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04-07彭玲
彭玲
摘要:有效的数学教学时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教学。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做了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设计;评价;反思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猜想,再经过自己的验证,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乐学、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基于这一新理念使我对什么样的教學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那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认真研读教材,有效进行教学设计
找准学生起点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否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课一开始让学生借助实物画出圆后,我就直接让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了,结果出现了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画出的圆不规范准确,另一部分学生手里拿着圆规无从下手。学生在还没有掌握圆的特征前提下教师便急于让学生动手按要求画出一个圆,这显然忽略了学生的已有经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及时调整为:让学生充分理解“圆”的特征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本身学生对“圆”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再要求他们用圆规画出不同要求而且规范的“圆”,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能如鱼得水能画出符合要求而且规范的“圆”了。同时在画的过程中更加深理解了圆的认识:知道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相比之前的课一开始用实物画后就直接让他们这样毫无目的地用圆规画“圆”更有效。本来学生对圆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甚至连圆规都还没能正确拿,何来画出规范的“圆”呢?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白学生想学到什么,以此确定我们教学的目标,从而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疑是思之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设置“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上《圆的认识》一课中就是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创造了“圆”。
片段呈现:
师:同学们,今天小明要参加寻宝活动,大家想不想参与到活动中?请看大屏幕:“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开始。(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上述片段中: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找出宝物有可能在的地方,通过不同的学生找点会有不同的点。这些密密麻麻的点都有可能是宝物所在的地方。最终这些密密麻麻点的就形成了一个圆。通过情境创设质疑、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圆”这个概念自然而然在他们的脑子里形成了,达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灵活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对教材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鼓励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真正做到用实、用活、用好教材。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教材上的题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比较陌生,也不易于理解,这时我们就应该灵活处理好教材,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从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经历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特征。
实施有效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例如:学生在测验中成绩不理想我会用推迟判断的方法,当学生对自己的单元测验成绩不满意时,我给她提供第二次机会。学生因为老师提供的机会而欣喜,于是他为此而努力,成绩提高了,这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有回报,由此他一定会将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为是自己努力不够,这种积极的归因必将带来更大的进步。更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新的学习活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反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要找出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亮点进行成功原因分析,对于不足之,找到解决的方法策略,其次也要分析学生的“学”,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记录下宝贵的教学资源,有了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符合学生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潜心研究,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010.12
[2]《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国培”刘德武老师的专题讲座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国培”范存丽老师的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