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混合学习研究分析

2020-04-08梁琳敏莫永华黄勋黄贤刘素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混合文献分析

梁琳敏 莫永华 黄勋 黄贤 刘素苹

摘要:研究先基于CiteSpace对2009-2019年Web of science和CSSCI上发表的国内外混合学习文献,从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及趋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再结合混合学习结构和流程分析框架对国内外混合学习本质的研究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国内外研究文献众多,主题各异,但大多集中在教学设计和方法的选择、学习效能、探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国内外混合学习研究方向大体一致,但国内研究热点较单一;国外混合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在这方面有待加强;对比国外研究机构间的密切相关,我国则相对分散且不成体系。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后续混合学习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混合学习;Citespace;可视化;混合学习结构和流程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3-0140-06

1 概述

混合学习源于网络学习(e-Learning)[1],其概念最先于21世纪在企业培训领域被提出,随即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经历了从面授到e-Learning,再从e-Leaming到混合学习的过程。它是一个多元化且不断扩展的设计和探究领域,通常被定义为传统面对面和在线教学方法的集成(Garrison&Kanuka,2004;格雷厄姆,2006;麦克唐纳,2008),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解决学生学习和教育组织需要的实践方案,为学习的复杂性提供机会。相关研究表明,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单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2],它融合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过去五年连续提到“加速高等教育技术采用的趋势”,其中混合学习均位居榜首,充分肯定了混合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混合学习的发展,国内外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经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一般单独以国内或国外期刊探索现有研究的热点及趋势,截至2019年6月10日,CNKI上以混合学习作为研究对象将国内外期刊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仅有4篇。其中,马志强等用内容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通过Bib Excel和Ucinet构建共词矩阵和网络图,对2005-2015年刊发于SSCI和CSSCI期刊的混合学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3]。张云清等用CiteSpace分析了2005-2015年国内外语言教学领域混合学习相关文献[4]。曾晓芳用内容分析法从高职英语视角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学习内涵、特点、发展历程等的研究[5]。田新芳等应用CiteSpace对CNKI和WOS数据库2003年-2017年间国内外发表的混合学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6]。

综合分析上述文献发现:已有文献大多单一地自下而上基于研究数据做研究现状梳理与发展趋势分析,或自上而下地解读概念或理论。本文以CSSCI和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先自下而上用CiteSpace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对比分析,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方面描述国内外混合学习研究的基本脉络,以探讨其研究经验、热点方向、发展趋势等。再自上而下结合混合学习结构和流程分析框架对混合学习的本质进行深度挖掘,探讨其各要素间的关系,有助于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探讨混合学习,对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具有重要价值[7],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样本来源

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中的SSCI搜索栏目来筛选国外文献,因国外对“混合学习”的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故笔者将检索条件定为“Topic=“Blended Learning”or Topic=“BlendingLearning”or Topic=“Hybrid Learning”or Topic=“MixedLearning”,限定检索词为仅搜索主题,年份为2009年-2019年,在检索结果中选取引用次数前200的文献。限定高被引论文原因为:Web of Science中SSCI期刊发表的混合学习文献众多(经搜索共9701篇),故相关研究用“被引”这一指标限定样本数量[8]。

针对国内CSSCI文献,以“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或“Blended Learning”或“Blending Learning"或“Hybrid Leam-mg”或“Mixed Learning”为检索题名,统计年限为2009年-2019年。期间关于混合学习的CSSCI期刊共157篇,剔除内容不符的5篇,得到152篇样该文。

2.2 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将CiteSpace5.2.RI版本作为分析工具,它能够直观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发现某一个学科或知识域隐藏在文献数据后的信息,对学科的发展前沿及趋势进行追踪[9],笔者再结合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对研究数据自下而上即借助数据与图表的表征比较分析国内外混合学习的热点和趋势,再自上而下地对混合学习各要素进行剖析,以厘清其现状与区别。

