源市场是以必背镇为中心的市县,二级客源市场是韶关市附近省内城市,三级客源市场是湖南、江西等周边省份地区。

二、必背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21世纪实施旅游开发以来,必背镇景观先后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绿色名镇、广东省旅游特色镇等荣誉称号,但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识薄弱

必背镇是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镇,瑶族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研究考察价值。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瑶族青年向外迁徙,瑶族文化传承受到一定影响。大部分年轻人不懂得瑶族本土歌谣,即便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瑶绣,目前仅有2位传承人,而一年一度的盘王节也仅有一个老师爷负责传承和培训。另外,瑶族特色建筑物——吊脚楼,现也所剩不多。

(二)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粤北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必背镇旅游项目缺乏独特性,必背瑶族文化识别度不高,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无法形成良好的游客“口碑”。旅游商品大部分为农产品、腊味、茶叶等地方土特产,纪念价值不大,实用性不强,对游客吸引力不高。此外,由于必背镇缺乏资金投入,开发力度小,生活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必背镇公路硬质化程度不高,雨季容易出现道路塌陷情况,使必背镇旅游景区可进入性较低,缺少旅游巴士或者旅游专线进入旅游景区。同时,景区缺少旅游标识、休憩场所、休憩基础设施等,与旅游直接相关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设施配套不完善。

(三)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村民旅游发展积极性不高

专业人才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村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支持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由于村镇经济总体水平较为落后,导致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谋生,只有老年人独守家中,而为数不多的中年人对旅游发展态度较为冷漠,这是制约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在旅游发展方面管理部门职责模糊,旅游管理人员缺位。

三、必背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可选模式

作为粤北少数民族村镇的典型代表,必背镇拥有较为优质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及潜力很大,但目前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粤北少数民族村镇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着眼全域旅游,从发展模式的创新上解决相关问题。根据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基本条件,将旅游与文化、教育、农业等方面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必背镇等粤北少数民族村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旅游+文创”模式

2018年,国家对政府部门优化整合,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可见旅游与文化相融合是未来必不可少的发展模式,文旅融合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必背镇文化底蕴深厚,特有的过山瑶文化具有巨大的开发空间。通过打造一个必背镇专属的文化发展平台,吸引独具才华的人才及创业的瑶族人加入文创产业,把瑶族文化与旅游发展进行有机融合,传播必背镇瑶族文化,经营好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品牌,带动必背镇旅游业发展。

1.建立乡村文化基地

必背镇可借鉴莫干山庾村文创园的模式,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集于一体,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文化旅游基地。这个基地以瑶族文化灵魂为核心,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体现瑶族独特的建筑风采,主要包括瑶族美食特色餐厅、瑶族文创精品店、瑶族文化展馆、瑶族民俗大舞台等,让游客品尝最纯正的瑶家饭菜,能够从细小物件中让游客收获专属自己的瑶族印象和记忆,同时让旅游者找到旅途中专属自己的角色体验。

2.创立乡村文创平台

采用激励政策吸引各类设计师、文化爱好者及创客,参与旅游产品设计。大体上可参照故宫文创案例,根据瑶族文化注入旅游周边物品文化价值。必背镇推出瑶族文创系列,诸如瑶族公仔、融入瑶绣元素的现代服饰以及带有瑶族标志性图案的各类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产品除了作为旅游目的地纪念品进行销售外,也可通过与电商中心合作,将系列产品投入网络电商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利用网络热度增强游客对必背镇的探索欲望。另外,定期举办相关瑶族文化展览会,吸引各地有志之士共同讨论,为发展民族乡村旅游出力,维持产业多元化。

(二)“旅游+教育”发展模式

研学旅行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根据教育部对我国研学旅行的总体发展目标的描述,我国研学旅行正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需求巨大。必背镇是一个瑶族聚集地,具有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为旅游和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采用研学旅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将当地瑶族文化和传统文化通过旅行课堂进行共享和对外传播,提高必背镇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必背镇开展研学旅行,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瑶族乡村户外课堂

