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探析

2020-04-09冯静

价值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

冯静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在现代工程建设的要求下需要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相互融合,转变为市场竞争下的计价方式。今后的造价管理工作也将朝着“价格信息与消耗量定额”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明确不同项目要求下的造价管理要点。本文首先论述了装配式建筑与计价造价管理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然后分别探究装配式建筑承包阶段与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为装配式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Abstract: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cost manage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needs to be integrated with the pricing model of bill of quantities, and transformed into a pricing method under market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the cost management work will continue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price information and consumption quotas". At the same time, the key points of cost management under different project requirements will be clarified.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and cost management, then analyzes th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for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and then explores cost management in the contracting and implementation phases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market.

关键词:清单计价模式;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

Key words: list valuation mode;prefabricated building;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6-0079-02

0  引言

装配式建筑本身是一項系统工程,是管理系统的一次重要变革。在装配式建筑产生的初期,往往需要面对造价过高的不利局面,也让造价管理成为了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新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要求下,对相关标准进行了重新规定。而研究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工作,也有利于提升各方主体的造价管理能力。

1  装配式建筑与计价造价管理之间的联系

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的是定额计价模式,有利于工程部门进行管理。清单计价模式与市场竞争后的价格作为参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非常适合现阶段的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实现监管职能。

以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征来看,现场的墙、柱、楼板、阳台等都会转变成构件装配模式,原有的造价做法已经不再适合,应考虑单一构件部品的商品价格。具体来看,现场的建造转变为在构件工厂内直接制作,原有的消耗量对于造价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在这一阶段的重点转变为市场的竞价和询价。现场手工装配也转变成为机械装配,整体的建筑装配率都有明显提升。所以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和方式发生了转变,价格信息的作用进一步体现,市场化和信息管理水平能力也应该同步加强。建筑部品的集成化发展趋势下,整体结构的卫生间、厨房也会以完整的价格交易,在价格中会包含设计、制作、运输等各个方面内容的费用,仅仅需要区分不同的规格或是等级下所需要达到的完备功能。造价管理模式将从现场生产计价朝着市场竞争的方向转变,合同交易和市场价格的地位逐渐增强。

2  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

2.1 构件价格缺失问题

在消耗量定额当中,不同预置构配件按照外购成品现场安装的要求进行编制,其价格直接影响到招标控制的价格和竣工结算价格。换言之,构件价格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关乎到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的结果。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程度并不突出,某些构件部品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信息价格的不完整性与差异性,缺少市场动态信息的支持,让报价无法以市场标准的统一化管理模式得到利用,部分价格信息面临缺失的问题。目前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将工作地点转移至工厂,按照项目要求进行被动化生产,构件的标准化程度并不显著。但是考虑到某些特殊需求,如专利产品、特殊产品等,其使用周期和建筑功能周期之间存在不匹配,在预制构件的价格中也包含了其他方面的费用,让构件价格具有不确定性。

2.2 费用计取基础与费率问题

当前国内很多省份的管理费用和利润费用适用性较差。构件部品作为一种产品,其费用已经包含了人工费和材料费等多种费用在内,装配式建筑的物品价格可以被看作材料费,材料费上升,人工费下降,在不同装配模式下,材料费和人工费的占比有所差异。如果采用现浇方式,则计取基数和费率也应重新调整。

2.3 计量规范性问题

装配化施工和混凝土现浇方式在工艺上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与部分工程有着独特的要求。按照《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规范》中的规定,部分预制构件的工程量清单项目会因为装配式建筑的工艺工法问题难以确定,让工程量清单并不明确,现有的计量规范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

2.4 措施项目费的使用度问题

在现阶段的计价依据当中,措施项目的计算按照全部现场浇筑的标准来进行编制,如锤子运输费用、文明施工费用等。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是预制构件,因此现场施工的项目内容与传统模式之间差异较大。本质上看装配式建筑施工属于一种新技术,计量规范当中的构建部品现场措施项目费用更倾向于关注实体项目,对于某些间接性措施结构的关注程度较少,例如基坑工程支撑、生活临时房屋等,这些未能包含在计价范围内,因此计价依据不足也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纠纷与矛盾现象。