3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3.1 国内外混合学习研究热点的分析及比较

1)关键词及中心度分析

文献的关键词往往可以反映出相关研究的核心和思想,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学术论文的研究主题,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10]。CiteSpace的中介中心度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11]。一个节点的中介中心度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的度中心性越高,该节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

图1为国外混合学习研究热点图谱,图中圆环的大小反映了关键词出现频数的多少[12]。表1则列出了SSCI期刊文献中频数和中心度最高的前8个关键词。通过合并相似主题,去除“blended learning”等检索词后,最终确定国外混合学习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混合学习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开发与应用[education(教育)、highereducation(高等教育)、dis-tanceeducation(远程教育)];第二,混合学习基于在线学习的实践应用与技术支持[online(线上)、e-leaming(在线学习)、envlron-ment(环境)、technology(技術)];第三,混合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student(学生)、satisfaction(满意度)]。

同样地,图2和表2分别是国内混合学习研究关键词图谱和合并相似主题后的国内混合学习研究排名前8的高频和高中心度关键词。综合分析图2、表2,最终确定国内混合学习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为:第一,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实践(教学模式、技术接受模式、Web2.0);第二,混合学习基于线上教学的整合实践(在线学习、网络课程、网络教学、MOOC);第三,混合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学习评价、学习动机)。

2)聚类标签分析 根据生成的国内、外关键词自动聚类标签视图f见图1、图2),分别对国内、外节点数相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前3个聚类标签进行分析:

①SSCI期刊论文聚类标签分析:

#0 leaming presence(学习状态):在国外对混合学习的研究逐渐从高等教育领域过渡到基础教育领域[13]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成为未来混合学习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对混合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持何种态度?对混合學习模式下的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学习评价的设计是否满意?学生的认知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学习起点、对课程的态度等表现都将成为判定学生学习状态的因素。在研究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无形中成了混合学习发展的一股推力。

#1 feedback channel(反馈渠道):在混合学习模式下,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线上线下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如何有效评价混合学习的绩效,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14],即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混合学习评价框架,健全混合学习评价体系是混合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

#2 bleneded leaming module(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是一种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模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异质的、稳步发展的设计和探究领域。随着混合学习研究的扩展和成熟,对话中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样化。换言之,混合学习亟待厘清“如何混合”这一命题。

②CSSCI期刊论文聚类标签分析:

#0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混合学习网络课程应包含学习对象、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的混合[15]。因而,混合学习网络课程无论是在课程的研制,还是课程的教学设计上都应遵循多项互动原则。这就要求在混合学习过程中,教师需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备与网络课程构建相关的技能,方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1在线学习: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在线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在线学习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绩效[16]。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开展混合学习,其在线学习的效果可成为教师线下教学实施的基础,也是影响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2 Web2.0:Web2.0是近年来互联网应用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我国大力倡导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的背景下,混合学习的成果尤为突出,其成功离不开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由此可见,把开放教育资源与混合学习结合起来是一个两全之策,建设基于Web2.0工具支持的开放教育资源的混合学习模式[17],更能大大提升混合学习的成效。

