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会计核算优化初探

2020-04-08樊家敏

财会学习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优化改革

樊家敏

摘要: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专门从事公益事务的单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与工作环境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也需要根据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浅析公益类事业单位在改革背景下进行会计核算优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优化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总称,公益类事业单位根据经济的发展去优化会计核算,不仅可以使公益性事业单位适应时代的发展,还可以使公益性事业单位满足社会和群众的需求,从而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定义及改革特点

(一)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定义

公益性事业单位是由政府或社会力量组织,为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及社会活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或者社会公共产品的组织。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单位:一是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单位和组织;二是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单位和组织;三是进行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改善的单位;四是发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职能作用的单位和组织。因此,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优化,可以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从而使公益类事业单位更好地提供服务[1]。

(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革特点

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它会无偿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由于其无偿地特殊性,给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压力,导致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优化,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事分离。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服务,它不是政治导向型行为,因此对会计核算进行优化时要做到政事分离。二是公开公平。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管理的运营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打破以往的独权主义,实现单位内的利益均衡。三是完善监督。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众多,不仅包括政府补助,还有社会捐助、企业集资等渠道,因此完善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动向的监督,确保资金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四是制度完善。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和业务活动众多,国家应完善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监管制度,定期对资金的流动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当发现公益类事业单位未按照规定履行其业务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提高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自觉性与自律性。

二、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主体不明确

旧的会计核算业务只是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中的基础建设项目的业务预算结算进行了核算,并没有对基础建设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财政经费收支以及结存状况进行核算,导致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基础建设项目在实施期间的资金管理存在严重脱节,加大了后期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同时,会计核算主体的不明确导致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体现不明确,影响了公益类事业单位后期建设工作的开展[2]。

(二)支付时间不固定

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经济事项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度,收付实现制度具有形式简便、执行直观、操作便捷等特点,公益类事业单位运用实现制度去进行经济事项采买,可以简便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步骤,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公益类事业单位在经济事项采买时会采用集中支付制度,集中支付导致经济事项的采买、实施与结算的时间过长,导致收支不平的状况会在会计核算中出现,使得会计核算结果很难体现公益类事业单位财政状况和社会效益。

(三)报告体系不完善

资产负债、经营收支、财政经费流向、结存状况是新的会计核算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会计核算报告体系已经对旧的会计核算报告体系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但是,部分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报告体系中缺乏现金流量表,导致公益类事业单位的领导不能准确把握基础项目建设的资金流向及财政状况,影响了领导的决策。同时,由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存在多元性,政府补助存在一定的指向性,而企业及社会募集资金存在一定的延时性,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很难对真实的预算进行管理,影响了公益类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决策的判断[3]。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还可以帮助会计核算人员建立正確的价值观念,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但是,很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把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纳入到管理制度中,导致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不高,增加了核算过程中的错误率。同时,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会计凭证填写不完善,影响了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二是报表整理、管理不规范,很多公益类事业单位没有对会计核算报表进行标准化的分类,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出现混乱的现象,影响账面情况。三是资料整理不及时,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涉及很多的资料,需要会计核算人员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以便后期可以根据资料去进行核算。但是,很多会计核算人员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没有在日常工作中对资料进行整理,影响了后期核算工作的开展。

三、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的措施

(一)明确会计核算主体

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与新的会计主体进行匹配,要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业务结算、资金来源、财政经费收支以及结存状况进行核算,使公益类事业单位的领导可以准确了解资金的来源、流动及结存状况,以便领导及时进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提高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同时,新的会计核算准则是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因此公益类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其资金的特殊性,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会计核算制度,这样可以保证在资金缺失的情况下让领导及时掌握单位的资金流动状况,及时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保证公益类事业单位活动的政策开展。

(二)完善会计报告体系

完善的会计报告体系是会计核算的重中之重,健全和完善会计报告体系,可以让公益类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掌握单位的确切会计信息,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保障。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应该包含资产负债、经营收支、财政经费流向、结存状况及现金流量表,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对于特殊的事项可以建立二级辅助报表,准确的呈现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同时,会计报表中要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让公益类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对企业管理做到全局把控,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三)健全会计管理体系

健全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还可以确保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透明度,避免重大失误在会计核算中的出现。首先,公益类事业单位要对会计核算流程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标准化规定,对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规定,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其次,建立内部监管部门,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管,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变得透明、公正。再次,要健全预算评估管理,科学、合理地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估,降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超出预算的机率,使公益类事业單位进行多个经济活动的开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要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使得会计核算人员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会计核算效率[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改革背景下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工作和管理效率,还可以让公益类事业单位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敏.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会计核算优化研究[J].财会通讯,2018 (31):48-51.

[2]李家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J].市场研究,2017 (06):58-59.

[3]何霞.浅谈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 (36):59+52.

[4]艾东.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优化研究[J].财会通讯,2011 (28):54-55.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优化改革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