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08李泽平
李泽平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教育形式已经渗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在复杂而抽象的学科中,无疑是很好的教学方式。高中數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探索
就数学学科而言,合作学习法是指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习共同体或者小组的形式,就某一特定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和讨论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或者说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数学的规律,提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低耗高效”中学习数学。为了顺利实施小组合作法,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精确划分小组、合理设置问题和鼓励有效合作。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基本教学形式。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中应用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单向过程,体现为教师为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中不与学生进行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的气氛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而经过课堂的“冷对”状态之后,学生在课下遇到学习问题,也不会主动询问教师;对于同学,他们又碍于面子问题,不愿意“屈尊”去问其他同学。如果长期不让学生进行互动的学习,既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也不利于课堂效果的形成。为此,将合作学习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迫切的教学问题。实施合作学习,需要数学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观念,然后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具有诸多意义,首先,合作学习改变了过去的课堂结构,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践行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方式。其次,合作学习可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群体的带动,学生的性格得以改善,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见解,从而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最后,合作学习是探究的一种重要模式,可以发挥小组内成员的特长,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获取数学知识。
二、精准划分小组是基础
开展合作学习是以一个个合理化与科学化的小组为依托的,为此,在数学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基础,即为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划分小组中,教师切不可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而是要对学生的总体水平进行“摸底”,然后采用民主和人性化的方式展开分组。教师在分组中要遵循以下基本规则:其一,自愿性。学生只有在自愿的状况下才能愉快地学习,而如果教师采用强制性的方式将学生融合在一个小组,势必会引发学生的反感。试想如果一个小组内矛盾重重,那么学生将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小组的划分过程中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自愿性,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小组,从而为后续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其二,均衡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不同,他们自身的基础也不同,并且一个班级的男生和女生的数量也不均衡。为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应确保每个小组之间的人数和实力是均衡的。比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中既有男生,也有女生,既有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不突出的学生,确保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经过合作而完成任务。其三,动态性。小组的划分并不是固定和一成不变的,有的学生在合作中可能会出现意见不同、性格不和谐的现象,数学教师可以随时为学生做好的调整小组的准备,要让学生在规范化的状态下、心情愉悦的形势下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促进合作的正常运转。
三、合理设计问题是依托
问题是学生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指引,也是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基本工作任务,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合理的设计合作学习问题,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基本开展效能。而在问题的设计中需要教师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概括性。需要数学教师设计契合数学教学主题、涵盖具体教学知识点、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的探究问题,以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集合》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出了合作的问题,如,(1)集合的概念是什么?(2)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必然的关系?(3)集合中的元素是否可以重复?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让每个小组在规定的几分钟内说出问题的答案。如此,学生们的合作热情高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其二,指引性。所设计的合作学习问题要能够指引学生在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向,逐渐将学生的合作学习思维引向纵深。其三,开放性。所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应将层次设置在学生的动脑能解决的实际层次,如此方能提升学生的动脑积极性。
四、有效开展合作是关键
课堂的讨论研究环节是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环节,高中数学教师要理解该环节对于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提升的价值,进一步探索提升合作学习的效能策略,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方面,需要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小组长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本组组员进行有效的讨论研究学习,并维持好本组的讨论学习秩序,激发每个组员的参与活力。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评价,让学生懂得合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合作自信心。例如,在学习《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笔者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研究、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在合作中笔者发现有的小组只有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查找资料和进行互动,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采取被动和消极的态度。于是,笔者指导小组优秀的学生负责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如此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意义。而对于配合默契且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笔者给予小组赞赏,让他们获得合作的自信,成为下一次合作的基本动力。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应用过程中以精准划分小组为基础、以合理设计问题为依托、以有效开展合作为关键,进一步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全面助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许洪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142-143.
[2]姜莉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