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斜杠青年”
2020-04-09娜总
娜总
从古至今,人们对有趣灵魂的追求从未间断,而一个有趣的灵魂哪能满足于自己的履历表上只有一个身份,于是,“斜杠青年”应运而生。
“斜杠青年”是指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古人之所以踏上“斜杠青年”这条路,有的是因为兴趣使然,有的是因为仕途坎坷,有的是因为职业发展需要。
王维:差一点儿就凭唱歌出道了
王维在成为诗人之前,其实是一位唱作俱佳的音乐人。
当年,他经人引荐,参加了一场皇家举办的名流盛宴,在场的都是当朝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王维自弹自唱了一曲自己作词的琵琶曲,独特的嗓音、文艺的气质,立马让现场的来宾为之折服,在场的玉真公主当即就为他“爆灯”!
公主决定力捧这个新人,马不停蹄地带着王维去参加各种名流局,而王维也没有让她失望。有一次有人出题让大家写一首跟酒有关的诗,王维便在那时写下了他的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此王维一夜成名,很快就在朝中谋了个一官半职,也开始了自己的诗人生涯。
最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在外人看来已经是“人生赢家”的王维,居然还会生怕自己哪天失业,默默跑去学了画画,硬是让自己成了诗人里面最会唱歌的,歌手里面最会画画的,画家里面最会写诗的。
袁枚:开营销课一定火爆
在古代的文艺青年里,多的是受不了官场黑暗辞官回家的,但大多数过得比较惨淡。不过袁枚就不一样了,凭借着出色的商业头脑,辞官后的他依然过得风生水起。
24岁中了进士的袁枚,在中央上了9年班后彻底厌倦了苟且的生活,于是果断辞官。33岁的他,拿着3600两银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首先把目光转向了投资买房,买下了大观园旧址并改名为“随园”,花重金重修,把随园打造成了当时的“网红景点”,还不设门票,引得文艺青年和平民百姓都前去打卡。
他还会邀请名人政客、“网红”等参加私家食宴,设宴在室外的亭榭,还安排歌舞表演,慕名前来赴宴的人一度络绎不绝,对随园的美食也是赞不绝口。
袁枚发现这个商机后,决心将随园的饮食生意做大,于是一边继续扩大食宴的规模,一边亲自撰写了《随园食单》,教别人如何做菜,一时间赚得盆满钵满,实现了口碑金钱双丰收。
流量有了,名气有了,业余时间老袁还干起了老本行,接些文案工作。后期还在园内开设学堂,开班授课;将园内的田地、山林、池塘出租,坐收租金。这经商头脑真的是让人膜拜,营销方案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了!
宋徽宗:喝茶喝出国家一级茶艺师水平
宋徽宗做皇帝没做出什么名堂,喝茶倒是喝出了门道。他的代表作《文会图》,描绘的就是北宋时期文人政客品茗雅集的场景,可见在当时,宋徽宗最喜欢的雅事便是以茶会友,组局品茶了。
他还尤其爱斗茶,兴致高时还亲自参与表演斗茶,用茶匙在茶汤中画出山水画的花纹,茶艺之高超,简直是拉花界的大师。
为了进一步宣扬茶文化,他潜心研究茶道,针对宋朝的茶叶发展情况,著成茶书《大观茶论》,成了古今中外第一个著茶书的皇帝。
他不遗余力的推广,也让宋代成了茶饮活动最盛行的时代。
在艺术方面,宋徽宗有着极高的造诣,乐律、书画、茶艺无不精通。也许比起做皇帝,做个艺术家才是他的正确打开方式。
韩愈:靠副业赚回体面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刚做官那会,俸禄低微,再加上他还要养家糊口,也是压力山大,只能硬生生靠副业维持生计,而他的副业就是帮人写墓志铭。
唐朝时期流行一種“连墓志铭都要攀比”的坏风气:对有钱有权的人来说,写给亲人的墓志铭也是炫耀家世的重要机会。
韩愈虽然官位不高,但好歹手握《师说》等点击量10W+爆文,再加上这活儿门槛较高,需要名气,还需要文笔和书法加持,所以,当时的达官贵人都喜欢请韩愈执笔,有的甚至非他不可。这样一来,他就成了墓志铭金牌写手。
他接到的最大一单,是在50岁的时候给唐宪宗李纯立碑,写下了《平淮西碑》,得到了相当于人民币20万元的润笔费。
不同于别人的跨界副业,韩愈可谓是把正业和副业做到了完美结合,虽然写的是墓志铭,但也提升了写作水平,对自己的文学事业也是颇有助益的。
“斜杠”要使对力
历史上的“斜杠青年”不胜枚举,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美食家苏东坡,设计师兼时尚达人鲁迅,会写诗的建筑学家林徽因,等等。
但真正的“斜杠力”,不是说一个人会很多技能而已,只有把每一样技能都发展成自己的事业,或让副业辅助自己的主业,这才是有用的“斜杠力”。
虽然说,技多不压身,但如果只是玩票性质的“斜杠”,反而耽误了正业,那就有点儿本末倒置了。科学撬动杠杆,才能给生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