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2020-04-07覃永路
覃永路
所谓的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数学疑惑问题或者数学理论问题,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品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问、敢问、善问、乐问、形成问题意识,并提出方法解决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想问
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源于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兴趣、好奇心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数学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取舍标准。因此,在安排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想方设法去创设各种不同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因对数学兴趣而生奇、因生奇出疑、因质疑生智,进而想方設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数学的真实事例、一些数学自制动画教学课件、根据情境图编数学小故事、精彩的谈话引入、激疑设疑等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和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敢问
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同学笑话,有时甚至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提什么问题,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学生就不愿意提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教师要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实践证明,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人的思维才会不断被激活,才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树立起“敢问”的信心。
三、教给方法,培养提问能力,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善问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数学,首先学会是前提,学生会学才是最终目的。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会问、善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表扬他善于思考,赞扬他质疑问难的精神;对于想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从网上查找资料,从社会中学习。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积极数学思维,让学生发表一些独立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问题想法,会促进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拓展数学思维,增强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