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
2020-04-08姚勇军
姚勇军
摘 要:解决问题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任务之一,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突破口。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本文以一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为例,谈一谈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俗称应用题。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欠缺,所以不少学生都有畏惧心理。许多老师都抱怨這部分内容不好教,学生听不懂,课堂教学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一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本人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多年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主要是从读一读、动一动、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想一想这六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同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兹述如下:
一、读一读
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反复读题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一般分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课本中多以形象生动“情境图”呈现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年级数学教材内容编排特点,辅助学生从“情境图”中去阅读题目,获取解决问题的数学信息。
然而一年级学生在读题时阅读能力较差,容易忽略“情境图”中隐含的已知条件。我认为可以由教师辅读题意,学生自主读题。我的具体做法是:老师先读题,学习不认识的字和词,再慢慢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反复去读题,边读边划出题意。如题目条件是 ,题目问题是 ,让学生弄清题意后,再去解决问题。
二、动一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离开了具体的情境理解题意是很困难的。
“动一动”是指我们在教学中要多设计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形象直观地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这一课时,就设置了情景教学活动。课前,我安排了15名同学上台板演,一个人扮演小丽,小丽排在第10;另一个人扮演小宇,排在第15。这样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个人就一目了然了。如此设计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摆一摆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这种矛盾的重要手段。学具可以使学生手、口、脑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中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
在课堂上,我们要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让学生的手脑并用,使他们主动地探索知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求和的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准备了小棒等自制学具,让他们在桌子上摆一摆。左边用4支小棒代表4只小兔,右边用2支小棒代表2只小免,求兔子的总只数,就是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通过学具演示,学生能很快明白部分与总数的关系,即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达到了突破教学重点的效果。
四、画一画
许多数学问题多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纯文字的问题在语言表述上比较简洁、桔燥乏味,学生们常常读不懂题意。所以根据其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借助图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学生读懂题意,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画图可以用实物简笔画、几何图形和线段图来代替,我在教学中发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简笔画更直观,低年级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教学《一共有几人》这一课时,我就采用了画一画的教学方法。题目是:小红的前面有8人,后面有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我让学生画圆圈,一个圆圈代表一个人。先画一个圆圈,中间注明小红的位置,再用圆圈出表示她前面的8人和后面的4人。经过画图后,题目更直观,原来题目中学生无法理解的数据在图中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五、找一找
“找一找”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低,数学信息加工能力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很多时候都是凭借感觉去做,缺少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强调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试着找出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我在教学“用加法求和”的问题中,就引导学生找出了如下的数量关系。比如:“左边兔子的只数+右边兔子的只数=总只数”,“青蛙的总只数-跳出青蛙的只数=剩余青蛙的只数”等。然后进一步概括出基本的数学模型:“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学生明确了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六、想一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课堂始终是开放性的。教师应该充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多途径解决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想一想,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口头禅。我在《人民币》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题:“小明花10元买了一本书,请问有哪些付款方式?”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许多学生往往只能想到一二种方法,我让学生把元和角相关的人民币样品都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学生最后竟能说出十几种方法出来。由此可见,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经验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创造条件,更多地为他们提供思考和探究的空间,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升华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