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承包模式下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2020-04-09丁晓月

价值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

丁晓月

摘要:针对目前总承包模式下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在指标选择、权重确定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首先,基于总承包模式下建筑供应链的特点,提出从运作模式、战略目标、绿色绩效、智慧度四个维度去建立建筑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网络层次分析对定性定量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对权重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实现对建筑供应链的量化评估。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eficiency of index selection, weight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in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AHP is proposed. Firs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under the general contracting mode, and proposes to establish the performance index system of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from four dimensions: operation mode, strategic goal, green performance and intelligence.Secondly, the weight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is analyzed by ANP. Finally, the weight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o realize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关键词:总承包模式;建筑供应链;网络层次分析法;绩效评价

Key words: general contract mode;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ANP;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6-0129-03

0  引言

自2000年以来的近十几年,国际建筑业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包括融资方式的多样性、选择承包模式的体系、竞争模式和规则的改变、工程管理方法的更代等。在建筑行业日渐规范的背景下,承包商提供的服务高度相似,这是建筑行业热衷于价格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行业大环境,不难发现,如今的建筑行业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多数都是基于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创新的竞争模式;因此,选择有效的管理方法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是导致了建筑行业产值逐年递增而产值利润率越来越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显而易见,建筑业的竞争方式已经从企业规模的擴张转变为面向供应链的竞争;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建筑供应链必然不同于制造业供应链[1]。在实践应用中,建筑供应链管理减少了工程材料的浪费、提高了准时交货率、缩短了工程工期,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实际应用,也出现了库存成本高、信息不透明、缺乏信任以及协调激励机制等共性问题。因此在总承包模式下,应建立其绩效评价体系来提高供应链成员整体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本文分析了相关文献和实践应用,从运作模式、战略目标、绿色绩效、智慧度四个维度去建立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影响,权衡利弊决定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绩效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对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进行实际分析且提出相关建议。

1  建筑供应链及其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建筑供应链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总承包模式下的建筑供应链特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总承包商为核心,从客户(业主)的核心利益出发,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中标开始到施工、竣工验收以及售后服务,将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工程设备供应商以及客户(业主)等连成一体的网链结构模式[2]。总承包商作为建筑供应链的信息中心,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参与方都有关联。

建筑供应链的概念一提出就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其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建筑供应链管理也同样出现了如下问题:①企业内部的采购、项目管理、设计、施工、维修、服务以及其他部门并没有组成一个有机协调的“链条”,无法实现内部系统的整体优化;②多数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技术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动态响应的要求,难以有效利用供应链上的资源[3];③建筑企业供应链上的各链条成员缺乏信任,很少形成长期合作的紧密关系,这些都影响了供应链的响应能力与运行效率。

建筑供应链是以实现业主需求及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管理目标,建立企业之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合作机制、信息共享体系等,最后实现建筑供应链的共赢局面;由于参与各方缺少协调和沟通,导致建筑供应链绩效程度不高,建筑供应链和工程项目之间相脱离。总体而言,建筑行业的供应链实践与效率滞后,急需建立并完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来提高供应链成员的整体意识,提高建筑企业整体效益,节约成本,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2  建立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是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础也是关键,建设工程项目的周期长、参与方众多等特点导致了建筑供应链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功能性网络结构[4],因此评价结果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保障前提是必须建立适当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统计了30篇相关文献,按照指标选取准则,采用频数分析法得到51个关键指标,通过阅读文献、咨询专家和自身对这51个指标的理解,依据各指标出现的频数与彼此之间的相关度,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多维尺度图谱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多维尺度分析图谱,多維尺度分析图谱类似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维1代表坐标轴的X轴,-2~2表示X轴中横坐标值,维2代表Y轴,-1.5~1.5表示纵坐标值。可以看见,51个指标将坐标分成了4个象限,而同一象限内的关键词具有某种相同特征;其中第一象限的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等关键词反映了建筑供应链各参与方关注的目标成果,故将其归纳为建筑供应链的战略目标;第二象限的节点企业信息共享程度、信息准确率、网络平台应用程度等指标反映了建筑供应链对智慧平台的应用,故将其归纳为“智慧度”;第三象限的环境影响度、环保投资率、废弃物利用率等指标反映了建筑供应链的资源使用情况和环境影响程度,故将其归纳为“绿色绩效”;第四象限的供应链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成本、安全生产控制能力等关键词都体现了建筑供应链在全过程的管理措施,故将其归纳为“运作模式”。

