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利用经验及其启示

2020-04-10倪维秋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土地利用新加坡

倪维秋

摘 要:新加坡是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一体化规划、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发展以及公共交通枢纽的综合利用,建立综合性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需求量和出行便利与舒适度的要求。新加坡同我国的土地制度最接近,研究新加坡如何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和运输系统、如何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效能,可以为解决我国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复合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公共交通;土地利用

中图分类号:F276.44;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5-0154-02

一、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概述

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是国际航运中心、世界著名的十字路口之一。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屿国家,国土面积狭小,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25公里,国土总面积685.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达6 100人/平方公里。新加坡机动车总量80.5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60万辆[1]。在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新加坡要通过增加土地供给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需求已经几乎不可能。为此,新加坡通过高效復合利用土地和建立综合性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最大限度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来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需求量和出行便利与舒适度的要求[2]。

新加坡以其健全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和部门协作的系统规划,为高密度人流与车辆提供着优质服务;以发达、高效而且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和畅通、便捷、科学的交通管理使这个东南亚岛国秩序井然[3];以富有远见的交通管理与调节策略、有计划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展政策,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

二、新加坡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规划

为了确保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在规划管理上需要各个方面协作配合,通过都市重建局、建屋发展局和陆路交通局等管理部门的协作联系将土地利用、新镇规划和交通规划,甚至公园绿地规划等方面高度整合,实现不同尺度的层级之间工作居住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充分整合的网络,同时在硬件上保证了居民出行公交优先的常态。

由于国土面积有限,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在1958年就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功能分区,东北部以居住为主,西部为工业区。这种居住和就业之间的分离导致大量穿城交通的产生。在1972年的概念性规划中,新加坡吸取了上一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土地利用功能布局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将中心商务区、居住区和就业区通过大量高速公路紧密联系起来,初步实现了土地利用和交通一体化规划;1992年概念规划修编,在沿袭利用交通加强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的思想基础上又规划了次一级区域中心,进一步提高了居住平衡。

新加坡在交通规划中强调了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整合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开展一体化规划,以此提高交通路网的可达性以及公交系统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并根据人口和城市发展科学预测交通需求[3]。

(二)公共交通枢纽复合利用

新加坡交通枢纽综合体用地性质是由交通、居住、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组成的混合用地,以优先解决公共交通换乘问题为主,兼顾为周边居住区提供配套服务,是交通设施与商业楼、住宅的组合。通过立体复合功能开发,不仅解决了不同交通方式、不同线路的换乘问题,同时也是兼具购物、休闲、饮食的商务综合体。比如金文泰中心(Clementi Mall)和勿洛中心(Bedok Mall),这类综合体占地面积不大,但是位置俱佳,公共交通设施与综合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以服务周边居住区居民和通勤人士为主。

(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发展

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缩短了人们通勤的时间。但地铁也不能覆盖所有区域,这就需要通过公共汽车来解决从地铁站到居住小区的交通问题。政府在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公共汽车的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经过发展和反复论证,新加坡最终确定了由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相结合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地铁和公共汽车运营公司陆续合并,多模式公共交通运营商应运而生。这种混合经营模式避免了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之间不必要的竞争,形成了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对我国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利用的启示

与世界上其他的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新加坡是同我国土地制度最为接近的国家。新加坡目前国有土地的比例约为90%,私有土地仅占10%。研究新加坡如何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和运输系统、如何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效能,可以为解决我国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复合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一)合理规划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组建自然资源部,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解决各类规划重叠的突出问题。借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历史机遇,参考新加坡的经验,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规划,科学预测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合理配置交通设施用地,协调优化交通设施用地布局,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有有效落实。

(二)复合利用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如何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效能,新加坡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对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在满足其基本交通属性的基础上,还要发掘其商务、商业、娱乐等经济属性,构建交通枢纽综合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高换乘率,并强调提供多种出行方式的可供选择。发挥土地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交通枢纽综合体上部空间与周边区域开发商业、居住、娱乐、商务等业态复合利用。

(三)多种手段保障公交优先战略

首先,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引导居民将轨道交通作为首选的出行方式,公交作为首尾的辅助型交通[4]。其次,研究制定系列政策来保障提高公交出行比例。最后,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保障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顺畅。

结语

新加坡在狭小的国土面积上,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正确处理了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了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建立了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经过多年的精细化管理,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私家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由此产生的交通拥挤、道路不畅等城市病已经积重难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治理城市病,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政府应该参考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切实有效的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利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朱昱豪,吕青青,魏纲.杭州与新加坡城市交通治理对比研究[J].现代城市,2015,(10):40-43.

[2]  沙永杰,纪雁,陈婉婷.新加坡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概述[J].国际城市规划,2018,(11):1-8.

[3]  杨励雅.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4]  吴泽驹.广州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土地利用新加坡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新加坡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