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小实蝇的形态特征、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2020-04-10杨丽英李之洪
杨丽英 李之洪
(1.新余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2.新余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
0 引言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该虫于1911年首次记载在我国台湾高雄[1],经过90多年的扩散,现已广泛分布在亚洲的多数国家和地区[2]。
1 形态特征
桔小实蝇的一生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4个阶段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
1.1 卵
桔小实蝇将卵产于柑橘果实中,在野外最适的条件下产卵,平均每雌虫产卵数通常为1200~1500粒,一头雌虫一生最高产卵数可达到3000粒以上。
1.2 幼虫
桔小实蝇的幼虫蛆形,类型无头无足型,老熟时体长约10mm,呈黄白色。幼虫在果实中取食果肉并发育成长,幼虫成熟后从果实中出来,进入土壤并化蛹。
1.3 蛹
桔小实蝇的蛹为围蛹,长约5mm,全身呈现黄褐色。蛹是桔小实蝇在完成幼虫向成虫转化过程中的过渡虫态。
1.4 成虫
桔小实蝇的成虫在土壤中羽化外出活动,一般体长7~8mm,形态特征具体见表1。
表1 桔小实蝇的形态特征
2 影响因素
桔小实蝇的影响因素有温度、湿度和光照。
2.1 温度
温度影响桔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过程[3-4]。袁盛勇等[5]对桔小实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温度为7~10 ℃时,桔小实蝇各虫态(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均不能存活,而在温度14~35℃范围内,桔小实蝇各虫态的发育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2.2 湿度
土壤湿度影响桔小实蝇虫卵的孵化,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影响桔小实蝇的飞行速度[6]。
2.3 光照
光照影响桔小实蝇的飞行活动。桔小实蝇的飞翔活动仅发生在白天有光照的情况下,而在夜晚完全黑暗时,桔小实蝇则停止飞翔。
3 防治措施
根据桔小实蝇的影响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3.1 制定科学防治的措施
采用江苏省金坛有限公司生产的桔小实蝇诱捕剂-甲基丁香酚,利用昆虫引诱剂的信息素技术和雌雄双杀的原理进行生物防治,对桔小实蝇制定了科学防治的措施。
3.2 重视季节性防治
柑橘一般在4~5月开花,此时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都比较适合桔小实蝇的生长发育,我们重视季节性防治。前2年在4~5月利用甲基丁香酚进行科学防治,桔小实蝇没有大面积的发生,有效地灭除了桔小实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