3.2 国内外混合学习研究趋势的分析及比较

1)基于共被引文献的知识基础对比分析

研究前沿和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对应的[18],某个研究前沿可将以前彼此不相干的文献集中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基础。在CiteSpace中,知识基础主要根据文献共被引聚类来体现。利用CiteSpace分别对SSCI和CSSCI的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并按照其被引用量进行排序。如表3、表4所示,表中分别列出了SSCI与CSSCI期刊论文被引用量排名前五的文献。下面,笔者将结合文献的被引频次和研究主题来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表3中排名第一的文献在描述混合学习的基础上,探讨了混合学习对于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具有无限的变革潜力,文章认为混合学习符合传统高等教育机构的价值观,利于提高有意义学习经验的有效性和效率[19]。第2篇文章介绍了混合学习的概念界定、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并深入分析了混合学习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作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在混合学习模式人们所需掌握数字技巧,文章认为混合学习的研究往往涉及学习时间、教学资源和学习者等课程互动的元素,这些实践变量中的一个或所有其他变量都会对混合学习的研究起到积极的影响[20]。第3篇文章综合前两篇文章的要点,详细介绍了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和工作场所等学习环境中的发展方向,文章指出混合学习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更有效和更灵活的教学模式,它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21]。第4篇文章通过对格拉纳达大学的17个团体共1431名学生的网络调查,发现混合学习对降低辍学率和提高考试成绩有积极作用,并认为学生对混合学习的看法是相互关联的,其最终成绩也取决于混合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年龄和课堂出勤率[22]。第5篇文章则站在混合学习研究的对立面,分别从哲学和学习者两个角度剖析“混合”与“学习”的含义,通过论证混合学习的学习成果在变异理论中得到的解释来补充混合学习的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概念化什么是“混合”,文章指出成功的混合学习不仅仅是将信息和通信技术与面对面的方法简单地集成在一起,而是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机整合[23]。

表4列出了CSSCI期刊论文被引用量排名前五的文献,从表中可以看出,被引用得最多的是詹泽慧于2009年发表的《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一文,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对混合学习的概念、理论、实践应用、发展现状与趋势做了详细的分析,其认为混合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将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24]。第2篇文章中,李克东教授等人通过对比面对面(Faceto 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指出了混合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f课堂教学)的结合,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25],分析混合学习的本质问题时应着眼于混合学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相互影响。第3篇文章黄荣怀教授等人在构建混合学习课程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有些人对于混合学习的定义仅停留在片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的不准确性。他认为混合学习应该是其他学习方式的“混合”和“综合”[26],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适当”地搭配在一起产生“良性作用”的过程;第4和第5篇文章分别是何克抗教授于2004年发表的《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下篇,两篇文章综合介绍了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ming)的新含义,这一新含义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同,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对于混合学习研究的又一重大进步,为混合学习今后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文章还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以及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等四个方面[27][28]分析了这个“里程碑”对今后混合学习乃至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基于突现词的前沿术语对比分析

SCI创始人、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曾说过,一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可以从相关文献标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单词或词组中提取出来[29]。突现词代表了短时间内受关注较高的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突现值越高,说明对其关注度越高[30]。笔者通过CiteSpace对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分析,提取出混合学习研究的前沿术语。分别整理得如表5、表6所示的国内外混合学习排名前10位(突现值高于0.1)的前沿术语。

由表5可看出:在国外混合学习突现词排序中,online(在线学习)和blended leaming(混合学习)的突现值最高,这与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度排名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从teaching/learn-ing strategy(教學策略)和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优化课堂教学)这两个中心度排名均低于0.1而突现值排名却相对靠前的突现词可以看出,除了上述研究热点,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尤其是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有望成为国外混合学习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分析表6的国内前沿术语可知:国内突现值最大的三个关键词和主题是:混合学习(1.43)、教学模式(0.24)和学习评价(0.24),其他关键词的突现值均为0。其中混合学习和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2009年,学习评价则体现在2016年。综合上述研究热点,发现:混合学习的应用实践是国内混合学习研究的第四个重要研究热点。

3.3 研究结果的分析及比较

笔者借鉴CiteSpace得到可视化信息后,自下而上对混合学习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分析。从结果来看,国内外对于混合学习的研究均与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基础学科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研究紧密相连,若从研究热点和趋势等方面细分,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热点

对比分析国内外混合学习文献的关键词和聚类标签发现:国内外文献数量众多且主题各异:国外地研究主体主要集中在混合学习的课程开发与应用、基于在线学习的实践应用与技术支持以及混合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上。其中,又以探究学习效能(学生满意度和教师满意度)、学生的感知和学习风格为主。另,国外多以高等教育研究为主。经笔者统计,在抽取的200个数据样本中,共有47篇期刊论文(占比23.5%)探究高等教育中的混合式研究。国内的研究热点则主要集中在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实践、基于线上教学的整合实践以及混合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上。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在对于学习评价的研究上是一致的,说明在国际上混合学习的评价体系是亟待完善的。

