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留白引比拼 合作取胜育灵脑
2020-04-09唐涛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大部分以教师的引导教学示范为主,学生的模仿练习为辅,以小组长、优等生等带领学生在重复练习的课堂氛围中去学习。新的体育课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殊的生理和独具个性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给学生留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规则内进行创新,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留白 合作创新 解决问题
一、“留白引思考”
丁零……上课铃声响起,体育俱乐部的课开始了,学生人手一只篮球整齐地站好队,满眼期待着教师来上课。当教师宣布这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兴高采烈,恨不得马上拿起篮球完成教师布置的游戏任务。这是笔者上课时的一幕。
新的课标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所以,笔者并没有让学生立刻去参与游戏,而是先让他们准备工作,让孩子们想一想小篮球有多少种玩法。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思考并展示他们自己的动作。学生开始思考,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进行实践练习游戏。有的学生在比谁拍得多,谁拍得好;有的学生在一起商量有几种拍球的方法,等等,真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看到学生玩得不亦乐乎,笔者想到自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总想把所学的东西都交给学生。现在想想,假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创新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练效率,他们的收获会更多,得到的快乐也更多。
二、“快乐开火车”
看到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模有样地参与竞赛,笔者开始有意识地推出本节课的小游戏“快乐开火车”,学生们一听,都在思考什么是开火车。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地运球,大家练习得也不错,所以开火车是在原地运球的基础上拓展性地进行游戏。笔者设置了开火车的游戏练习方法,让学生自由模仿练习一会儿,以此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发现学生的注意力空前集中,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合作学习给学生带了更多向上的力量,大家团结一心,把每一个步骤做好。比赛最后,一队最先完成,其他组队员显然不服,还想继续比赛。这时,笔者提议,每组人员可以自由站位,运球方法自行把握。各个小组开始思考讨论怎样才能发挥小组的最高水平。比赛开始。
镜头一:一队将运球运得好的学生放在了前面,让优秀学生充当领头羊,带起整个队伍的节奏,有模有样地向着前方前进。
镜头二:二队让全队指挥员在队伍的中间,排头的运球非常好,后面依次排开,嘴里还喊着口令“一二、一二……”整个队伍的节奏非常明显。有个别同学失误跟不上,其他同学也在相互鼓励,像一条长龙在快速地前进。
每一组队员都有自己的创新,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后二队在很有节奏的口令声中获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一。其他人的脸上却并没有太多的失望,而是满脸的汗水和笑容。
回顧本节课的过程,引发了笔者诸多的思考。
(一)变枯燥单调的体育训练为童趣多彩的合作游戏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性,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自己要学习的状态,他们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便会得心应手。篮球课的训练是枯燥无味的,一个人的练习也往往缺乏竞争性,掌握技术动作也比较僵硬。合作游戏可以将篮球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简化,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规律。小组之间的合作会提高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照本宣科的课前预设为智慧点拨的自主练习
现在的小学体育课已经不再是以前单调传统的学习方式了,而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通过一些情景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导入,点拨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创新,学生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产生对体育项目的情感体验,并表现出积极学习的一面,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变部分优秀学生得到锻炼为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提高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会发现,学生性格的不同让其在课堂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小组合作游戏,人人平等,会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信心,愿意主动表现自己。你会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比教师想象的大得多。当教师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思考时,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中,从心里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师在教体育,而是自己在努力创编体育游戏”。教师应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给予个别学生特殊的关注,这样,每一位学生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居中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赵福昌.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5(45).
[3]郭珊学.浅议小组教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华章,2014(09).
(作者简介:唐涛,男,本科,南京市砺志实验小学,二级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