3  装配式建筑承包阶段的造价管理

3.1 工程量清单

清单的计价规范是以强制性的规定来进行说明,招标人全权负责项目内容。承包方的职责是按照图纸要求展开施工,此時就会产生按图施工还是按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矛盾。所以,工程量清单在列项时要注意规范化,避免缺项和漏项的产生。列项时充分考虑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描述进行区分。例如装配式建筑所采用的工艺和方法,可以成为项目补充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措施项目也需要体现常规施工方案的内容,避免利用措施项目更改而产生的漏项情况。例如工程建设中要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所记录的项目要包括设备规格、型号、施工现场布置要求、墙体搭设方法等。不同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在成本上有明确差异,项目措施清单也需要对应不同的方案和组织设计要求,展开合理化论证。

项目特征是展开定额时的关键依据,在内容描述时要保障其准确性在内容描述时要保障其准确性。装配式建筑中包含规则构件和不规则构件,可能会产生安全性控制方面的差异。所以在计量规范中涉及到的特征内容,一方面要结合项目要求,另一方面要以清单项目为准,而不同的构件类型在运输、管理成本上也会存在区别,在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时要让其符合市场的实际趋势。

3.2 招标价编制

招标控制价对发承包阶段合理确定标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方式。受到增值税的影响,招标价编制工作应该根据财税部门对项目具体计税方法的要求,结合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型准确选择不同的计税方案。另外要对综合单价进行科学判定,定额子目要保持准确,按照文件的要求合理确定管理费用、利润费用等。

3.3 投标价管理

投标价体现的是企业在项目上的竞争实力,清单中的子项价格可以作为后期价格调整过程的参考。构件部品价格由投标人按照市场价格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来进行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也会导致措施项目存在差异,我们需结合项目的不同特点来保持投标报价和技术方案上的一致性。

4  装配式建筑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4.1 项目责任的合理判定

如果要对投标文件进行更改,那么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也会因此发生改变。虽然改变是承包方的个人权利,但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的变更必然导致措施费用出现改变。在目前的工作中,经常出现价格与质量不匹配问题,而非发包人原因引起的措施项目变更不给予价款调节,但引起质量功能变化时,发包人可以要求进行调减。当前监理签证仅限于质量和安全的评估,无法有效重视造价方面的管理问题,为了避免措施费变更引起的结算纠纷,需要理清措施项目变更时的责任判定。

4.2 合同要求的确定

任何价款调整离不开合同的规划。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原有合同的适用性和针对性都需要调整,无论是发包方还是承包方,都应该针对合同条款来保障合同的完善程度。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应用中会出现不同阶段的新材料和新技术,构件部品以估价形式出现,同样需要合理确定数值。尽管清单计价规范会给出一定的参考,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要注意操作性问题,如何能确定材料预估价格的合理性必然成为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4.3 进度质量要素控制

装配式建筑会使用到某些大型机械设备和人员队伍。以吊装工程为例,工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如果不能按照工程进度计划进行,或是在产品供应方面不及时,必然会引起工期延误现象,此时工程结算价款发生改变,设备闲置、人员闲置引起的造价应考虑在内,在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责任后重新进行评估。例如在出现严重的质量缺陷后,要分析导致质量缺陷的因素,然后再进行合理的价格调整。

4.4 工程价款的核算审查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施工方按照施工合同完成所有项目与发包方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竣工阶段的审查工作应该按照签订的合同条款进行。审查过程的核心在于实际产生的工程量。在工程投资中所占份额较大的分项工程应成为关键点,如主体钢筋量、混凝土量、钢结构等。某些容易混淆的项目与交叉部分也应包含在内。之后还应审核工程类型,包括不同材料在工程阶段中的消耗量核查。由于项目签订的是单价合同,结算审查时只需要按要求完成工程量和单项工程价格进行核查即可。

5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科学的造价管理作为支持,且造价管理未来的市场化程度必然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不断改进,原则上也应选择工程总承包模式。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推广清单计价是造价管理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内建筑市场和国际市场进行接轨的标志,内容分析的重要程度也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郑彩莲.基于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探究[J].四川水泥,2019(04).

[2]高乐,王佩云.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9).

[3]孙玮.初探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J].绿色环保建材,2018(05).

[4]张爱青.清单计价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2).

[5]王辰.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3).

[6]周春成.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6).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
浅议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对策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议绿色羊舍的建设
电力工程造价中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模式的实践探究
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索赔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