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膳食营养需求的赣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

2020-04-09丁耀纲

价值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赣州

丁耀纲

摘要:与以往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不同,从膳食营养角度出发,基于人体每日所需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赣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7年赣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承载状况较为稳定。②以最少热量承载力预测未来赣州市土地资源承载状况,得出,未来赣州市将处于富余状态,且承载状况良好。由上述结论深化基于膳食营养成分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为赣州市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食物供应体系建设等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research on 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et nutrition, carrying out research on 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the daily calories, protein and fat required by the human body is a new research method.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the study of 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 Ganzhou,the research shows that: ①From 2005 to 2017,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Ganzhou City has been in a surplus state, and the carrying condition is relatively stable. ②Predicting the land resource carrying status of Ganzhou City in the future with the least heat carrying capac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Ganzhou City will be in a surplus state in the future, and the bearing status is good.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evaluation of land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dietary nutrients was deepened, and mor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land u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ood suppl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Ganzhou City.

關键词:膳食营养;土地资源承载力;赣州;承载状况

Key words: diet nutrition;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Ganzhou;carrying status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6-0216-02

0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产食物的必要载体,也是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衡量区域土地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1],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土地承载力是指,一定区域内生产的食物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早期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多以粮食为单一指标[3],进入2000年以后,土地承载力的研究愈加成熟,方法更加完善,研究也从单一的粮食指标演变为对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研究[4]。但由于研究对象、前提、方法以及条件的不同,导致研究的结果无法进行精度验证和比较,目前,“土地产出粮食能供应的最大人口”仍然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主流[5]。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赣江上游,水系发达,植被茂密,以水稻为主食。截至2017年末,赣州市下辖1市3区14县,国土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全市GDP2501.05亿元,常住人口974.25万人,人均GDP为25671元,粮食产量291.03万吨,肉类产量72.81万吨,水产品产量32.72万吨,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

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本文查询并整理了2005~2017年《赣州统计年鉴》、《江西统计年鉴》以获取所需的人口及农业生产数据。采用赣州市县级行政边界矢量数据将各县的食物产量进行空间化。人均最小膳食营养需求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设置为热量2400kcal、蛋白质60g、脂肪量为30g每人每天。并参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膳食营养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素成分以便进行计算[6]。植物油产量按照几种油料作物出油率分配权重计算,赣州各地区芝麻产量极低,在本文对植物油产量的计算不计入芝麻油,赣州市作为油茶籽主产地,油茶籽也是赣州人民获得食用油的一大来源,本文就以花生、油茶籽、油菜籽三种油料作物进行计算。赣州各县区几乎不养殖羊,奶类以牛奶为主。另外对于粮食产量还应扣除日常餐饮粮食浪费的比例,粮食浪费率参考张盼盼等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食物浪费的测算数据,选取1/3的浪费率[7]。

1.3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

1.3.1 土地资源承载规模评价方法

式中,LCCI为土地人口承载指数,P为现实人口数量,LCC为膳食营养承载规模。根据LCCI的大小对土地承载力总体可以分为富余和超载两种状态,具体分级为:承载指数在0~0.5之间为富足有余;0.5~0.75为富余;0.75~1为平衡有余;1~1.25为轻微超载;1.25~1.5为超载,超过1.5为严重超载。

2  结果分析

2.1 食物生产情况分析

2005~2017年,赣州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多呈现上涨态势,其中粮食产量从259.33万吨上升至291.03万吨,涨幅12.2%;蔬菜产量从223.26万吨上升至328.93万吨,涨幅47%;水果产量从62.19万吨上升至158.09万吨,涨幅154%;肉类产量从62.53万吨上升至72.80万吨,涨幅16.4%;水产品从20.03万吨上升至32.72万吨,涨幅更是达到了63.3%;禽蛋产量从7.03万吨上升至7.31万吨,涨幅4%。相应的,农产品所含的营养素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热量总量由12.90百亿kcal上升至15.23百亿kcal,提高了18%;蛋白质总量从36.80万吨上升至44.16万吨,提高了20%;脂肪总量从35.79万吨上升至42.36万吨,提高了18.3%。以上均表明赣州市食物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2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由以上赣州市食物生产数据再根据上述公式(1)、公式(2)计算得出2005~2017年赣州市承载力指数,可以看出,热量承载指数处于一直0.5~0.75之间,为富余状态;蛋白质承载指数比热量小些,也处于0.5~0.75之间,也是富余状态;脂肪承载状况最好,承载指数从未超过0.5(表1)。

2.3 土地资源承载力预测

基于2005~2017年实际人口,采用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对2018~2030年赣州市人口进行预测,得出2018年人口为977.64万人,而实际人口为981.46万人,预测人口与实际人口偏差为0.39%,说明该人口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对热量、蛋白质、脂肪承载力进行线性预测,按公式(2)计算,得出承载力预测指数,可以看出赣州市的土地承载状况良好,以最少热量承载力计算,未来赣州市将处于富余状态,且承载状况在未来十年内越来越好(图1)。

3  结论

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除粮食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外,其余非粮食产品产量上涨幅度更加明显,相应地,农产品所含营养素总量也得到了提高,表明2005~2017年间赣州的食物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②从土地承载力看,2005~2017年,热量、蛋白质、脂肪承载力大小均有些波动变化,但整体处于富余状态,其中脂肪承载状况最好。

③以2005~2017年的数据进行预测,可以得出,热量、蛋白质、脂肪可承载人口均高于预测人口,热量、蛋白质、脂肪可承载人口增长幅度均高于人口增长幅度,说明未来赣州市的土地承载状况良好,以最少热量承载力计算,未来赣州市将处于富余状态,且承载状况越来越好。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根据赣州市的土地承载力评价和预测结果以及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提出要求:优化食物供给结构,重视油脂类作物的种植,重视奶类产品在赣州的巨大潜在需求,扩大牧区养殖;此外,还需根据赣州市城镇化水平,农牧业人口比例,深化基于膳食营养成分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为赣州市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食物供应体系建设等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陶虹向.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6.

[2]封志明,杨艳昭,闫慧敏,潘韬,李鹏.百年来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从理论到实践[J].资源科学,2017,39(03):379-395.

[3]ALLAN W.Studies in African Land Usage in Northern Rhodesia[M].Cape Town:D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9.

[4]赵敏丽,刘普幸,朱小娟,侯成成.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以河西走廊绿洲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02):203-208.

[5]封志明,杨艳昭,游珍.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限制性和限制度研究[J].地理研究,2014,33(8):1395-1405.

[6]许世卫.中国食物发展与区域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7]张盼盼,白军飞,刘晓洁,成升魁.消费端食物浪费:影响与行动[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02):437-450.

[8]王情,岳天祥,范泽孟,孙晓芳,辛晓平.江西省食物供给时空格局[J].地理科學进展,2011,30(04):479-484.

猜你喜欢

赣州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配置筛选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立足赣州粮情实际 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中国音协2018全国中青年词曲创作骨干培训班在赣州举办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江西省赣州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