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中相声与脱口秀的文化差异
2020-04-09魏恩杰
摘要:目前,西方文化的传播,使得脱口秀对相声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某些人对相声与脱口秀混淆不清。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特点,针对脱口秀与相声的区别进行分析,希望能梳理两者的区别与文化差异,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关键词:相声 脱口秀 差别 发展
一、新媒体传播中的文化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文化的冲击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影响。以相声艺术为例,在西方脱口秀的冲击之下,已经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很多人认为脱口秀就是艺术中的短相声或者垫话,与单口相声十分相似。在脱口秀还没有正式流行起来时,相声就已经受到了冲击,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不利的影响。近年来,脱口秀与相声的观众数量基本没有差距,从根本上分析两者的异同十分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新媒体时代,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传承与发扬。
二、相声与脱口秀的铺垫手法
相声属于我国的曲艺艺术。西方脱口秀文化流传入我国之后,融入了中国特点,形成了中文脱口秀,也可以当作一种中国的艺术形式,但它不能算作曲艺艺术,甚至不能算作已知的艺术类型。虽然和相声有着相似的特点,甚至有发展成为戏剧的趋向,但脱口秀也只能算作演讲,距离发展成为曲艺艺术仍有一段的距离。戏剧可以是完全第一人的相声,但是脱口秀只能属于演讲。从本质上来说,两者有着直接的区别,不是时间长短的区别,也不是构造人物的区别,主要是铺垫手法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新媒体传播,尤其是手机在线传播中,相声和脱口秀都得到了一定的正能量传播,但无论是相声还是脱口秀,都需要抖包袱。但是相声属于曲艺,它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塑造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使内部的人物形象丰满,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大众的审美取向,使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脱口秀的抖包袱主要倾向于搞笑,顺带阐述现有的价值观。其中蕴含的铺垫手法更加直接,与相声相比,显得更加热烈。相声为了使自身的表演更加平稳,需要将一个包袱三翻四抖,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包袱,最好是由四句话以上构成,甚至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将包袱的底蕴更加全面宏观地展示出来。脱口秀与相声都是为了幽默而存在的,在进行抖包袱之前都需要进行铺垫,需要表演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与观众存在着共鸣点。如果直接将包袱抖出,则不能称之为抖包袱。脱口秀是在表演之外就完成铺垫,并不需要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构建世界和情景,仅仅是利用社会上已经形成的常识和热门话题为材料进行铺垫。也就是说,脱口秀存在的必要土壤就是时政热点。如果脱离了现实而存在,那么脱口秀的幽默就不算是铺垫,也并不存在与观众的共鸣点。从这里进行分析就很容易发现脱口秀与相声的本质区别。如果脱口秀从一半的时候进场,欣赏者也能够立刻跟上讲演者的语调和思维融入其中。但是相声如果从半场观看,就很难立刻跟上表演者的思维。难道这代表着脱口秀比相声更容易被接受吗?当然不是,因为相声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情节,需要进行大幅的铺垫,再完美的铺垫,在观众的分析之下也很容易被发现。而脱口秀就不需要进行铺垫,直接将包袱抖出,出人意料,更容易引发笑点。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相声之中也是存在的,演员利用自己的語言特色和形体特征拼凑各种小段子形成大段子,形成了不错的笑点。但是相声最讲究的就是铺垫,利用逻辑关系和语言艺术在舞台上构建情景,从而使得翻包袱的时候越持久,越经典。我国现阶段脱口秀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本来的味道,仅仅是借鉴网络段子,形成一个庞大的段子集合体,虽然很逗笑,但是已经失去了脱口秀原本的特点。
三、相声与脱口秀的搞笑方式
对两者进行分析的时候,还有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就是无厘头式搞笑法。这种方法很难对两者进行直观的区别。也就是说,无论是相声还是脱口秀都讲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无厘头就是要求在意料之外的情理之外。不管挨得着边,还是不讲道理,都没有关系,只要能逗笑观众,对于无厘头式搞笑方法来说就是成功的。相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借鉴了新媒体传播带来的特点,应用了大量的网络段子,形成自身的铺垫习惯,将脱口秀的创作思维借鉴过来,短平快。这对于相声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无论是脱口秀还是相声,都需要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区别,也就是说每一个作品都应该有两个版本,一种用于现场讲演,另一种用于录像留作艺术的延续。用于剧场演讲的作品具有烟火气息,能够更加直观地与观众贴近,但是长期逗留于烟火气息之中,就很难上得厅堂,使自身的境界与档次无法提升,无法满足艺术传承的需求,这不利于二者的向上发展。
四、结语
本文针对相声和脱口秀的异同展开分析,希望能梳理相声与脱口秀的艺术特点,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促进相声艺术与脱口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思远.做相声新人里的“有心人”——访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相声演员陈印泉[J].工会博览,2019(23).
(作者简介:魏恩杰,男,辽宁省葫芦岛市艺术团,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曲艺表演)(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