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资产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思考
2020-04-09徐洁
徐 洁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2020 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各大媒体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炼两会高频词,其中最核心的词语是人民,位于第二梯队的是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其次是政策、落实、安全、改革、创新、就业等老百姓十分关注的话题。国家要发展,靠的是人民,人民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着国家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人民幸福感的提升。针对高校的教学与管理来说,学校的发展靠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创新驱动,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就会优化教学管理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激发教师、学生的创新动力,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数字化资产的界定
(一)数字化资产的含义
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将每个置身其中的个体及其关系都进行了数字化记录,这些海量的数据看似无关,但如果加以分析和利用,形成支撑决策的信息,会给组织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学术界和实务界逐步引入数字化资产这个概念,来界定新型数据资源。
一般而言,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s)是指企业或个人拥有或控制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或处于生产过程中的非货币性资产。实际上,它们只是依托磁性介质而存在的一连串“0”和“1”的代码。它们虽是数字化商品,却体现出资产的性质,因此称其为数字化资产。
(二)高校数字化资产的应用情况
目前,大部分研究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文献仅限于党建工作、档案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及各种教学平台的应用和管理的平台化,这在高校进行日常工作管理方面是十分有效的,减少了一些重复的数据收集和录入的工作,但是本文认为对于高校而言,最重要的是向社会输出专业能力硬、综合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将学生素质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学生的就业才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数字化资产范围的界定
资产最本质的特点是能够给组织带来经济利益,高校人才培养一定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也就是说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要具备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思维的,那么对于高校的数字化资产来讲,究竟应该界定在什么范围内呢?高校的两大主体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学生是“产出”主体,而教师是主要的“生产”主体,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搭建了学生发展的起点平台;反过来,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会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因此,高校数字化资产的界定应该落实在教师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行为结果的描述上。通过对大量类似行为及行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预测类似群体未来的表现,比如通过将所有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主要买了什么、买了多少)及学习情况(进出图书馆的次数、借阅图书类型、进入自习室的次数和时长、浏览网页的类型、频率和时长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就能了解到学生是否自律、关注的内容是否健康等,如果一个学生一周都没去图书馆和自习室,就会预警,要求教师重点关注。这就需要将学生和教师的成长轨迹进行数字化,形成大量行为轨迹的数字化信息,打通所有部门的信息接口,形成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独一无二的记录ID,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信息。
二、高校数字化资产的构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都可以被记录下来,而且通过数据的加工和挖掘可以寻找到多维度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支持决策,为组织创造价值,这就需要将大量数据整合在一个高效的平台上,构建专属数字化平台,承载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数字化资产。
高校要立足办学根本,从基本的教学关系上寻求数字化平台构建的思路。高校要突破现有教学困境,使教师不仅通过讲课来提高授课水平,更能够依靠扎实的专业技术来契合时代需求,提高学校的成果转化水平,让学生通过项目驱动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套既能提高理论基础、掌握基本技能,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融合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师生共进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依托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办学理念进行教学平台的构建,从而在顶层设计上加强对人才培养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指标的考量,使数字化资产在构建之时就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高度契合。
具体来看,基于高校的特殊产出,可以将以往每一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形成海量数据,纳入数据平台,形成每一所高校特有的数字化资产。通过分析不同专业、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大致的就业趋势,比如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与相关学习记录(考取的相关证书、参加的社会实践等)以及就业的行业、公司性质、薪资水平、职务晋升等情况,使未就业的学生通过参考以往学生的职业路径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提前通过数据平台为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画像,预览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职业发展路径,直观感受自己期待的未来,避免盲目跟风去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而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提前做好学习、生活规划,把精力投放在最值得和期待的项目上,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
回归到价值创造,是基本的导向问题。构建数字化资产及其运行的平台,就是要实现为师生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或可复制的模式,就是要关注师生的成果转化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创造与教师息息相关,构建一支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结构化优秀教师团队至关重要。就像每一位学生擅长的领域各有不同,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将每个人擅长的事情与岗位需求进行匹配。通过将所有教师发展信息建立数据库,将不同岗位教师的入职信息及每年绩效考核指标和得分进行建模分析,最终为每一位教师匹配出最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路径。同时,要加强对那些联系师生的数据分析,突出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督促,这样既可以引导教师在专注业务提升的同时关注学生的需求,也可以激发学生评价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师生数字化信息创新融合平台的构建思路如图1 所示。一方面,要从各个数据接口(学生处、教务处、档案管理处、图书馆、食堂、财务处、党建部门、就业指导中心等)输入或者导入历届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入校前的基本信息、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记录信息及毕业后的就业信息,通过学校用户ID 与身份证号的关联,实时动态形成学生的成长轨迹数据,纳入平台信息库。另一方面,要从与教师相关的数据接口(教务处、人事处、图书馆、组织部、财务处等部门)输入或者导入教师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入职前的基本信息、来校每年的学习及培训情况和考核数据,通过学校用户ID 与身份证号的关联,实时动态生成教师的成长轨迹数据,纳入平台信息库。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项目的指标维度进行匹配,实现师生数字化信息融合,实现产教学研共进的良性循环,促进高校成果转化,提高输出的水平。
