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企业布局发力“新基建”

2020-04-09文/瞿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基建建设

文/瞿 剑

自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之后,“新基建”一时成为热词。

“新基建”新在哪里?刚刚经历全力支援抗疫、率先复工复产的中央企业,如何在“新基建”中担当作为?

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最新消息显示,央企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早着手、早规划、早投入、早研发、早建设,发挥产业链主力军优势,用投资驱动和硬核科技领跑“新基建”,以“新基建”升级“新消费”,形成增长新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新在何处?

“新基建”受关注,并非始于今年。

事实上,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3个月后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规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

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这一领域,中国相对完善,但仍存短板。

新型基础设施,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这些领域,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等硬核科技。

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新基建”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速推进势成必然。

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仅以5G网络建设为例,通过培育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技术产业,就将间接带动数十万亿元的经济总产出,为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

5G、特高压领衔:大手笔提速“新基建”

近日,中国铁塔和三大电信央企都表示,今年将积极加快5G建设。一时间,5G成为了“新基建”的“领头羊”。

GSMA移动智库日前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20》预测,到2025年,中国5G用户的渗透率将增至近50%,与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其他主要5G市场相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3月6日,中国移动启动今年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采购。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中国移动5G基站数已经超过8万个,5G套餐用户数已达1000万。今年保持“建设30万个5G基站,5G网络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目标。

3月10日,中国电信联合中国联通发布了“2020年5G SA新建工程无线主设备联合集中采购项目集中资格预审公告”,中国电信将与中国联通一起启动5G SA无线主设备联合集中采购,预计采购规模不少于25万站。计划在三季度前完成全部建设进度。另据介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力争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47个地市、10万个5G基站的共同建设任务。其中,中国联通计划2020年实现全国所有地市5G覆盖。

中国铁塔则表示,将积极发挥统筹优势,全面经济高效地满足电信企业5G建设需求。截至3月初,中国铁塔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20万个。在5G建设中,中国铁塔坚持能共享不新建,严控新建站比例,降低建设成本,超过97%的需求通过利用存量资源满足。同时与铁路、电网、房地产、市政交通等深入合作,面向5G发展,制定通信网络室内外标准化、一体化覆盖方案。

事实上,未来已来。

在此次战疫中,以5G、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等为代表的央企“黑科技”就已大显身手。

在三大电信央企等打造的5G网络环境下,5G远程医疗系统让北京的专家跨越1200公里,与战疫前线武汉的临床医生实现面对面高清救治指导;在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用可穿戴设备连接5G无线网络进行生理参数的采集。中国移动“5G+无人防疫车”智慧机器人开展智慧消毒、医卫服务,携手合作伙伴部署基于5G通信技术的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综合运用物联网、机器视觉、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各种环境感知传感器,可广泛用于车站、广场、商圈、医院、学校、社区及重点单位等场所。

兵工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发起成立的千寻位置公司正式发起“飞翼行动”,搭建无人机战疫平台,全国上万架无人机接入千寻位置提供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通过无人机进行精准喷药消毒、巡检喊话等防疫作业。

中国电科联合顺丰速运顺利完成首次无人化应急运输投送,无人机降落武汉金银潭医院,将急需的医疗和防疫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表示,中国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进行网上远程诊疗,做法简便高效。BBC报道,“在抗击新冠病毒战斗中,中国部署了消毒机器人、智能头盔、配备热像仪的无人机和先进的面部识别软件”。

央企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发挥了出乎意料的作用,为其他国家疫情防控和公共医疗设施运用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今后我国高科技应用于公共卫生设施、更好地救治病人提供了科技范本。

特高压,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提质振兴的主攻方向,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

据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最新口径,国网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811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3600亿元,整体规模5411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月28日开工的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今年国网首个新开工的特高压工程,总投资185亿元,预计可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约120亿元,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7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超过40000个。

由此可见,特高压作为“新基建”重头戏,具有长期竞争力。

继特高压后,国网3月18日提出还将加快另一“新基建”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速度。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全国预计将形成1.02万亿元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大数据、轨道交通驱动:数字化提质“新基建”

疫情期间,中国电科迅速组建200余人的大数据攻关团队,火速研发并上线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染病动力学大数据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2月6日起,对全国11个重点省和16个重点市未来十天的确诊病例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提前三天的平均预测误差仅为0.81%。

