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一个勺子》中的象征意象

2020-04-09田娇孙丰俊

参花(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冠冕

田娇 孙丰俊

摘要:影片《一个勺子》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其中冠冕和羔羊是两个独具特色的象征意象。冠冕对狂欢节小丑和基督教救世主的象征、羔羊对献祭和替罪羊的象征,共同构成了影片的狂欢化叙事,揭示了当时背景下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一个勺子》 象征意象 冠冕 狂欢化羔羊

“勺子”是西北方言中“傻子”的意思。《一个勺子》顾名思义,电影主题即在“一个智力障碍者”之上。但通观整个影片,不禁引人发问,究竟谁才是那个“傻子”。显然,演员金世佳所扮演的“勺子”和演员陈建斌所扮演的拉条子两个角色之间形成了互文,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则通过一系列具有象征意味的行为和意象表现了出来。关于二者间较为显著的互文,如勺子对拉条子行为的模仿、具有意味的台词等,下文不再赘述,只对两个比较独特的象征意象进行论述。

一、冠冕的象征

影片中首先出现的智力障碍者,即金世佳所扮演的角色(下文称“勺子”)。勺子肮脏破烂的造型、怪异的举止展现了普遍意义上世人对“傻子”的印象。从造型上看,勺子突出的一个身份特征,就是他头上佩戴的红色遮阳帽。一般看来,数九寒冬勺子把夏天用于遮阳的塑料帽戴在头上,正是他“傻”的证明。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将这个破旧的遮阳帽看作一顶冠冕,则会产生许多有趣的联想。

(一)狂欢化叙事

“狂欢节的国王即是小丑,在狂欢节上,他在狂欢的人们簇拥下游戏性地举行加冕仪式,戴上王冠、穿上王袍、拿起王杖,成為国王;而在狂欢节结束前的脱冕仪式中,他身上的王冠、王袍、王杖又被狂欢的人们剥夺,他成为一个罪人,被人们游戏性地指责、唾骂、痛殴,甚至被仪式性地处死,这就是著名的加冕—脱冕仪式。”勺子是狂欢节上小丑的最佳人选,既增加戏剧性,又能确切地体现宣泄情感、打破等级制度的狂欢节精神内核。当勺子头上戴上红色的遮阳帽,他成为这一场狂欢的小丑国王,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围绕着他荒诞的经历进行。同时,影片中拉条子也曾两次戴上遮阳帽,一次是为勺子拍摄用于寻亲的照片时;一次是影片结尾。当遮阳帽转移到拉条子头上,这无疑是身份特征的转移,拉条子和勺子成为一个意义整体,共同解构“聪明人”的世界。

拉条子认为自己的儿子之所以入狱是因为“太聪明”;当他不能理解这世上的种种怪相时,他也一次次地去求助大头哥、三哥等聪明人;即使在老婆金枝子眼里,他也是一个“总被人整”的智力障碍者。在别人眼中,拉条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能理解人情世故,过于执着地追求答案。而正是这样一个智力障碍者,在影片结尾,两件拉条子最在意的事情似乎都得到了解决:拉条子的儿子获得了减刑,大头哥不胜其烦也塞给拉条子五万块钱。智力障碍者获得了“胜利”,聪明人反而被愚弄。但拉条子并没有因此感到欣慰,他陷入了困惑和痛苦,也最终戴上遮阳帽,认同了自己的“勺子”身份。至此,傻、聪明、胜利、失败、利益、损失,这些词语的社会普遍意义在影片中彻底混淆,也完成了影片对当今社会一些人损人利己、试探道德与法律边缘谋取利益等问题的展现和讨论。

(二)“救世主”形象

除了小丑国王头上的冠冕,另一个头戴冠冕的形象也十分具有文化意义,那就是基督教文化中的“救世主”形象。影片中存在不少与“救世主”形象相关的情节,首先是耶稣受难时遭受士兵的戏弄,“他们剥下耶稣的衣服,给他穿上一件深红色的袍子,又用荆棘编了一顶华冠给他戴上,拿一根藤条放在他的右手,然后跪在他面前戏弄他……他们戏弄完了,把他身上的袍子剥下,再给他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后带他出去钉十字架。”(出自《圣经》)这一段描述与上文所述狂欢节中的加冕—脱冕仪式有相似之处。除了勺子身披棉袄、头戴遮阳帽的造型,他还在“气坏了”拉条子之后,被拉条子以十字架的姿势捆在公路旁,差点儿被“害了命”。影片中的这一情节是完全可以使人产生联想的。

