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政策 深挖潜力
2020-04-08付冰冰钱敏
付冰冰 钱敏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中国人的生活,也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受疫情影响,3600余万家中小企业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在危机中寻找到新的机遇。
“新冠”带来仨问题
“企业不能生产,项目停滞,工作人员隔离在家,工资照常发放,房屋租金还要按时缴纳。”疫情暴发令很多中小企业措手不及。
中小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截至2019年末,我国中小企业已突破3600万家,超过全国企业总量的99%,只有中小企业获得稳定有序发展,才意味着就业稳、经济稳。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增加社会就业和收入、提高经济活力的基础性力量,也是我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旺、综合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中小企业发展更是雪上加霜。”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周景彤认为,目前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主要有3个。首先是复工问题。为了控制疫情,各地出台了人员、交通等方面严格的管控措施,员工不能及时到岗,这是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成本问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企,包括原材料成本、员工工资、融资成本、房租支出等,企业不能及时复工,没有收入,但许多支出是刚性的,这使得中小企业压力倍增,甚至有些企业会倒闭关门。再次是市场问题,也就是经济下行大背景下需求萎缩。本次疫情中,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电影会展等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未来一段时间,一些企业营收将大幅减少,甚至面临“颗粒无收”的窘境,但支出却是明摆着的。
下一步该怎么办?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型企业忧心忡忡。
专家给出“定心丸”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近日主办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及对策”专题研讨会指出,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较大,对消费影响最大,一季度GDP面临下行压力,微观上要高度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
专家认为,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消费,尤其是服务业消费,部分餐饮及旅游业的消费冲击将难以弥补。根据非典期间餐饮旅游业的恢复程度来看,一般在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客流恢复至50%,第二个月恢复至60%—70%,3至4个月后才恢复至100%的水平。
疫情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长期不景气。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当前经济特别是对消费的影响在加大,尤其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比较大,但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连维良认为,疫情对经济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进展和成效,他强调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3月12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经济开发区,一家专业生产高精度内齿圈及各种高精度圆柱齿轮的民营企业的工人,复工复产后在生产线上忙碌。(灌晨光 摄)
同样以非典为例,2003年4月,有学者曾经在北京进行实地抽样调查,根据调查提出“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在6%—7%,比预期低1至2个百分点”的论断。同年5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也预测,中国当年的GDP增速将从7%减少到6.5%。
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3年中国GDP增速为9.1%,后续修正为10%。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此次疫情不會像某些自媒体所说“给中国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现在民间官方齐心协力防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最多影响中国经济两三个季度,不会改变中长期趋势,经济中长期的发展主要由内在的基本面决定。
浙江大学教授陈春花撰文,一方面正视疫情对中国经济将产生巨大影响,需要承受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提醒大家要认清中国经济基本面会保持增长这一事实。不过她更关心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该何以应对。
陈春花非常推崇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她认为,在危机来临时,要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努力,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而非环境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不确定性相处,与动荡的世界相处。
从历史来看,疫情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往往促使相关行业加速升级。例如,1928年美国金融危机,催生了连锁超市;2003年非典疫情,诞生了阿里巴巴等一批线上零售巨头企业。此次疫情也是“危”中藏“机”。
用足政策“及时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马骏认为,疫情在几个月内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文化、健身、培训等行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会产生很大冲击,如果没有政府支持,这些行业中许多中小企业会倒闭,加剧失业压力。国家需要用财政手段(如临时减免税收、提供补贴等)和金融措施来缓解这些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现在,国家已经开始为中小企业减负和提供支持,日前出台的金融30条就是努力缓解这些压力的针对性措施。
此外,其他层面也迅速行动起来。目前,全国已有近20个省份陆续发文为辖区内的受困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内容主要涉及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对流动资金困难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严防盲目抽贷等。
3月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介绍了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财税政策支持有关情况。他说,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早日复工复产。企业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阶段性降费实施以后,预计2020年可以减轻企业负担5100多亿元。同时财政部指导地方在确保医保基金长期可持续的情况下,减征部分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又可以减轻企业负担约1500亿元。加上去年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由20%降为16%的政策,全年仅社会保险费就会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万亿元。
除了用足政府给予的政策外,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可以开展哪些“自救”措施?周景彤也给出了4点建议:一是在做好企业自身员工防护的前提下,争取早日复工;二是利用线上线下融合零售模式(O2O)、“无接触”概念下无人零售等行业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机遇加快变革;三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深挖潜力,降低运营成本;四是建立更紧密的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抱团取暖,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