由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建筑供应链的四个维度,分别是运作模式、战略目标、绿色绩效、智慧度;由于初选指标有51项之多,再加上多维尺度分析图中有部分关键词明显偏离,例如“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合理性有待考证;于是本文对初始指标进行了专家调查问卷,对指标的隶属度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由于篇幅有限,不再详细阐述过程,最终计算筛选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3  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3.1 网络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Rrocess,ANP)是由T.L.Saaty教授1996年提出的一种适应复杂结构的决策科学方法,它是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能使半结构或无结构的问题得以简化,呈现出递阶层次结构的表征,处理问题方便有效,然而在实际问题中,元素集之间和元素集之内部存在着相互作业和反馈,存在着内外部依赖性,而且这种关联性不能消除,刚好网络层次分析法解决了元素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馈的关系,使得结果更加准确有效[5]。

3.2 ANP方法原理和实施步骤

第一步,建立ANP结构模型。ANP模型将系统分成控制层和网络层,其中控制层分为目标层和准则层,网络层则是受控制层支配的各个元素,控制层每个决策准则之间相互独立,网络层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反馈的关系[6]。根据已有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一级指标个二级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绘制ANP结构模型。

第二步,建立ANP判断矩阵。模型控制层元素包括P1,P2,…,Pm,网络层元素集U1,U2,…,Un,其中Ui(ui1,ui2,…,uin),以控制层中的元素Ps(s=1,2,…,m)为准则,以Uj(j=1,2,…,n)中元素为次准则。为量化各指标因素值,将元素集中的元素按照影响力大小两两对比,构造判断矩阵,矩阵中的对比数据则是通过相关领域专家咨询而得,最终得到排序向量(wi1,wi2,…,win)T。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当随机一致性比例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可接受的一致性,其中ANP模型采用1-9标度法表示。

第三步,构造超矩阵。将上述的判断矩阵带入i=1,2,3,4,…,n,j=1,2,3,4,…,n可得如下矩阵,其中,Wij向量的含义即元素集中元素Ui对Uj的重要程度对比结果的排序,如果元素Ui不受元素Uj的影响时矩阵为0,即Wij=0。重复上述计算步骤,最后即可得到m个控制层元素P下的超级矩阵W,其中矩阵中列向量和为1。

当k→∞时,若所得矩阵极限收敛且唯一,则原矩阵行值为各评价指标因素的权重。

3.3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

3.3.1 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的ANP结构模型

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元素相互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各指标的关联度,并通过Super Decision软件中design命令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节点进行绘制,形成如图3所示的建筑供应链指标体系的ANP结构模型。

3.3.2 权重的确定及分析

基于ANP的计算方法过程较为繁琐,手工运算困难程度较大。本文拟用SD计算软件对实例数据进行计算,在SD软件构造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来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采用1-9标度法对指标因素进行量化来反映影响程度,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要素之间优势度对比情况,将整理的各判断矩阵的得分情况录入SD软件中,由于判断矩阵较多,所以不在此一一列举,最后得到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的分析可知,一级指标中战略目标所占权重比例最大,约为36%,由此可见形成各企业之间共同的战略目标是建筑供应链成功的标志,其次运作模式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约为33%,可以看出建筑企业供应链的核心在于通过日常的运营管理,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提高服务水平;观察二级指标可以发现,企业对物流智能技术的应用率权重占比较低,表明实际应用中建筑供应链与项目管理界限仍然模糊不清,多数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技术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动态响应的要求,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沟通平台,这极容易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解决实施跟踪物流供应信息的问题,容易使存货信息中断,间接增加了库存成本;尽管国家鼓励倡导绿色建筑,但是由于企业自身能力不足和建筑行业固有的观念,对绿色施工、绿色建材仍然不够重视,后续仍然要大力完善。

4  应用展望

①建筑供应链中总承包商处于网络链条的核心,应对建筑供应链进行实时监控,针对影响建筑供应链绩效水平的指标,要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上下游各成员的供应链意识,将其整合一起,达到效益最大化。

②总承包商要重视项目建造过程中供应链产生的成本,通过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来降低成本,实现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建立稳定的风险和回报机制。

参考文献:

[1]付艳萍.建筑企业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顾祥柏.建筑供应链运营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4:49.

[3]张素芬.基于供应链的建筑企业的物料管理[D].湖南:中南大学,2007.

[4]白智国.建筑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5]孙宏才,田平,王莲芬.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48.

[6]薛居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群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7]周黎莎.基于ANP-Fuzzy的风电项目外部经济性评价极其补偿政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
抚顺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基于SEM的建筑施工企业KPI安全绩效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医药全行业绩效评价及预测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