2)研究趋势

从国内外高被引文献和突现词的对比中可发现:①国内外知识基础文献大多关注混合学习的定义、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和挑战,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各路学者积极投身于混合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不断被充实和完善,其发展在众多声音甚至是众多争议中,不断得到发展;②国内外核心文献被引频次相近,但从CiteSpace运行结果看,除少部分频数排名靠前的文献外,国内文献的被引频次普遍较低,大都为2次甚至1次,而国外的基本上在4次以上。表明国外相关研究之间联系更为密切,相互关注度更高,而我国混合学习研究则相对分散,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关注度也相对较低。

3)前沿术语对比

①国内外前沿术语都涉及教学模式(model),说明国内外对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方向是一致的,都在积极探索更适合于开展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②国内前沿术语的突现值比国外略高,但突现词的数量明显少于国外,说明近年来国内对}昆合学习的关注比较集中,国外的研究视角则更为开阔;③经统计,国外近三年涌现的术语突现值均为0,而国内涌现的“学习评价”(2016年,突现值为0.24)跻身前三,说明目前国内对混合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投注了相当大的精力。

4 基于混合学习结构和流程分析框架的分析

4.1 混合学习分析框架的构建

混合学习充分融合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优势,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要实现人、技术、环境和方法四个维度要素的混合[31]。实际上,混合学习的四个维度对应于一个表征体系四边形的四个要素,即:生产者(老师)、观看者(学生)、能指(教学媒体)和所指(教学内容),再辅以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空间的混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昆合学习结构与流程系统框架(见图3),不同的是混合学习过程还需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笔者在借鉴混合学习结构与流程系统框架的基础上,自上而下深入剖析混合学习的本质。

4.2 对混合学习本质的思考

研究发现,国内外混合学习的研究基本围绕着图3所示分析框架进行,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混合学习研究始终贯穿老师与学生、媒体技术与环境、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因素的混合与应用。接下来,笔者分别从结构关系、教学流程和教学空间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对混合学习的本质的思考。

1)结构关系分析:从图3左边的表征体系四边形中可以发现:混合学习的静态教学结构是师生面对面教学与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既少不了师生间的面对面交流互动,又少不了学生借助教学媒体等工具进行的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囊括了老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四大部分。从混合学习的组成要素看,学生与老师之间构成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构成学媒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之间为表征关系;课前,教师在按照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基础和特征等,应用技术工具制作和完善教学媒体(微课、视频、课件和任务单等),为生产关系;课前(或课后),学生利用教学媒体完成自主学习(或复习巩固),为认知关系;课中,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为交流关系。这几组关系在混合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促进师生更好地学习和交流。

2)教学流程分析:在混合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学环境的创设、学习者的特征和基础分析和媒体技术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强调了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满意度、学习成果检测和学习评价等,都是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混合学习的积极开展,需要两者关系的有机结合,且两者的活动不受彼此束缚,充分发挥混合学习“双主”的积极能动作用。

3)教学空间分析:混合学习的开展需借助一定的技术与环境(教学媒体)支持,媒体技术的选择和教学环境的创设构成混合学习的空间。当前,国内外都在寻求一种能优化课堂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即如何创建更好的混合学习空间。混合学习空间的构建包含多种学习环境的混合,需充分发挥这些学习环境的优点。归根结底,混合学习空间的构建无非就是对媒体技术的选择与组合,即应用哪些技术进行混合?哪些技术和方法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哪些技术能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33]?

