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窖藏管理技术
2020-04-09田伟
田伟
摘要 甘薯以收获薯块为主,薯块皮薄易受伤,极易受冻和感染病害,适期收获和管理得当的窖藏,能延长甘薯的保鲜期。本文总结了甘薯窖藏管理技术,提出在适期收获时要轻挖、轻放、轻装、轻运,以减少人为的机械损伤;加强窖藏期的前期通风降温、中期保温防寒、后期平稳窖温的管理,使储藏窖内保持10~14 ℃的温度和90%~95%的湿度,以达到长期保鲜的目的。
关键词 甘薯;窖藏管理;适期收获;建窖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B
甘薯俗稱红薯、红芋等,属于旋花科一年生农作物,营养价值较高,是较好的绿色保健食品之一。甘薯以收获薯块为主,薯块含水量较大,皮薄易受伤,极易受冻和感染病害。随着群众对甘薯鲜食的需求增长,农户收获后大多选择窖藏的方式进行储存,以满足较长时间的鲜食需求[1]。
1 前期建窖
储存窖应建在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利于排水的地方。储存窖类型较多,有大型屋窖、井窖、棚窖等。
1.1 半地下式棚窖
由于半地下式棚窖成本较低、可就地取材、容易搭建且储藏量较大,所以阜阳地区农户储藏甘薯多以半地下式棚窖为主。储存窖一般呈南北走向,建窖规模一般为窖宽2 m左右、地下1.5 m左右、地上0.5 m左右,长度按照预计收获甘薯量而定。窖口上南北向架设大梁,两侧每隔80 cm左右放置小梁,梁上覆盖约20 cm厚的玉米秸秆,随后用土将玉米秸秆压实使外形呈鱼脊状。初期两端预留通风口,便于空气流通,用于调节窖内温度和湿度[2]。由于半地下式棚窖保温效果不理想,当气温逐渐降低时,窖顶要逐渐加盖作物秸秆或塑料布等保温材料,厚度可达30 cm左右。
1.2 室内池藏
种植甘薯面积很小的农户,大多在室内池藏甘薯。选择密闭较好的房间,在房间内用砖块等垒成高1.2 m左右、宽2 m左右、长度随需求而定的池子,池内底部和四周垫一层柔软的作物秸秆,当中间放置完精挑细选的无伤病甘薯后覆盖作物秸秆,在适当的位置留置通风口。经过精细管理后,也可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2 适期收获
阜阳地区甘薯种植以夏甘薯为主、春甘薯为辅。春甘薯淀粉含量较高,多用于加工“三粉”,窖藏的甘薯多以夏甘薯为主。当地温在15 ℃左右时,选择晴好天气的早晨割秧、上午起垄采收(阜阳地区小农户多以人工采收为主)。采收时要注意轻挖、轻放,以减少人为机械损伤。甘薯采收后,选择表皮完整、无虫咬、无病害、无机械损伤、无水浸、无腐烂等的薯块,按大小分类堆放。当天收获的当天放入储存窖,以防甘薯露天过夜受冻、淋雨等[3]。当土壤湿度过大时,薯块含水量较高、黏泥较多,不宜采收。应提前割秧晾晒土地,以降低土壤湿度,至适收时起垄采收;当土壤湿度过小时,由于土壤较硬,采收时易挤压薯块造成薯块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几天浇水湿润土壤,待适宜收获时再采收。当地温接近10 ℃时,阜阳地区一般在立冬节气前,薯块收获进窖完毕,立冬后的甘薯不易越冬储存。
3 窖藏管理
甘薯在窖藏过程中,可发生黑斑病、软腐病、干腐病等病害;甘薯收获过晚入窖受低温伤害或储藏时密闭不严,易造成窖内温度过低使薯块受低温伤害;窖内冷凝水直接滴落到薯块上而造成水浸甘薯,或采收前降水较多,使薯块长期受淹而形成湿害;还可能出现缺氧或管理方式不当等现象。因此,必须严把薯块入窖关,加强窖藏期间的温度、湿度管理,才能确保甘薯安全度过窖藏期[4]。
3.1 入窖
甘薯入窖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将储存窖内喷洒1遍;如果是旧窖,应将窖内杂物清扫干净,窖内壁刮去一层,再清除干净并喷洒药液,或者用硫磺15 g/m3熏蒸杀菌。甘薯入窖时应轻装、轻运、轻放,按照薯块大小分层分类堆放在储存窖内,以减少人为损伤;边堆放边喷洒70%甲基托布津或25%多菌灵500倍液。当天甘薯入窖结束后,用秸秆遮盖窖口,以后每天依次进行。当需窖藏甘薯入窖结束后,甘薯上用秸秆进行覆盖,防止窖顶冷凝水直接滴落到甘薯上,形成水浸薯块。一般甘薯的储存量不超过储存窖容量的2/3,不可过满,确保储存窖内有充足的氧气。
3.2 初期管理
3.2.1 温度。甘薯入窖后20 d内,此时气温较高,加之甘薯自身的生理变化,致使储存窖内温度较高。甘薯储藏的适宜温度为10~14 ℃,温度过低会导致窖内薯块遭受冷害,引起薯块变质,后期易腐烂;当窖内温度持续保持20 ℃以上时,易引起甘薯发芽、糠心,加速黑斑病、软腐病、干腐病等病害的快速发展。因此,应及时敞口通风降温,一般于早上揭开通风口,日落后遮挡通风口,防止夜间气温过低形成冻害。当窖温逐渐稳定在13 ℃左右或遇雨雪天气时,阜阳地区一般在大雪节气前后,用秸秆封堵两端通风口,上封泥土压实,以免窖内甘薯受冻而腐烂。
3.2.2 湿度。窖内适宜的湿度为90%~95%。当窖内湿度<80%时,薯块的水分快速蒸发,使薯块干缩、品质下降,应喷水增加窖内湿度;当窖内湿度>95%时,病菌生长加速,发病进程加快,使薯块腐烂,应加强通风,尽快降低窖内湿度。
3.3 中期管理
甘薯入窖20 d后至翌年2月上旬,此时期气温较低,以防寒保暖为主。除必要的检查温度、湿度的情况外,一般不要打开窖口,确保窖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当窖内温度 <10 ℃时,在窖顶覆盖作物秸秆或塑料布等保温材料,确保窖内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窖内湿度较低时,喷水增加窖内湿度,利于甘薯安全度过越冬期。
3.4 后期管理
2月上旬以后,随着天气回暖,气温逐渐升高,当窖内温度较高、湿度过大时,去除作物秸秆、塑料布等窖顶覆盖物,晴好天气的中午打开窖口通风,进行降温排湿。由于春季气温起伏较大、变化较快,加之薯块经过长期窖藏,抵抗病害侵染的能力降低,应及时封闭窖口,保持窖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甘薯受冻腐烂。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个别烂薯块时,应及时清理出窖;腐烂薯块较多时,尽快处理,不可翻窖继续窖藏,以免病害扩大传播范围,造成大量薯块快速腐烂。
4 参考文献
[1] 杨国红,肖利贞.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9:54-55.
[2] 余松烈,沈煜清.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503-511.
[3] 卢方林,旷宗琴,徐小燕.大棚窖藏甘薯新技术应用研究[J].农技服务,2017,34(21):107.
[4] 石乔龙,石金芝,刘松琴,等.红薯藤窖藏越冬扦插繁苗技术项目研究与应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1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