基于“一网畅行”系统,中国电科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大众的手机查询类应用,有可以检查密切接触人群的“小护士”,用于社区、楼宇基础信息填报统计的“小管家”,用于交通卡口的站点检查“小战士”,帮助企业监测员工风险情况并及时筛查的“小帮手”等等,满足特殊时期市场的新需求。

国网电商研发的企业复工复产供需对接平台,则破解了广大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的物资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这里汇集了全国范围内许多企业的供需信息,不管是采购紧缺物资,还是销售设备材料,都可以方便地找到合作伙伴,真是我们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好帮手。”3月3日,通过国网电商公司建设运营的企业复工复产供需对接平台寻找到熔喷布货源,并与对方确定采购协议的北京晟睿联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华平连连称赞。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发布5300余家企业的供需信息6000余条,平台访问量561.9万次,达成合作金额42亿元,成效显著。

招商局集团在招商港口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各项新技术,为单证无纸化和电子化流转、闸口自动化等业务创新场景搭建了统一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即招商ePort。疫情期间,招商ePort大展身手,为港口生态圈内各用户提供24小时在线通关、物流等服务,极大减少了线下接触,为复工复产各项业务办理筑起安全防线。

航天科技五院航天智慧公司研制的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从识别人到识别车,从人员流向、重点人群信息筛查到信息上报整合、分析管控重点难点,在多地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航天科技所属中国卫通还按照国家广电总局部署,向用户提供新冠肺炎的相关疫情信息,全国超过1.4亿农村直播卫星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直播卫星机顶盒接收、查看疫情动态。

中化能源科技为解决危化品物流运输的行业痛点,打造了仓海帮、船运帮、66快车三款产品,为石化行业提供整套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在线连接货主、仓库、车队、港口码头、政府、商检等行业相关方,打造覆盖仓储、车船运输为一体的石化供应链数字基础设施。

在“新基建”中的高铁轨交领域,中国中车正在强力推进智能化技术应用研发力度。

转向架相当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底盘”,是决定轨道交通产品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的最重要部件;转向架产品零部件多达2000余个,结构复杂,精度和质量可靠性要求高。

3月,中车株机公司打造的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投产运行,填补了轨道交通转向架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空白。11条生产线涵盖加工、装配、焊接、涂装、物流等转向架生产制造全过程。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表示,该模式将引导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生产模式变革,加快整个行业向数字化制造和创新驱动转型。

物联网、云计算带动:智能化提效“新基建”

在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车间,一辆辆智能物流小车在厂房之间穿梭,运输物料。一只六轴的机械手正在筛选不同继电器的启动电压,动作麻利。“原先这是四个人干的活,现在一只机械手就全部搞定。”工作人员说。

国电南自智能工厂全面投产后,总体生产效率将提高42.48%,可以减少当前的人力资源成本32%,质量一次通过率提高13.25%,能耗减低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目前已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油田覆盖率94.4%,气田覆盖率100%,油气水井上线率96%,构成“长庆数据湖”基础数据。基于此,长庆油田通过智能化生产指挥系统,及时收集、跟踪协调每日疫情影响产量的情况,24小时实时监控公司油气产量、销量、产能建设、生产辅助等重点生产信息,实现生产运行高效指挥、智能调度、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目前,长庆油田生产一线无人值守站覆盖率50%以上,气田无人值守站覆盖率80%。

在重庆大足,由通用技术集团中国汽研全资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作为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评价基地,基地道路区域内建设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V2X通信系统、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可升降限高设备等,可满足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技术规范和场地测试要求,可满足55吨以内的所有道路运输车型的试验需求。

中建六局承建的抚州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土建一片热火朝天,项目于2020年2月20日正式复工,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建成之后将拥有4092个机柜,满足国际T3+、国标A级数据中心标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江西省唯一一家特色系列的示范基地。

位于济南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存储中心,是国内首个启动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由中建五局承建的项目一期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标志着济南市成为全国首个规划启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的试点城市。项目定位于打造世界级、国内最先进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成后,将实现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大数据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猜你喜欢

新基建建设
“新基建”优于“老基建”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发展“新基建”,中国底气何在(观察家)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