5 建议

本研究结合自下而上的CiteSpace可视化与自上而下基于混合学习结构和流程分析框架的分析,形象直观地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混合学习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深度把握了混合学习的本质。基于上述的分析与结论,对于国内混合学习的研究,笔者建议如下:

5.1 拓宽研究视野,掌握“混合”的内涵

不同类型的}昆合学习各具特点,体现在学习群体、在线学习份额、教师角色、学习转换路径等不同方面,而不同类型的混合学习不只是代表着技术概念上的线上与线下混合,我们更要透过其表面看到“混合”的本质——}昆合学习,不只是在线和面授的混合,还是多种先进技术、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混合以及各种教学环境的混合等。根据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求,将各种学习方法和技术媒体工具实现无缝对接,才能更好地发挥“1+1>2”的教学效果,进而充分发挥混合学习的优势,方能从不同角度探索“混合”的内涵,更大限度地去挑战未来更多的新兴领域。

5.2 发扬优势,重视混合学习评价体系研究

纵观近两年国内研究的突现词,作为“黑马”的学习评价已成为我国混合学习研究的新动态。不仅是国内,其在国际混合学习研究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网络与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中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策略,教师更需要对非传统空间的教、学、评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认识,而其中,“评”(即学习评价)作为混合学习过程的“压轴”环节,给学生一个发言机会,在衡量混合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继续发扬这一研究优势,促进混合学习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2]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3]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2005 - 2015年SSCI和CSSCI期刊论文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49-57,102.

[4]张云清,刘媛媛.国内外混合学习研究及启示——以语言教学研究为视角[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134-137.

[5]曾晓芳.国内外高职英语混合式学习研究综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1):159-161。

[6]田新芳,杨小珍,王秀艳.混合学习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9(1):17-24,93,108.

[7]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2005 - 2015年SSCI和CSSCI期刊论文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49-57。102.

[8]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2005 - 2015年SSCI和CSSCI期刊论文比较[J].现 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49-57,102.

[9]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0]尹相旭,张更平,李晓菲.基于关键词统计的情报学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09,28(11):1-4.

[11]陳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401-421.

[12]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13] Halverson L R.Graham C R,Spring K J.et aI.A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most highly cited scholarship in the first decade ofblended learmng research[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20:20-34.

[14]刘艳,陈仕品,刘礼想.混合学习的绩效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6):41-48.

[15]黄甫全,曾文婕,孙福海,等.高校混合式学习网络课程的创新与开发——以《小学教育学》网络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2):66-71.

[16]李小娟,梁中锋,赵楠.在线学习行为对混合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2):79-85.

[17]梁玲敏,邓文新.Web 2.0环境下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C]//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武夷山,2012:52-58.

[18]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19] Garrison D,Kanuka H.Blended leaming:Uncovering its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in higher education[J]. The Internet andHigher Education. 2004,7(2): 95-105.

[20] Graham, Charles R.; Porter. Wendy W.: Blended learning sys-tems: Definition.current trends,and future directions [J]. Com-puters& Education,2006,75:185-195.

[21] Curtis J.Bonk,Kyong-Jee Kim,Tingting Zeng: Future direc-tions of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workplacelearning settings [J]. 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2006,39:550-568.

[22] Lopez-Perez M V,Perez-Lopez M C,Rodriguez-Ariza L.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perceptionsand their relation to outcome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1,56(3):818-826.

[23] Oliver M,Trigwell K.Can' blended learning' be redeemed?[J].E-Learning and Digital Media, 2005,2(1):17-26.

[24]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對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2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7):1-6.

[26]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30(1):9-14.

[27]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3):1-6.

[27]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4):21-31.

[28]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3):1-6.

[29] Michael Wooldridge,Michael Fisher,Marc-Philippe Huget,Si-mon Parsons. Model checking multi-agent Systems withMABLE[C].AAMAS,02.2002.Bologna,ltaly.

[30]柴艳妹,李珍珍.国内外MOOC研究热点前沿可视化对比分析[J]现代情报,2015,35(11):106-113.

[31]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30-33.

[32]吴淑青.互联网+教育时代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8.

[33]百度百科.}昆合式教学[EB/OL].[2019-06-17]. https://baike.so.com/doc.

猜你喜欢

混合文献分析
混合宅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油水混合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