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识字,提升学生素养
2020-04-09宋春丽
宋春丽
统编本教材构建了贯串拼音、阅读、语文园地等识字板块网络,给学生营造出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但在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习得,轻运用;重发生,轻素养”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识字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依据教材编排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呢?
一、了解识字学情,遵循造字规律
1.把握学情,字理识字
每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体特点、造字规律以及文化内涵,是音、形、义完美结合的产物。字理识字就是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演变规律等方面展开学习的。
如在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江南》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开始识字之前,教师就可以先从学情入手,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识掌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不认识“采”这个生字的学生最多,因此,教师就可以把“采”字作为重点识字对象。“采”是一个会意字,上半部分像手,下半部分像树木或者果实之类的事物,表示人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者叶子之类的东西。依据学生的学情和“采”字的造字特点,教师可以这样展开教学: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把“采”字由古至今的演变规律展示给学生看(如下图)。然后,让学生观察
由古至今“采”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让学生结合“采”字的演变过程明白“采”的本义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江南》一文,说说这首诗中人们采的是什么,哪些动作也可以用“采”字来表示。这样教学,学生对“采”字的意义和内涵的理解也就丰富多了。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学生的识字特点,又要遵循汉字的演变规律,并能够从汉字的原始图形、古体字与楷体字的对比入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仔细分析汉字的特点,以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的图形到有意义内涵的汉字的转换,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升学生识字质量的目的。
2.基于经验,生活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孤立识字,不注重把识字教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那么,识字教学是浅层次的,是低效的。只有把识字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识字的效果才更好。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上册《小书包》一课时,认读字中的“课、校”两个生字的结构一样,字义又都与学生的学习有关,在这两个生字的教学中,就可以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果”字加偏旁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说说:“果”字加上言字旁是什么字?加上木字旁呢?当学生对字形了解以后,教师这样说:你们在学校干什么?(上课,学习)除了上课还有什么?(下课)你能说出几个跟“课”有关的词语吗?(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带领大家学习“校”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偏旁是什么,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字形。当学生对字形了解之后,教师再问学生: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学校)你们身上穿的是什么?(校服)就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汉字,还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印象非常深刻。
3.借助插圖,图文识字
统编本教材采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图,优雅大气,赏心悦目。由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教师就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生处理好读文与识字之间的关系,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识字、学词。
如在统编本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中,在“串”字的认识上,教师就可以采取插图识字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小蝌蚪、水泡、水珠)。然后,让学生去图中找一找“一串水珠”。当学生找到“一串水珠”以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说说“一串水珠”和“一颗水珠”有什么区别。学生在图字结合中明白了“串”字中两个“口”连在一起有着多个意思。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如下图片:
这样教学,深化了学生对“串”字的认识,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识字情感,融入识字
智慧
1.语境识字,走向语用
汉字在具体语境与文化语境中有着非凡的意义。所谓语境识字就是指结合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识字,并且在语境识字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汉字的具体语境与文化语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识字情趣与识字效益的双提升。
如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文中“谁”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先让学生把带有“谁”字的那几句话读一读,再让学生说说这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加强学生对言字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谁”字进行说话练习,并引导学生依照课文内容进行对答练习。这样教学,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谁”字的认识,还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积累了语言,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2.生字复现,夯实基础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识得快,忘得也快,短时记忆大于永久记忆,这也是低年级学生识记的普遍规律。基于学生的识字特点,教师就要善于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来帮助学生与生字不断见面,以生字复现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提升识字效率。
如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文中的“巴”字,这个生字看起来简单,但学生很容易读错和写错,教师就可以把它当作重点对象进行教学。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写一边说笔顺,学生跟着书空练习;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教师可以出示“尾巴”一词,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第三次见面的时候,给“巴”字找朋友;第四次见面的时候,抄写“下巴、大巴,中巴”。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的方式,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玩,识字积极性高,识字效果也更好。
三、设置多维目标,提升识字素养
1.猜想识字,提升能力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猜想识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从中享受到识字之乐。
如在统编本一年级上册《小书包》一文中的“书、包”两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用猜想识字的方法。课件出示:
并让学生结合古文字猜猜:哪个是“书”字?哪个是“包”字?在学生猜到“书”字以后,教师让学生比较古文字中的“书”字与楷体“书”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猜想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已有的识字经验基础上进行猜测。这样教学,自然地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了一起,有助于学生亲近文化,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识字效果特别明显。
2.归类识字,举一反三
识字教学中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以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提升识字能力。基于这点认识,教师以“一个带一组、一组带一类”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为学生打开识字的奇妙世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与魅力,增强主动识字的愿望。
如在统编本一年级上册《项链》一课的教学中,在“娃”和“挂”字上教师可以这样展开教学:首先借助课件出示:“小娃娃嘻嘻地笑着……挂在大海胸前。”然后让学生把句子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接着让学生把“娃、挂”两个生字分别圈出来,并观察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娃”字要用女字旁,“挂”字要用提手旁?你能给它们分别换上不同的偏旁,并说说这些生字可能会跟什么有关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到了表示声音的“哇”,表示动物的“蛙”字,表示树木的“桂”字……这样就使学生的识字由一个到一类,开阔了学生眼界,提升了学生的识字素养。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机械识字的方法,注重将学生的兴趣、智慧、情感等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