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药用大黄林药间作技术研究
2020-04-09李兴周
李兴周
摘要 为研究药用大黄林药间作的关键技术,于陕西省镇巴县盐场镇响洞村退耕香椿林地下移栽一年生药用大黄种苗,并测定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药用大黄生物量的积累随种植年度的增加而增加,第1年增长较为缓慢,第2年、第3年增速较快;不同郁闭度对药用大黄生物量的积累有显著性影响,当郁闭度为40%时,生物量积累最为显著,药用大黄平均单根鲜重高达5.3 kg。镇巴县药用大黄与香椿树林药间作,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地资源匮乏,保护野生资源不被破坏,同时也是生态种植的一种应用,为镇巴县林药间作模式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药用大黄;林药间作;鲜重;陕西镇巴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key intercropping technique of Rheum officinale Baill.,the annual seedlings were transplanted in the Chinese toon forest(returning farmland)in Xiangdong Village,Yanchang Town,Zhenba County,Shaanxi Province,and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Rheum officinale Baill.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lanting year,the growth was relatively slower in the first year and relatively faster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year.The canopy closur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Rheum officinale Baill. when the canopy closure was 40%,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was the most obvious,and the average single root fresh weight of Rheum officinale Baill. reached 5.3 kg.The intercropping of Rheum officinale Baill. with Chinese toon trees in Zhenba County could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scarcity of land resources,protect wild resources from being destroyed,and was also an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cultivation;it also provided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ntercropping mode of forest and medicine in Zhenba County.
Key words Rheum officinale Baill.;forest-medicine intercropping;fresh weight;Zhenba Shaanxi
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主产于陕西、四川等地,适生于海拔1 200~4 000 m的山沟或林下[1]。2015版药典规定,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可作为药用[2]。大黄是一种内外均可使用的中药材,最主要的功效是通阻,同时还具有解毒、排污、止血等功效,在我国运用十分广泛[3]。随着中药产业的复兴,药用植物的研究也逐步加深,目前诸多学者对大黄的品种、栽培、提取、藥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将大黄按照产地、药效、形状的差异进行划分,展开现代化、科学化、生态化的栽培技术研究;立足生态,发展现代化新型农业模式。
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个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工程,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工程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何利用目前大面积的人工林地,让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利润合理化、产业可持续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镇巴县地处秦巴山区地带,自退耕还林至今,林地面积达到县域内总面积的70%。因此,林地合理利用是镇巴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研究以镇巴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中药材产业中主导产品大黄在退耕还林的香椿林下栽培为研究对象,探索药用大黄林药间作技术,为镇巴县药用大黄的可持续发展、林地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助力镇巴县经济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设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盐场镇响洞村(东经108°00′10″,北纬32°12′34″)。试验区海拔1 445 m,年均气温14.3 ℃,平均降水量1 350 mm,无霜期220~240 d,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气温年较差大,为药用大黄道地产区。
1.2 供试材料
药用大黄种苗来源于镇巴县野椿利康农牧有限公司自育一年生种苗,筛选大小均一的种苗作为试验材料;香椿林为2005年退耕还林人工造林林地,并进行适当的修枝,调节郁闭度。
1.3 试验方法
于2017年4月初,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盐场镇响洞村人工种植香椿林下分别设置郁闭度为0、20%、40%、60%、80%的林地,在不同的郁闭度条件下移栽一年生药用大黄种苗,按行株距70 cm×50 cm穴栽,穴深20~30 cm;待大黄返青后统计返青率,并于当年、第2年、第3年药用大黄地上部分倒苗后各处理挖取10株,测定生物量的积累。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7—2019年镇巴县温度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镇巴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最低气温主要集中在1月,最高气温主要分布在每年的7月或者8月,每年气温变化属于缓升急降模式,在2018年与2019年表现最为明显,这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2.2 不同郁闭度环境对药用大黄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镇巴县药用大黄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对大黄单根鲜重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在香椿林下移栽药用大黄,在第1年生长季结束后,其药用大黄单根鲜重随郁闭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郁闭度达到40%时,药用大黄单根鲜重最大(2.3 kg)。在第2个生长季结束后,低郁闭度环境条件下,药用大黄生长量增长加速,高郁闭度环境条件下,药用大黄生长量增长速度降低,郁闭度为40%时,药用大黄单根鲜重最大,为3.3 kg。在第3个生长季节结束后,大黄进入采收季节,不同郁閉度环境条件下药用大黄单根鲜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在郁闭度为40%的环境条件下,药用大黄单根鲜重最大,单根鲜重平均达到5.3 kg。在移栽的第1年,药用大黄幼苗需要适应环境,所以生物量的积累量较少,增长较为缓慢;第2、3年,适应环境条件,生长速度较快,单根鲜重达到5.3 kg。
3 结论与讨论
利用林药套种的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药材生态种植新模式的应用,林药间作不但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增加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最终达到生态环境和谐化与人们经济增长的双丰收。云杉树下栽培大黄的研究表明,大黄的林药间作种植模式是具有科学意义的[4]。本研究表明,香椿树下种植大黄,在适当的郁闭度环境条件下,其产量高于大田种植,且可以减少大量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减少因除草带来的劳动成本。药用大黄林下栽培不但可以缓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同时还有利于野生资源的保护,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
林药间作模式的提出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林矛盾的重要方式,自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不能满足人民对耕地的需求。林药间作模式,既可以解决林木经济发展效益慢的特点,又可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相融合,以及产业链的延续[5-9]。
4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肖雪峰,黄海波,郁建生,等.药用植物大黄的研究现状[J].南方农业,2018,12(14):129-132.
[4] 郭玉英.林药间作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8,38(10):188.
[5] 周泽建.林药间作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西农学报,2016,31(5):55-58.
[6] 马玉海.兴隆县林药间作经济发展可行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5):184.
[7] 史艳财,李承卓,邹蓉,等.中药材间作种植模式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2(16):180-183.
[8] 徐立军.林药间作对掌叶半夏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及生理生态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9] 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6):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