图1 师生数字化信息融合平台的构建思路
三、高校数字化资产的应用
数字化资产最本质的特点是能给组织带来经济利益,但与之相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价格不菲,想要成功运作数字化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资产并非易事。除了平台构建初期的顶层设计外,还要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实时洞察,用数据思维考量每一个指标的设计是否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字化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其应用范围可以覆盖高校日常教学、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职业规划等多个领域,本文主要立足于学生职业规划和创新型结构化师资队伍建设,阐述高校数字化资产的应用情境和逻辑。
(一)数字化资产在学生职业规划领域的应用
1.数字化资产在学生职业规划领域的应用情境。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好的口碑来支撑,要赢得好的口碑就必须依靠过硬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因此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特征倒逼传统专业、行业的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数字化特点,懂专业、学习能力强、综合能力突出,这就要求高校的数字化资产能充分应用于在校生的职业规划、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分析等领域。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毕业就业及创业的指导都十分关注。本次调查一共回收有效问卷226 份,从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抽样,得到不同阶段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期待,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期待情况统计
调查显示,只有18.83%的学生在毕业时才会了解就业方面信息,有55.16%的学生在入学开始就希望得到职业规划的指导,有65.02%的学生在校期间想要了解以往学长、学姐的在校学习及就业情况,并愿意参照学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65.92%的学生希望得到学校创业方面的指导,体现出学生较为强烈的创新创业愿望,并且有97.79%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的数字化平台提供以往学生的在校及毕业情况,提供可参考的学习及职业规划范式,少走弯路。
2.数字化资产在学生职业规划领域的应用逻辑。本文基于上述应用情境设计的必要性和数字化资产平台构建的可行性,梳理数字化资产在学生职业规划领域的应用逻辑,助力数字化平台的运行。高校数字化资产主要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就业或创业的成长行为轨迹与教师成长轨迹的创新融合。在参与调查的226份问卷中,表示期待数字化就业指导的学生有221人,占比达97.79%,不期待的只有5人,占比为2.21%。学生对数字化就业指导的期待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对学校数字化就业指导的期待情况统计
从图3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期待情况来看,97.88%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内容不应该仅限于课程内容,而是要多参与项目或实践,学习一些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的内容,也希望能够与教师多一些沟通和互动,教师应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对就业学生的要求。
因此,数字化资产在学生职业规划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找到学生与教师数字化资产的接口,打通两个数字化子平台的通道,这就需要学校构建专创融合的师生共进平台,通过项目驱动,由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促进项目成果转化,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及执行力。专创融合即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融合起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专业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要通过融入创新创业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信息库的具体应用逻辑如图4 所示。通过各部门信息接口采集历届学生在校行为及毕业就业信息数据,为每一个学生用户进行ID 画像,融合师生共建项目中教师评价及相关指标统计,形成学生成长轨迹数据库,提供在校学习行为与毕业就业情况的分析,同时形成专创融合案例库,促进产教学研形成良性循环。
图4 学生信息库应用逻辑
(二)数字化资产在教师发展计划领域的应用
1.数字化资产在教师发展计划领域的应用情境。高职院校师生数字化信息创新融合平台的构建要求教师的信息采集是基于多维度的业务指标融合。大数据分析的数字化平台可以为每一位教师进行独立的数据画像(将所有同一用户ID的信息经过建模筛选,获取有效数据),这样针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年终绩效考核(含师德师风评价)、职称评聘、部门业绩评价、岗位履职能力评估、创新型教师梯队建设等就可以形成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可以针对不同指标进行量化条件限阈,是否符合相关条件便一目了然,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兼顾公平公正,信息更加透明,更具有公信力。
2.数字化资产在教师发展计划领域的应用逻辑。目前由于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OA 办公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因此需要设计数据接口从而高效抽取平台数据,并对同一教师用户ID信息进行编码,通过建模分析,对每一位教师、每一个部门按照多维度信息口径进行统计。从信息生成系统到决策支持系统,是数字化资产在教师发展计划领域应用的关键。教师信息库具体应用逻辑梳理如图5 所示。教师从入职开始的基本信息到每年的代课量、指导论文、指导创业大赛、技能竞赛、科研量等信息按照同一用户ID 进行记录,并针对每位教师用户进行建模统计和分析,结合行为轨迹及行为结果,兼顾考核情况,为教师按照不同维度进行画像描述,满足学校选人用人、职称评聘、教师队伍建设等决策支持的需求。最后,通过师生融合项目的促进,一方面教师对学生需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对教师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也大有裨益,专创融合案例库的建成,将为高校的教学研服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库,逐年累计,形成海量数据,对学生进行实战模拟、就业创业分析、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等都十分有用。
图5 教师信息库应用逻辑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对高校的数字化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数字化资产的构建及应用至关重要。数字化资产的构建离不开平台的顶层设计,高校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场景主要依托于高校师生行为及结果的大数据分析。一方面,通过行为数据生成多维度师生画像,形成分析范式,帮助在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促进就业创业,支持教学管理等决策;另一方面,通过专创融合等师生共进项目,促进教学成果转化,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形成教学案例库,最终形成学生成就教师、教师受益学生的由生成信息系统到决策支持系统的新生态,使之持续发力,推动高职院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