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个性化卫生管理模式在医院慢性疾病防控中的作用
2020-04-08鞠韧
鞠 韧
(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慢性疾病已构成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亦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但因每年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呈上升趋势,促使部分医院床位受限等其他因素,导致现有的医疗设备无法实现患者的所有需求。为此,为进一步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来确保老年人群的医疗健康需求问题,进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疾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卫生管理模式后对医院慢性疾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于2018年1月截止到2019年1月间到院接诊慢性疾病患者共102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此次管理方案分配成参照组(n=51)、研究阻(n=51),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2.52±2.48)岁;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6.62±1.38)岁;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相关检查证实为慢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疾病及不配合治疗及护理者。102例慢性疾病患者中包括糖尿病45例、冠心病30例、脑血栓后遗症17例、肿瘤术后10例。各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分组及管理办法:参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个性化卫生管理模式:①构建个性化卫生管理小组,由慢性病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组成,并派出一名负责对慢性疾病防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②建立健康档案,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医院诊断,查找出医院现存的健康问题。③明确医院优先进行诊断的各种慢性疾病,制定出一套近、中、远的三级预防管理方案。④针对慢性病患者建立专病档案,并全面遵循慢性三级预防的原则给予综合性及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同时定期进行跟踪随访,以便了解慢性病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应的正确引导,即行为管理、心理管理及药物及非药物进行治疗等干预,进而达到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及发展[2]。⑤定期开展有关慢性病的自我管理等方法,充分调动医院卫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扩大健康教育覆盖范围。⑥负责人员应积极配合医院慢性病管理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通过吸取意见不断总结过去反复出现的问题给出适当调整[3]。
1.3 观察指标:观察及比较两组慢性疾病患者经管理后(糖尿病诊断知识/治疗知识、高血压诊断知识/治疗知识、心绞痛诊断知识/治疗知识)健康教育知晓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所获取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用SPA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慢性疾病患者相关健康教育知晓率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疾病诊断知识及治疗知识知晓率情况比对[n(%)]
3 讨论
我国发展繁荣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促使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不但没有持续下降,反而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不仅降低了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质量,同时也对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据有关研究报道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的慢性病人数可占死亡人数的80%以上[4]。由此可以看出,这与患者对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治疗方面认知度不足及知识匮乏有直接关系。为此,为有效控制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慢性疾病患者对健康知识教育的知晓率,寻求一种带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管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5]。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展与完善,促使人们对医院慢性疾病的管理工作的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传统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于患者的所有需求,亦不单纯对疾病进行治疗与护理,逐渐转化为一种个性化的卫生管理模式。个性化卫生管理在临床上属于新型管理模式,全面以“以医疗质量”“患者安全”为首要核心内容的管理理念,且基于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体系的平台上,采用“系统化、人性化化、信息化、科学化”的个性化管理模式深受大众好评[6]。本文通过对所有慢性疾病患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及心绞痛慢性病患者构建个性化卫生管理小组,加强有关糖尿病、高血压及心绞痛的健康教育知识及卫生管理方面,从而有效减少各组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控制病情恶化,最终有效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本组研究阐明,研究组健康教育整体慢性疾病知晓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总而言之,通过采用社区个性化卫生管理工作,能够帮助慢性病患者了解各种慢性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及熟练掌握自我管理等方式,并通过定期随访中加强慢性病患者能够结合理纠正药物管理、行为管理及健康管理,为降低整体医院慢性疾病防控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