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帕金森病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0-04-0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家属用药

栾 兰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7)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为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1]。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后,通常可见肌强直、体位不稳、运动减少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焦虑、幻觉、错觉及体位性低血压[2]。如未给予干预,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风险的概率将显著提升[3]。有研究指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16例)性别:男/女=10/6,年龄(65.89±4.11)岁,病程(6.48±2.10)年。对照组(16例)性别:男/女=9/7,年龄(66.80±3.12)岁,病程(6.59±1.87)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护理风险的预防,旨在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方法如下:

1.21 生活安全管理: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发生烫伤、跌倒、坠床的风险高。护理人员需主动帮助患者打水,辅助患者下床,为患者提供不锈钢餐具进食,以免导致餐具打碎。患者房间内,需避免放置易碎品。患者做系鞋带、系扣子等精细动作时,护理人员均需给予辅助。为避免跌倒,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区域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患者鞋子应合脚,裤脚应避免过长,以免导致跌倒。为预防坠床,应于床边设置围栏。

1.2.2 用药安全管理:帕金森病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患者记忆力下降,且安全意识差、用药知识匮乏,如未给予干预,易导致药物误服或漏服,对病情的康复不利。为预防上述风险,护理人员应每日监督患者服药,并向患者强调依从用药的重要性。左旋多巴胺应于餐前或餐后1 h口服,使药物疗效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用药期间,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处理。

1.2.3 皮肤安全管理:帕金森病患者中,部分患者需长期卧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对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为患者提供气垫床,减轻剪切力与摩擦力。应2 h为患者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应轻柔。患者床单需保持干燥、清洁,皮肤需每日擦拭。此外,护理人员还需从“皮肤潮湿情况”、“环境情况”等方面出发,对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进行评估,针对高危患者,应重点干预。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可给予患者弹力袜穿着,每日按摩下肢。

1.2.4 意识安全护理: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意识异常,易发生走失、自残、伤人等风险。护理人员需为患者佩带手腕识别牌,确保患者走失时,可在他人的辅助下回归病房。针对伴有幻觉、焦虑、抑郁者,应鼓励其通过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1.2.5 家属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从饮食、生活、运动、心理状态、用药等方面出发,提升家属的风险预防能力,使其能够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对患者进行干预,使护理风险发生率得以进一步降低。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生活风险发生率6.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n(%)]

2.2 家属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家属生活、用药、皮肤及意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39±2.10)分、(94.15±2.60)分、(98.17±0.12)分及(93.00±2.6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家属满意度对比(±s)

表2 家属满意度对比(±s)

3 讨论

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护理风险,以生活风险、用药风险、皮肤风险及意识风险为主。针对患者所实施的常规护理,内容缺乏完善性。护理人员虽注重预防风险,但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受其影响,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低,对医院信誉与形象的改善不利。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及意识风险发生率均为12.5%、用药及皮肤风险发生率均为6.3%,提示各类风险的发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家属生活、用药、皮肤及意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17±3.15)分、(84.32±1.69)分、(82.82±1.35)分及(84.62±1.95)分,提示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待提升。

综合护理干预,指由护理人员所实施的,可充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该护理模式内容更加完善。综合护理干预期间,由护理人员主动帮助患者打水、辅助患者下床、辅助患者完成系鞋带、系扣子等精细动作,并严格控制病房环境,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的便利性,且可预防烫伤、坠床、跌倒等风险,提高护理的安全性。由护理人员每日监督患者服药,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可预防药物误服及漏服,确保药物疗效可有效发挥。由护理人员通过翻身、按摩、穿着弹力袜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可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佩带手腕识别牌,鼓励患者通过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可减少走失等风险,且可使上述风险发生时,能够被及时解决,使护理安全性得以提升。为评估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帕金森病患者,生活风险发生率6.3%,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更低,优势显著(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家属生活、用药、皮肤及意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39±2.10)分、(94.15±2.60)分、(98.17±0.12)分及(93.00±2.68)分,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优势显著(P<0.05)。李敏在研究中,同样以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样本,观察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帕金森病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自26%降低到了2%,提示护理安全性显著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自(74.31±3.58)分提升到了(95.22±1.20)分,提示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该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均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减少护理风险,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立即从生活、用药、皮肤等方面入手,对各类风险进行预防,改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家属用药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