乡村旅游最大的特色就是感受大自然气息,体验乡村农家生活。通過在户外开展体验课堂,可以让研学旅行者充分了解和体验瑶族乡民的农村户外生活面貌,加深对瑶族特色生产活动的研习。例如,对学生进行瑶族医药的指导和培训,加大医护知识普及,帮助研学参与者在了解瑶族医药文化的同时,提高其对生命方面的理解能力。

2.瑶族文化节庆体验

利用当地丰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瑶族刺绣、瑶家山歌、瑶族舞蹈、瑶族淳朴民族风俗等,以盘王节为龙头,将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设计成系列文化体验节庆活动,在其中有机融入刺绣小课堂、山歌对唱、瑶族美食制作等,充分调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展现少数民族风情,加强学生体验感,全面感受瑶族风俗特色。

3.瑶族民俗文化展示馆

通过陈列展示等方式,全面、系统地展现瑶族历史文化,包括艺术、音乐、绘画、文字、农具、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可以借助5G和虚拟现实等现代高新技术,同时配备专业的瑶族文化研学导师,可以让研学者深度了解瑶族特色文化,提高学生对这一民族文明的认识,促进瑶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三)“旅游+农业”发展模式

“旅游+农业”发展模式是旅游业与农业间的相互融合发展,以旅游产业发展思想指导农业发展,积极促进“大旅游”和“大农业”相互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必背镇拥有大量的梯田、茶叶、山塘等丰富的农业资源,利用这些农业资源,打造特色农业旅游产品体系。

1.观赏农业旅游产品

主要利用必背镇的梯田资源,集聚种植有一定规模的油菜、茶叶、向日葵等纯观赏性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斑斓多彩的乡村田园景观的观赏需求,吸引更具专业性的摄影旅游。

2.美食农业旅游产品

在广东,美食旅游永远都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必背镇的河鱼干、山果蔬菜、瑶族腊肉等可食性农产品,开发特色乡村美食节庆旅游,打造美食瑶乡品牌。

3.“尾箱”农业旅游产品

依托必背镇丰富的膳食药材、山果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果蔬摘采旅游,用特色果蔬等农产品,占领自驾游客的汽车后备箱。

4.瑶族民宿旅游产品

必背镇地处乳源农业区,几乎没有工业污染,空气质量指数常年保持在50以下,是粤北地区最适合看星星的乡村区域之一。在特色非标准旅游住宿日益受到游客青睐的当下,只要能重视文化、突出特色、保障安全,发展瑶族特色的吊脚路民宿旅游一定大有可为,完全可以将特色民宿与景区游览相结合,在必背镇打响瑶乡民宿旅游的品牌。

四、必背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施的政策建议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规制。必背镇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战略的领导下,转变观念,出台必要的政策措施,多方位引导和鼓励旅游投资人、旅游从业者和当地村民,主动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发展壮大旅游业,早日实现必背镇的脱贫致富。

首先,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出台相关瑶族文化传承保护政策,激励村民加入保护瑶族文化的行列中来。利用必要的激励政策,鼓励村民为旅游事业发展建言献策,鼓励青年一辈学习传承瑶族传统手艺。同时,在中小学校开展相关的瑶族手工艺课程,确保能将优秀的瑶族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其次,完善全方位、多渠道的资金引入政策。建立完善“农户+”模式,将政府、电商、企业、农户、创客等要素与农户充分结合,建立完善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合力推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同时,政府对支持必背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企业采取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初期创业给予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先建后补、奖励补助结合等手段,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进行乡村旅游投资。

此外,加强政府营销,大力推广“过山瑶之乡”的特色旅游品牌。目的地旅游营销是地方政府旅游营销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过山瑶之乡”的政府营销,一方面可以吸引旅游消费者到必背镇进行观光游览,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必背镇村民对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猜你喜欢

粤北瑶族旅游
粤北龙船歌研究
瑶族织锦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