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究
2020-04-07郭宇
郭宇
摘 要:新形势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思想与实践的产物,就承载了时代精神,体现了华夏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意愿。高校思政课事关思想政治工作全局,就是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意识形态。以十九大精神为导引,融入的有效路径,以专题教学为抓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就可以将十九大精神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当中。在意识形态重大工程当中,“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探索性思考,体现时代温度与热度,聆听时代声音,展现真理力量,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高校;思政课
1 问题的提出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安全工程。需要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理念上,为学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弘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传播性和践行性。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标签化,一种洗脑的“意识形态”冲击了当下。马克思课程被人们排挤,并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以上的问题,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大的障碍性。深入领会并掌握十九大精神,不仅可以体现时代的特征,也可以构建一个科学的认知结构[1]。高校思政课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理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思政课堂当中,有针对性地探究“清淤疏浚”工程。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更新要求,还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在“微时代”当中,坚定信念,提升互動性。另外,也可以解决一些新矛盾。
2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方式
第一,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需要思政教师自身就具备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提高自身的综合性素质,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和专业素质都过硬的思政队伍,提高社会的认同感。需要在意识形态当中,达到战略性的高度,在立体的转化过程中,改进思政课的问题。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在全局的角度上,激发思政教师的主动性。第二,需要从本质上提高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素养,还有关于思想政治的觉悟性。在“精”和“专”两个角度上,接入时代的光辉,转变讲课的方式,展现接地气的原理。另外,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性,还需要“以理服人”,在大众化的基础上,“以情动人”,不仅需要落实基本的原理,还需要讲好属于自己的故事。不仅需要明确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规律,还需结合自身的国情,向着科学发展观的方向进行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时代的变化,在“情”“理”当中,获得意识形态“同意”[2]。第三,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两个主体的平等关系,缩短学生和思政课程之间的距离感。一般的情况下,学生之所以会有疏远的感觉,主要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与冲击。如果学生再没有思政课堂的主题感,那么思政课堂就会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首先,需要将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主体,在静态的界定当中,设置意识形态。其次,在“常识哲学”亲密接触当中,将学生这个主体设置到社会的历史进程当中。最后,需要把握学生客观存在的需要,将自身和时代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体会到思政课程带来的成就感。
3 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5.17讲话”深刻地阐述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起点,创新动力源,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找到历史脉络,寻找发展的规律,提高理论的创新。另外,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出问题,厘清思路,针对性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需要使用系统的眼光,增强战略性,根据系统性,分清本质和现象。看清全局和局部,看到主流和直流,揭示社会的发展,这些思路和原则正好和十九大的精神相互融合[3]。
以十九大精神为引导,可以正确地处理好专题教学和教材之间的关系。例如:原理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在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当中,不断地完善,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抓重点与主干原理。根据十九大中精神,分析“四个自信”“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之间的思想理念。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充分体现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式。需要在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处理好整体性和系统性、方向性之间的关系。接着,也可以将十九大的精神融入专题教学当中,彰显马克思理论的温度和热度,分析好时代之间的政治关系。以时代精神与时代问题为导向,提出新论断、新提法、新战略等。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可以彰显出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程。在全面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在十九大精神的引导下,回应时代精神,聆听时代声音,以专题教学为重点,以理论和实践结合导向,讲述属于中国时代的故事,践行全方位育人的原理。在时代的变迁当中,承担责任,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杨能.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9(10):20-22.
[2]李巧茹,曾杰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基于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J].教育观察,2016(5):81-82,123.
[3]钟家全.关于利用校园网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9):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