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新观察之李青松篇
2020-04-07刘军
刘军
每年北半球的秋冬季节,大麻哈鱼的洄游成了我们这个星球极为壮观的生命事件。通过《行星地球》《地球脉动》等经典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从北美地区西海岸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地区,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众多河流到勘察半岛的克罗诺基湖,浩浩荡荡的大麻哈鱼以及哲罗鲑等洄游性鱼类,一路跋涉,远赴自己的出生地产卵。大麻哈鱼的奋力洄游及死亡,棕熊和白头海雕的捕猎,湍急的水流、瀑布,这些都是这一伟大生命事件的组成部分。除了这一事件,地球上同样可以称为浩大壮观的生命景象还有,塞伦盖蒂草原上的动物迁徙,成千上万的斑头雁、蓑羽鹤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举动,南非莫桑比克山脉蝴蝶森林里大批蝴蝶的聚集性交配,秘鲁附近冷暖流交汇处的鱼群,以及刚刚发生在东非的几十亿只蝗虫的乌云压城。如果站在人类的角度看,东非蝗虫的聚集无疑可视为严重的灾难性事件,实际上生命系统异常精微,自然界里无废物。人类的可贵之处在于拥有智慧理解生命,但是人类的立场无法取代生命的立场。文明的寸进,就是在人类对自身的极端自我与自私的不断克服中,一点一滴地确立起来的。因此,地球作为拥有高级生命形态的孤独星球,最高的层次上耸立着生命的视角,接下来,才是人类的视角,而人类的视角也可以细分,如国别视角、族群视角、地方视角、生活视角、个人视角等。不同的视角相互交织,构成梯形配置,它不是用来围困我们,而是给我们提供向上攀爬的通道。2020年度所主推的生态散文系列,就是想在散文的人间视角之外,开拓出一个更宏伟的视角,以此重新观照我们的生活以及这生活所寄居的不同生态系统。
李青松以报告文学而名世,作为在林草系统工作多年的作家,无论是数据收集还是第一线的调研,皆比他人掌握了更多的资料和经验故事。他的《塞罕坝时间》在报告文学衰落的语境中,为这一文体提供了真正的亮色。本期散文新观察,推出了其散文作品《大麻哈鱼》,通过这篇文章,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恢宏的大麻哈鱼洄游与中国的东北地区还存在着亲缘关系。后来查阅资料,知道大麻哈鱼在中国境内洄游的最遠之地为黑龙江抚远县,在黑龙江及多个支流皆存在洄游现象。在这篇散文中,作家采用了镜头叙事的方式,由具体的生活场景入手,将大麻哈鱼的洄游,赫哲族的生活理念以及族群文化的传承,融会到一个文本之中。在具体处理上,新闻手法和文学叙事叠加在一起,使得作品平和而亲近,增大了可读性。在当下的景观社会中,偏远之地或者独异的生活方式,在社会文化空间内很容易演变成想象的他者,并赋予符号化意义。极北之地的赫哲族就是这样的例子。而在李青松的笔下,通过故事化的桥段和生动的场景营造,以两条线的形式切入赫哲族所居之地的当下和未来。明线为两代人传承关系中的新变,暗线则为大麻哈鱼千百年来勾勒出的壮观生命的线条,正所谓天地有大,人间有敬!
责任编辑 韦 露
→ 刘 军 笔名楚些,1973年生,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河南省评协理事,《奔流》编委。出版有专著《多元叙事与中原写作》,散文集《城与乡》。曾获第二届杜甫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