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效果及对体内炎症水平的影响分析

2020-04-08王春葆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阻塞性

王春葆

(辽阳辽化医院 检验科,辽宁 辽阳 111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呼吸系统病症,且患病群体以老年人群为主,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干扰性[1]。本次研究将着重讨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N-乙酰半胱氨酸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处理的患者86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43例。入选人员均经相关手段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不存在任何精神类病症或内分泌系统病症。参照组男女例数之比为22∶21,年龄均数为(59.39±3.29)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之比为23∶20,年龄均数为(58.28±3.42)岁。

1.2 治疗方法:参照组运用基础性的治疗方案,即给予患者头孢唑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多索茶碱等药物,其中头孢唑肟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2克/次,2次/天;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40毫克/次,2次/天;多索茶碱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0.2/次,2次/天。同时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诊治周期为十天。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增加运用N-乙酰半胱氨酸疗法进行治疗。N-乙酰半胱氨酸的应用剂量为0.2/次,3次/天。诊治周期为十天。

1.3 观察指标:记录、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治结局。①记录、对比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用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如哮喘、咳嗽、咳痰等均彻底消退,肺部不见湿啰音和哮鸣音,完全实现正常生活;有效: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有所改善,肺部仍可见部分湿啰音和哮鸣音,基本上实现正常生活;无效: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并无显著改变,肺部湿啰音和哮鸣音明显,无法实现正常生活,病症甚至有严重化趋势[2]。②记录、对比治疗期间两组不良症状的存在情况。不良症状:神经功能障碍、心血管类疾病、消化系统功能障碍。③记录、对比治疗期间两组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炎性指标:IL-6、IL-8、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④记录、对比治疗期间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一秒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需借助肺功能仪来检测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水平[3]。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接受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对照: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明显超出20.93%(P<0.05)。见表1。

2.2 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参照组中神经功能障碍、心血管类疾病、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等不良症状的对应例数为4例、1例、3例,对应的占比为9.30%、2.33%、6.98%,即不良症状的存在率为18.60%;观察组中仅存在1例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即不良症状的存在率为2.33%。可见,较之参照组,观察组不良症状的存在率明显下降16.27%(P<0.05)。

2.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对照:接受治疗前,两组IL-6、IL-8、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水平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IL-6、IL-8、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水平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2。

2.4 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照:接受治疗前,参照组FVC、FEV1、FEV1/FVC、PEF对应的数值分别为(2.85±1.02)L、(2.74±0.97)L、(73.32±10.28)%、(3.71±1.24)L/S,观察组FVC、FEV1、FEV1/FVC、PEF对应的数值分别为(2.81±1.03)L、(2.27±0.98)L、(73.32±10.02)%、(3.65±1.23)L/S;接受治疗后,参照组FVC、FEV1、FEV1/FVC、PEF对应的数值分别为(3.06±0.87)L、(3.01±0.56)L、(80.32±8.89)%、(4.24±1.08)L/S,观察组FVC、FEV1、FEV1/FVC、PEF对应的数值分别为(3.56±0.78)L、(3.41±0.46)L、(87.32±9.72)%、(4.96±1.02)L/S。可见,接受治疗前,两组的FVC、FEV1、FEV1/FVC、PEF水平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的FVC、FEV1、FEV1/FVC、PEF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且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更大(P<0.05)。

表1 两组临床诊治结局比较[n(%)]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对照(±s)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对照(±s)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相对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病症之一,患者的临床表征主要为明显的呼吸困难、食欲减弱、营养状况堪忧、免疫系统能力降低、身体功能逐渐衰减等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均有严重的干扰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征可归纳为咳嗽、咳痰、呼吸不畅、呼吸道分泌物堵塞等,而且患者极易伴随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症状[4]。以往,临床上通常将平喘、祛痰、消除痉挛、抗感染等治疗方案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不过上述治疗方案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相关研究证实,N-乙酰半胱氨酸具备显著的抗炎及抗氧化功效,同时能够有效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及肺部通气功能[5]。N-乙酰半胱氨酸在人体内将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并转变成半胱氨酸,而脱下的巯基组将转变成二硫化物,进而实现抗氧化的功效。此外,N-乙酰半胱氨酸还能够清除活性氧,削减脂质过氧化物的转化率,而半胱氨酸能够对肺部细胞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肺部受到的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调节机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来改善患者肺部的炎症程度,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管腔的狭窄情况,增强肺泡的扩张及融合能力,改善气道重塑功能,减缓气流的受限程度,进而提升患者的肺功能[6]。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可知,接受治疗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明显超出20.93%(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的存在率显著下降16.27%。接受治疗前,两组IL-6、IL-8、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水平对照,无明显差异,接受治疗后,两组IL-6、IL-8、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水平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接受治疗前,两组的FVC、FEV1、FEV1/FVC、PEF水平对照,无明显差异,接受治疗后,两组的FVC、FEV1、FEV1/FVC、PEF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提升趋势,且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更大。这一结果再次证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N-乙酰半胱氨酸疗法进行治疗,诊治结局令人满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能够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且不会加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示N-乙酰半胱氨酸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安全、可靠,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N-乙酰半胱氨酸疗法进行治疗,临床诊治结局甚佳,能够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对患者病症康复进程的加快具有重大意义,且安全系数较高。

猜你喜欢

乙酰半胱氨酸阻塞性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气相色谱法测定电子烟烟液及气溶胶中双乙酰和乙酰丙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