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规模班级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0-04-10李仕吴子朝曹伟娟王毅刚

大学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李仕 吴子朝 曹伟娟 王毅刚

[摘要]大班课堂上师生间互动相对困难,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为提升大班课的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对采用MOOC平台与翻轉课堂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利用MOOC平台的大规模在线优势,运用平台通常所具备的观看、投票和评论功能,通过翻转式的教学内容重构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进行互动学习,以“同伴学习”效应激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认知加工。课题组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游戏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经验,探究混合式教学设计的量身定制方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翻转讨论中来,提升大班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规模班级;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同伴学习;MOO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4-0038-03

一、大班混合教学研究背景

成都七中的教学直播,在2018年被媒体称为“改变命运的屏幕”。尽管这种网络直播教学不完全等同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思考。教学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完成对知识认知的加工。MOOC的优势是大规模在线开放,它能较好地解决生师比等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但MOOC的师生互动远比传统课堂少,同时缺少必要的学习时间约束,其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混合使用MOOC等优势技术和实体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将传统的知识讲授放置在课前时间由学生自学完成,原本的课堂以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该教学模式比MOOC先进的地方在于其将教育的核心——认知加工的过程放置在实体课堂中进行强化,教会学生去主动学习。但目前翻转教学的实体课堂部分没有很好地将互联网技术利用起来,教学效率还有一定提升的空间。

目前国内高校的课堂,特别是热门专业的基础必修类课程,授课班级规模一般都超过百人,学校面临生师比高、师资相对紧缺的情况。互联网技术的高效性已经在MOOC教学中得到体现,翻转教学课中的认知加工效果也已经得到展现。如果将MOOC中的学生学习行为跟踪、过程管理等优势与翻转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深度认知加工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从课前深入到课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将能带来教学师资力量的进一步释放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

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 and Learning)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重构性设计,依托MOOC教学资源与手段,提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双向互动的效率,完成知识点课前预习,课中回顾、内化、讨论与应用。面对高校部分课程生师比问题短期难以改善的教学现状,本文拟探讨如何借助混合教学模式来提升大班化课程的教学及学习的效率,以保证低成本教学下的教学质量。

二、大班混合教学设计

大班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生师比过高。而MOOC作为大规模在线授课的设计,它的优势就在于解决学生人数多的问题。MOOC的教学活动主要有观看(视频)、投票(测验)和评论三种。据调查,单纯的MOOC教学中观看活动的参与率最高,评论的参与率最低。MOOC课程通常完成率不高,很多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所造成的。在论坛上发表评论的学习者,在输入回复之前,会先阅读和理解信息,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这是一个高级认知加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动过程,同伴反馈不及时、不恰当会降低学习者在平台上提交信息进行讨论(即发帖和评论)的意愿。

如何在一个大规模的教学班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是混合教学及其他教学模式的主要难点。我们教学团队在新媒体类学科导论、游戏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信息化建设中,基于“自主学习-同伴分享-互动评价”的同伴教育理念,借助MOOC平台的教学功能实现大班课堂的互动。我们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

(一)督促自学

MOOC或翻转课堂通常要求学生在课前先看教学视频。为确保学生在课前真实有效地完成教学视频学习,教师一定要事先明确学生线上学习的学习路径和学习任务,在MOOC平台的视频观看中增加适当的交互操作,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措施有:1.视频首次观看不能快进;2.在视频时间轴上增加确认弹窗,以简单的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对刚刚观看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3.适当考虑增加答题错误的惩罚措施,例如当前视频需要重新开始观看等。以上所列视频播放管理功能,国内的MOOC平台上基本都具备,但该环节的交互仅是为确保学生有在认真观看教学视频,互动操作以及题目内容建议以简单为主,否则容易影响视频观看的连续性。

(二)随堂测试与投票

学生的课前学习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为检验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建议每次课堂的前5分钟能通过MOOC系统进行一次随堂测试,让所有学生都忙起来、动起来,快速进入课堂状态。该环节测试所用题目类型建议采用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客观题的形式,内容可以与视频观看环节的题目雷同。借助MOOC系统实现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的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检测。

在大班课堂中,教师很难时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当学生觉得自己受到教师的关注程度少,其学习兴趣及动力肯定会受影响。为此,我们建议在课堂上多借助MOOC系统发动线上投票活动。投票和随堂测试的区别在于教师可以更容易地掌握课堂的节奏。教师可以在MOOC系统中事先或现场录入课堂所需的题库,根据课堂现场情况,有选择地发起投票,以此引导课堂走向。学生则可以在现场快速知道投票结果,了解周边同伴及教师的想法,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次审视,产生“同伴学习”效应。教师则能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学情,便于后续互动活动的开展,以确保教学效果。

(三)同伴互动评价

互动评价分两部分:第一,传统论坛形式的提问及回复;第二,线上同伴问的作业互评。学生课前观看视频会产生疑问,获得感想和心得收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内容发布到MOOC的课程论坛中。教师或助教根据论坛帖子和回复的质量,给予适当考核奖励,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作业互评是指个人(或小组)对本次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并以作业的形式在平台上提交,利用平台的同伴互评功能,每位学生参照作业评价标准评阅若干份随机作业。