另外,勺子还曾被街上的孩子追打,熟悉《圣经》故事的观众也自然会联想到,耶稣基督也曾被犹太人投以石块。同时,《圣经》中,耶稣还被称作“上帝的羔羊”,勺子和羔羊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十分紧密的,下文将详细论述。

二、羔羊的象征

影片中,勺子、拉条子与羔羊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可表现为以下几点。

1.拉条子十分疼惜小羊,为它看病,为它穿衣服,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勺子来到马家之后,也逐渐融入了这个家庭,跟着小羊叫金枝子“妈”,穿上了拉条子儿子的鞋,暂时代替了“儿子”的角色。

2.勺子睡在马家的羊圈里。

3.拉条子在羊圈里做噩梦,梦见自己在羊圈里持刀袭击一个人(观众认为是勺子),而这个人却是他自己,并且发出了羊叫声。

4.拉条子为了让三哥替他答疑解惑,不惜杀掉小羊做成炖羊肉,送给三哥。

首先,通过以上几个情节,我们可以看到勺子、拉条子和羔羊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父子关系,另一种是等同关系。其中第四个情节,拉条子杀羊时,将小羊带到一个山坡上,随后跪地将小羊按在地上,打开了弹簧刀。这与《圣经》中“上帝命令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故事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撒是亚伯拉罕之子,小羊是拉条子心爱的“孩子”;亚伯拉罕献以撒为向上帝表忠诚和敬畏,拉条子献小羊为向三哥表诚心和尊敬。因此,可以说拉条子杀小羊也是一种“献祭”的行为。而基于上文所述的等同关系,拉条子的祭品又可以认为是勺子、狱中的儿子,甚至是他自己。拉条子为了什么牺牲了小羊、勺子、儿子和自己,通过这种牺牲又得到了什么呢?是为了他自己的“傻”所付出的代价吗?每个观众也许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其次,如上文所述,《圣经》中耶稣被称作“上帝的羔羊”。那么联系影片,勺子和拉条子就是片中的“上帝、救世主”。我们可以认为勺子和拉条子是真理的代表。如此看来,影片生发出了更具深意的哲学内涵。从社会普遍意义上讲,人被称为“傻子”的原因大致有几种:智力缺陷、思维方式不符合大众习性、行为方式不符合社会逻辑。这套判断标准究竟是否正确,“聪明人”的所作所为是否才是真理,影片对观众的日常思维进行颠覆,给了观众新的视角和重新思考的机会。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狂欢化叙事的语境之下。“狂欢节上给国王加冕—脱冕仪式的来源之一是古代的祈丰禳灾性替罪羊祭祀仪式,是对这一仪式的戏拟,狂欢节上国王的真实身份其实只是一只替罪羊,是一个在古代社会灾难来临时代替真正的国王被牺牲献祭的奴隶、小丑。”由此可见,拉条子和勺子正是当前这个由“聪明人”所组成的世界的替罪羊。他们看似跟不上世界发展的节奏,成为他人眼中的“小丑”,遭受欺辱和盘剥;然而他们耿直的性格和质朴的思维方式,也许才是安抚这个浮躁世界的一剂镇静剂。

综上所述,《一个勺子》作为一部优秀的影片,其中的象征和蕴含是十分丰富的。影片中冠冕对狂欢节小丑和“救世主”的象征、羔羊对献祭和替罪羊的象征,共同构成了影片的狂欢化叙事,揭示了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现象,也终于成就了这样一部更能打开观众的想象、引发观众思考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开焱.深层叙事结构:狂欢节加冕—脱冕仪式和小丑角色原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作者简介:田娇,女,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戏剧;孙丰俊,男,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冠冕
冠冕大师 为爱加冕
故事
故事
冠冕绮梦
珍宝重现
冠冕原来是帝王的礼帽
冠冕
公主的冠冕
“冠冕”并不皆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