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4-09刘树琳
摘要:音乐教育是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中学音乐教育对培养中学生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加强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促进中学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教育方式改革,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音乐教育者应该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 学生 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跟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新课改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借助听觉来感知音乐的美,通过歌唱来表现音乐,通过表演来发展音乐。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创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学音乐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实践的主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属于灌输型的模式,束缚了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是音乐教育,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体制与教学实际脱节
传统的教育体制中,音乐课程作为非统考科目,与文化教育相剥离,所以学生的音乐教育与正常的素质教育严重脱节。学生只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一味忽略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学习,一些文化课教师霸占艺体课程或者艺体课教师主动让课,从而无法保证良好的艺术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不当
一切创造与发明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旧知识基础上的,与已有的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传承性教育到创新性教育的转变,并不是降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不能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要让学生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1]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启发想象,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通过感官引起刺激,激发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营造音乐中呈现出的故事和景象,人们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的时候,通过想象来创造音乐情节,塑造音乐形象,从而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音乐教学通过音乐鉴赏、技能学习、实践等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以达到审美的目的。
(二)引导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音乐语言丰富且生动,音乐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比如用音乐器械或乐器以及多媒体等方式构建音乐课堂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展现音乐内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创设和谐的音乐气氛和环境,方便学生更有效地进入音乐,用音乐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樹立自信,鼓励创新
音乐教学中一个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这是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关系到整个音乐教育的成败。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拥有较强的表现欲,在创作过程中对艺术有着崇高的敬意,害怕出错,因此,创造力遭到了极大程度的抑制。作为音乐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创作中尝试成功的滋味,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面对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重视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实现等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2]
三、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时期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音乐在思考、联想、欣赏等方面的特有优势,努力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音乐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需要广大中学音乐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突破,通过教学创新带动音乐创作能力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3]
参考文献:
[1]张丁懿.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子(基础教育),2013(09).
[2]谢晓利.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3(04).
[3]杨倩.音乐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2011(05).
(作者简介:刘树琳,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延安大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