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2020-04-09李玉芳
摘要:汽车是当今社会中人们最重要的代步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尾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不仅对大气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必须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且结合造成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找到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有效对策。本文将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2-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2.021
Abstract:Automobil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for people in todays society.They occupy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peoples daily liv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number of urban motor vehicles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leading to the problem of exhaust pollution. Not only does it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air quality,but it also seriously harms peoples health.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motor vehicle exhaust pollution must be paid great attention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and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in pollution are found to fi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tor vehicle exhaust pollution. Countermeasures.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hazards of motor vehicle exhaust pollu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Motor vehicle;Exhaust gas;Pollution;Prevention measures
當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变出行方式,机动车购买量迅速提高。机动车是当前我国人们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大部分地区也得到了普及,大量机动车上道,不仅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压力,排放出的尾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预计到2020年以后,我国将实现从机动车大国到机动车强国的转变,汽车保有量已经到达历史最高点,预计机动车总量将达到2亿台左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疑将会成为威胁空气质量的最重要原因,一些地区机动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污染已经占到当地大气污染指标总量的60%以上,因此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实施已经迫在眉睫。
1 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危害分析
1.1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危害分析
虽然目前人们对碳氢化合物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认知较少,但由于碳氢化合物与 NOx在大气环境当中,如果受到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将会产生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反应后所产生的物质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污染物质也被称为光化学烟雾,其中主要包括醛类污染物、硝酸脂类污染物等,这种复杂的化合物中,将会对人类的上呼吸道系统、鼻粘膜以及眼结膜部分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情况严重时将会诱发人体多种疾病,例如呼吸系统疾病或者视力下降等。同时,这种光化学烟雾在空气中将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对交通运输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由于传统机动车使用的燃油当中通过添加有机铅进行防爆处理,这种物质毒性较大,同时挥发性较强,可以溶解于油脂或者有机溶剂当中,一旦被人体接触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催化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1.2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危害分析
一氧化碳是机动车尾气中污染性极大的一种有害物质,这种物质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将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一氧化碳和人体红血球当中的血红单倍产生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作用要超过氧气的200~300倍,在亲和作用后将会在人体中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血液的氧气输送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人体氧气匮乏,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污染物质下,将可能造成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感觉失常、理解能力出现障碍等,即使人体只吸收了很少的一氧化碳,也将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症状通常为头痛或眩晕等,情况严重时,可能直接危害生命。同时,机动车尾气排放位置较低,一氧化碳这种污染物质多排放于1.5m之下,这就导致大多数吸入一氧化碳的人群为儿童,因此一氧化碳对儿童危害更为严重。
1.3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危害分析
氮氧化物是机动车排放尾气中所包含的一种污染物质,通常种类较多,其中对大气造成危害的主要物质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所以在环境学当中,氮氧化物是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总称,如果氮氧化物被排放到空气当中,也会经过复杂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如果一氧化氮排放物浓度超过标准限制,将会造成人体中枢神经受损,导致大脑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等。二氧化氮毒性极强,在空气中呈淡棕色,接触这种污染物质的人体将出现中毒反应,例如出现水肿、引发支气管疾病、引发眼部疾病、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等,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出现各种病变反应,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如果人体长时间处在氮氧化物环境当中,生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氮氧化物也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酸雨会对绿植、农业、工业造成严重损害,不仅危害社会,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分析
2.1 严格把控燃油质量关,提升燃油质量
我国在21世纪初期,严把燃油质量关这一措施就开始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很多城市全面禁止机动车使用含铅的燃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汽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关部门仍然应当严格把握机动车燃油质量关,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质量,通过共同努力配合,避免没有达到燃油标准的汽油进入到市场当中。
2.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燃油处理水平
经过研究发现,在机动车燃油当中混合适当甲基叔丁基醚,可以明显降低燃油的蒸发率,从而增加燃油的辛烷值,提升燃油燃烧效率。通过在燃油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例如甲醇等,可以使燃油成分发生一定改变,在添加剂中加入固体润滑剂,能够改善机动车发动机气缸的密封性,从而提升气缸压力,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降低尾气排放量。通过结合这种科学方式,机动车尾气中排放出的一氧化碳、NOx、铅以及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少或者消除。未来,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燃油处理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提高燃油利用率的同时,改善尾气排放的污染问题。
2.3 持续优化交通结构,合理控制车辆使用
通过实行交通分流管制,能够有效降低道路交通拥堵发生几率,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提升环境质量。当前,我国正在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交通监控系统、環境监控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同时有效解决道路拥堵,对优化交通系统结构产生积极影响。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对车流进行更加合理的控制,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实现尾气污染性降低或者污染分布受控。利用环境检测系统,能够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及时监控与反馈,如果环境污染情况超过标准限制,系统能够对污染排放量较高的机动车进行强制分配,对行车路线与通行时间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减少污染排放量较高的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时间降低污染危害。
2.4 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降低尾气污染危害
新型清洁型能源在未来有望取代传统污染型能源,成为机动车的主要能源,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当前我国积极鼓励新能源机动车的生产与研发工作,提升新能源的应用水平,加大新能源的应用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柴油、天然气等,此类新型能源都可以成为机动车未来可利用型能源,机动车如果可以全面使用新型能源代替传统燃油,尾气排放污染问题将会得到解决。但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周期较长,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才能得到良好应用,加之当前人们对新型能源的认知还存在局限,因此这种新型技术带来的新型产品在销售和推广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同时,新型产品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加到研发力度,才能让新能源汽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3 结束语
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应当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相关部门应当从实际情况入手,通过提高燃油质量,降低尾气污染物质排放量,使污染问题得到缓解。同时通过积极研发新型能源,使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在未来能够得到彻底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瑜,彭康.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东化工,2011,38(07):95-96.
[2]侯万飞.浅谈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43(02):73-74.
[3]游大龙,胡涛,郑芳,马哲河,罗李.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01):102-105.
收稿日期:2020-01-03
作者简介:李玉芳(1978-),女,汉族,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机动车污染防治、大气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