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则吉尔老婆子》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20-04-09张萌
摘要: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创作对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创作的作品,极具浪漫主义特色,对后世人们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伊则吉尔老婆子》 人物形象 利己主义 勇士精神
《伊则吉尔老婆子》分为三个部分,故事的情节是以“故事中的故事”的模式构建的,主人公伊则吉尔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并述了两个传说。作品中第一部分讲述了草原上孤影的民间传说——腊拉的故事;第二部分讲述了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第三部分讲述了勇士丹柯的故事。本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探究高尔基对个人主义的厌恶及勇士精神的颂扬。
一、自私高傲的腊拉
小说的第一部分以伊则吉尔老婆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高加索的民间传说——腊拉的故事。作为一只鹰和一个女人生的孩子,腊拉注定与凡人不同,他强壮、帅气,但身上又多了一份自以为是的冷淡、高傲。他本性是自私的,信奉“保持一个完整的自己,不愿意分一点给别人”的原则,很显然,他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腊拉是残暴的,自私的。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杀死了一个女孩,也仅仅是因为他需要这个女孩,而女孩推开了他。腊拉是傲慢的,大家和他说话,他高兴就回答,不高兴就静默不语,和族中的长老说话,就像和平辈说话那样,不尊敬长老。最后,腊拉得到了最残酷的惩罚,他无法死去,在阴影中徘徊,成为草原上孤独的影子。“他没有祖先,没有母亲,没有牲畜,没有妻子,所有这些他什么都不需要。”作者一直强调腊拉一无所有,而且什么也不需要,最终腊拉变成了草原上的孤影。腊拉的结局告诉了我们,极端利己主义者是会被人们抛弃的,同时,也体现出高尔基对个人主义强烈的不满。
二、勇敢、无私奉献的丹柯
“丹科——是那个部落的人,一位美少年。美丽的人永远是勇敢的人。”在危机时刻,他能鼓舞人们穿过森林,带领族人结束这场灾难。丹柯是勇敢、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少年。外族的入侵使族人陷入了困境,在生死关头,他们只能逃到黑暗的森林里,前进需要穿过阴森恐怖的森林,后退需要面对强敌、死亡的威胁。在族人无法面对强大的敌人,极度恐慌和绝望的时候,丹柯站了出来,带领大家前进,寻找穿越森林的道路。然而,在森林的恐怖环境下,面对雷电暴雨的袭击,族人对丹柯产生了怨恨和愤怒,丹柯为族人寻找道路的同时,还要忍受着族人的指责。为了给大家照亮前进的道路,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高举自己燃烧的心,带领族人走出恐怖的黑森林,走出黑暗。最后,在族人为自由而欢呼时,丹柯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丹柯看来,人民的幸福,集体的自由,重于一切,他为此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丹柯的大无畏精神对革命有重要意义。高尔基颂扬了丹柯勇于斗争,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以人民的自由、幸福为重,敢于牺牲的精神。
三、追求自由却碌碌无为的伊則吉尔
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伊则吉尔的一生。伊则吉尔是小说中的现实人物,与俄国传统女性不同,青年时代的伊则吉尔勇敢、大胆地追求爱情。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却经受不住岁月的洗礼,她变成了老婆子:身子弯成了两截,她那对曾经是乌黑的眼睛现在黯淡了,而且整天流着泪。她虽然还活着,却已饱经岁月的沧桑,憔悴不堪了,没有了血肉,徒有心灵而没有了欲望,虽有双目却已黯淡无光,几乎也成了一个幽灵。年老的伊则吉尔形象和年轻活跃的伊则吉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轻时她有无尽的精力去寻求她自己的爱情,正是因为这样,伊则吉尔老婆子最终和腊拉一样的结局——变成了腊拉式的空虚的影子。她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却由于没有伟大的生活目的,最终落得悲凉下场。
四、《伊则吉尔老婆子》的社会现实意义
这部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两个传说及现实人物伊则吉尔老婆子的一生。极端的利己主义的腊拉和勇敢的英雄的丹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伊则吉尔年轻时勇敢追求爱情和憔悴的老婆子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故事对人们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作者描写了褒贬分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效果。三个故事的主人公以自己的方式寻求自由,这展现了高尔基的情感以及对自由问题的思考。他批判利己主义,赞扬了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
参考文献:
[1]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M].何茂正,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2]王远泽.高尔基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张萌,女,硕士研究生,辽宁大学,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