作业互评这是在师资不足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及规则设定来规避一些弊端。首先,作业的内容是来自课堂讨论的总结,积极参与课堂环节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做到在下课之前基本完成作业。其次,作业评阅有清晰的评价标准,重要的是,在技术上每次作业互评均采用随机评阅。比如每位学生需要评阅5份作业,经系统随机分配后,他(她)本人的作业成绩也将由5位匿名学生的评分所组成。例如我们游戏程序设计课程一学期有12次大小作业,则每位学生一个学期将匿名评阅60份作业。在一个百人规模的教学班中,该作业样本的分布情况能确保每份作业评阅结果基本的客观性。

三、大班混合教学实施

对于学习而言,教学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有效的教学是依据学习的规律对学习者给予及时、准确的外部支持的活动。基于我们在新媒体类学科导论、游戏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翻转教学实践经验,在生师比高的大班教学中,要做好教学管理,应该注意以下5个事项。

(一)明确课程评价标准

为了让学生适应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首先向学生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任务、评价方式和成绩组成,与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达成共识。就比如教师为课程制定一个公开透明的“游戏规则”,并向学生发放一个起引导作用的“游戏攻略”。然后要尽量做到所有的教学过程材料均在线可查,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完成学习过程的细粒度认证,使得每个学习环节均能及时得到评价,每次课堂均能取得一个阶段成绩。确保学生能通过MOOC平台及时看到自己当前在各个学习环节中的成绩情况。通过成绩导向,给学生树立眼前能看到的目标,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得到同学或教师的认可时,他们会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活力。

(二)课业时间规划和设计

整个混合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课前学习的质量。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课前的在线学习,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将所有的作业和讨论留在课内,让学生在课后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下节课的课前学习,以避免学生在线学习的课业负担过重。整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分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

课前环节:1.学生首先需要完成上次课程作业的同伴评阅,借此进行前课的知识复习和巩固;2.领取下次课程的任务单,进入在线课前学习;3.鼓励学生参与论坛交流。

课中环节:1.5分钟内的随堂测试,以检测学生课前自学情况;2.3分钟的课前学习总结和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3.参与课内的讨论及投票等教学活动,并完成课内作业或总结。

课后环节:把课内完成的作业或总结上传到MOOC平台,等待同伴评阅开始。

(三)以练为主的课堂组织

大班混合教学的实体课堂比较适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任务单忙起来、动起来、兴奋起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协作研究。教师主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及自我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同伴认同感和自我成就感。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讲授和答疑,把知识点讲得更加深入透彻。在现场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随机应变的原则,注意少给结论,多留疑问,引导学生通过互动研讨寻找答案,并将结果以作业形式提交到MOOC平台。

(四)渐进式的问题设计

课堂翻转时最尴尬的事情就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不愿意做出回应,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导致翻转以失败告终。根据有效教学理论,好的问题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问题层次能够渐进提升并最终到达一个更高的认知域上,从而跨越学生与教师认知域之间的鸿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和奇思妙想。因此,混合教学的课堂翻转建议由随堂测试向外拓展并向深度引申。最好能通过综合实例将课程里知识碎片进行前后贯穿和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完成知识的内化。以游戏程序设计课中“射击行为”的知识点翻转为例,我们会在课堂上尝试引入的问题如下所示:1.在游戏循环中,子弹如何追上目标?2.一次循环中,子弹的步长大于目标的步长,如何确保子弹不会漏过弹道轨迹上的目标?3.在游戏循环中如何绘制比目标移动速度更快的子弹的飞行动画?当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点认知的加工后,该堂课的作业就可以安排学生去编程实现游戏的射击案例,以加强学生的认知。

(五)全员参与的网络投票

混合式教学会使得课程教学的性质发生转变,以前的授课重点是教师单方面决定,现在则是通过互动进行认知加工。在讲授时教师应尽量引用学生的提问和他们提供的案例,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被重视与尊重,提升参与热情。为让课堂上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MOOC系统上的投票功能。同一个话题,根据班级的分组情况,可以分别发布小组投票、大组投票等多个级别投票。当小组之间的讨论结果有分歧时候,可以将各小组的结论作为投票选项,进入大组的投票讨论环节。尽量避免个体在讨论中“被代表”,以致学生在讨论的后半程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让每位学生拿起手中的投票权,参与到班级的各个讨论中。经过思维的碰撞和滚雪球式的放大,最终形成对问题的多元化视角和深度思考。当话题形成一个成熟观点后,教师可以通过MOOC的点名系统,随机抽点学生进行观点陈述或经验分享。

四、思考与总结

大班混合式教学是将MOOC平台的功能应用引入到实体课堂,实现教学效率提升和教学成本降低。该模式依赖于实体课堂的网络情况与MOOC平台的功能支持。同时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性设计。将传统课堂中一节课的知识点通过MOOC的形式让学生课前自学,将对应的重点和难点包含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针对性地互动讨论。

大班混合式教学是教师为班上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设计,包括MOOC中課前的作业设计、课中讨论的问题及案例的选择以及相应的互动教学设计,均具有一定的群体特殊性。它没有统一的范式和标准,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保障教学质量。我们借助MOOC平台信息技术,将所有的教学过程材料提交到平台上,通过公开透明的成绩导向,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和互动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加工。

课堂翻转重在“导”而不是“教”,因此教学流程再造至关重要。教师的参与是影响学习者参与评论动机的主要因素,在大班混合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情诊断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强化“同伴学习”效应,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学互评,收获来自同伴的关注,激发课堂的活力,提升课堂互动参与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