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20-04-10查传丽
查传丽
摘 要: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两个大国,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尤为重要。中印农产品贸易有很强的互补性和竞争性。通过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阻碍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中印;农产品;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5-0161-02
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两大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趋势下势必要进行更大的贸易往来。作为两个人口大国,为了满足两国的食品需求,扩大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印两国因为地域不同,资源要素禀赋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农产品的生产上两国都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两国的贸易有利于资源充分利用和成本节约。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贸易规模浮动较大
2001—2016年中印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规模有一定幅度的增进,但是整体浮动变化较大,贸易额大致成锋线上升,从一开始的2.86亿美元上升到14.04亿美元,平均年均增长11.19%。这一时期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2005年,在这期间由于两国政治关系有所改善,给经贸往来提供了契机,使农产品贸易逐渐上升,中印之间的经贸往来逐渐增多。第二个阶段是2005—2012年,这期间中印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飞速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两国农产品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贸易额下降了将近10亿美元,但危机过后贸易额飞速上升,并且在2012年上升到最高峰,总额为49.19亿美元,随后贸易额又恢复平稳。
(二)中国长期居于逆差地位
中印之间的货物贸易中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但是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从2004年就一直是贸易逆差,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出口的增长幅度,进出口差距逐渐扩大,2012年出现33.2亿美元的最大逆差,2013年之后差距才有所减小。2004年,中国对印度农产品贸易逆差额为0.8亿美元,从此中国就一直居于逆差状态,并且一路上升到了2008年的12.2亿美元,在2009年爆发了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对印度农产品的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以致贸易逆差额降到了4.4亿美元,到2012年达到了33.2亿美元的巨大逆差,随后逐渐减少。
(三)中印农产品贸易具有集中性
中印农产品贸易集中度高,中国从印度进口的农产品主要为棉花、食糖和食用动植物油,印度分别是中国的第二大棉花供应国、第九大食糖供应国,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是蔬菜水果。
图1显示2016年中国出口印度各类农产品占比,前五位的有纺织纤维及其废料、蔬菜和水果、其他动植物原料、天然橡胶、杂食食品产品,这五类占了中国出口印度农产品总和的86.67%,出口印度的农产品具有集中性。
图2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印度各类农产品的占比,占比前五位的有纺织纤维及其废料、动植物油脂、水产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其他动植物原料,并且前五类农产品占比为88.73%。其中,占比最大的农产品是纺织纤维及其废料,占比为38.95%;其次主要是动植物油脂,占比为31.27%;再次是水产品及其制品,占比为9.90%。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口印度农产品也具有集中性的特点。
(四)“部分农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部分农产品”包括棉花及其他动植物纤维、生丝及其废料、饮料、酒、醋等。以棉纺织业为例,中印农产品贸易中棉纺织业部门就是产业内贸易,印度对中国出口的“部分农产品”主要为棉花,中国对印度出口的“部分农产品”主要集中在生丝及废丝。印度进口生丝废丝后运回国内再加工会省一部分费用,所以中国的生丝及废料深得印度人的青睐。
二、制约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印度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印度铁路设施落后,公路线路少,运输效率低下,海运、河运水平也比较低下。其次,印度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技术设备落后,粮食产量到现在还是主要凭借自然天气的变化,干旱和洪涝自然灾害经常严重影响印度农业生产。再者,由于印度网络信息技术没有那么发达,农产品销售市场狭小、效率低下,所以对于市场需求往往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间接降低了两国农产品贸易量。
(二)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
印度大多数人信奉印度教,少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所以印度人不吃猪肉、牛肉,只吃雞肉,羊肉和鱼肉。除了肉类,印度人还不吃洋葱、蒜。作为一个“挑食”的国家,因为饮食文化的差异会限制中国出口印度农产品的种类,减小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宗教信仰差异会引发政治关系冲突,文化差异也会给中印两国开展农产品贸易投资合作带来障碍。
(三)印度农产品价格较高
由于印度基础设施投入、工业配套设施成本、物价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国内投资成本较高,印度国内整体物价水平价高。近几年来,印度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攀升,通胀率居高不下,保持在9.5%左右。价格因素势必会影响中国对印度的进口。
三、增进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措施
(一)增加中印政治互信
中印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少现实的矛盾和分歧,今后应着重加强中印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并且着重强调两边要本着积极、开放、包容的心态,准确看待对方发展意图,免得相互猜疑和战略错判。贸易保护主义风行对印度来说压力突增,作为志在提升经济发展的新经济体,印度更需要一个自由和开放的空间,中印双方在多边领域的合作,尤其在维护自由贸易秩序和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上,双方合作的意愿是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增加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力度
我国应该对中国出口印度农产品的出口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升级,增加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力度,继续深化中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充分发挥各自的绝对优势及比较优势。
(三)发挥中印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扩大贸易规模
印度在生产大米、鲜咖啡、棉花、豆饼、天然橡胶、生皮等原料型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中茶叶是印度比较优势最大的农产品,可以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桂皮、玉米、蚕丝、苹果汁、干豆、花生、花生油、鸡肉和动物粗毛等产品,可以扩大该种类产品的出口。印度的牛肉、乳品要素等充裕,中国的蚕丝,花生、苹果汁等要素充裕,就此两国之间可以分工生产,从而进一步扩大两国在农产品方面的贸易规模,以满足两国国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合作共赢。
(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减小农产品贸易投资障碍
中印两国需要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加强技术交流和农业技术领域的合作,推进农产品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消除贸易投资障碍。
参考文献:
[1] 杨逢珉,向鑫.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6).
[2] 雯丽,翟雪玲.中印农业合作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方向[J].国际经济合作,2017,(10).
[3] 黄春全,司伟.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的动态与前景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