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20-04-07韦发好
韦发好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提倡和重视素质教育,希望将我们的学生都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优质人才,在此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点问题。因此,笔者围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这个问题进行展开说明。主要通过课文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抓住关键语句、词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利用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关键词:道德教育;思想感情;字、词、句;故事情节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因为语文教学是一门国学,是国语教学,是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社会發展的一个过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主要科目,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融入更多的德育内容,让我们的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识,培养良好的德育素养。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提倡和重视素质教育,希望将我们的学生都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优质人才,在此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点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提出,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2]。所以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刻的体验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实践,在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出来,其中蕴含的育人理念非常丰富,所以语文科任教师利用教学之便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占据有利的优势。
那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个德育教育?有了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问,为什么要加强德育教师,现在我们国家高文化素质的人,感觉生活压力大,加上2018年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造成了我国独生子女多的情况,很多独生子女都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什么主见;另外就是农村的人们思想落后,生活贫困,认为多子多福,孩子生多了教育不过来,严重的生了出来之后,自己外出打工赚钱,不顾子女的教育,到年底找到一些钱之后回到了家乡,把一些比较坏的思想传授给孩子,自以为有钱了不起。这两种情况造成了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孩子道德出现了问题,搞得学校教育、社会秩序都有点不正常。就拿广东廉江一位老师老说吧,既然被孩子的家长打到住院;广西来宾市一个县的孩子打群架,场面犹如大片情景;手机上流传一个视频,六名女孩子打一名同学,给她泼水、扯头发等等,这些事例都说明了道德出现了问题。道德出现了问题,就是教育出现了问题,那教育包括哪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会涉及到我们的孩子道德出现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这一环节,就应该做到我们应有的教育责任。那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实施我们道德教育,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在此我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这个问题,发表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从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意识。因为每篇文章的作者背景不同,创作的时期也不同,所以如果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的人物,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欣赏作者的高尚品格,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全体学生思乡情怀,有助于进行道德教育。
利用插图结合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课文中的插图结及课文的内容都有反映出一篇课文的思想感情内容,抓住课文内容结合插图进行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语文教材已经不是传统的以文字为主,为了符合儿童的特点,加强对儿童的吸引力,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颜色艳丽,内容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插图直观的体会作者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比如人人熟知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我们在教学利用漓江的水这视频或插图进行让学生认识桂林的水清的特点,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的水那么清呢?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重点抓住桂林人民保护环境、保护家乡这一方面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在苏教版《变色龙》这篇课文中,我利用课件出示变色龙,让学生认识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稀奇动物,数量已经不多,从而让学生保护动物,这也是法律上要求的,达到了遵纪守法的教育。
二、抓住关键字、词、句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有关键词、句子、段落是涉及到我们道德这方面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并加以利用,提炼出这些句子、段落和词语,作为德育教育的“悟点”,然后将这种“悟点”进行放大,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深入挖掘课文的内在思想,让学生有所感悟[3]。如:在教学《变色龙》中“于是我们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这一句时,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它放掉?学生说道要保护动物。我也毫不犹豫地说:“是啊,确实要保护动物、植物,在法律上有很多动物是要保护的,比如说猫头鹰、老虎等等都是法律上保护的动物,请我们不要伤害他们。”这样既做到了保护动物的教育,也有所体现了道德教育。不只是抓住句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也要找准词语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达到德育教育。比如说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课文中,我抓住了“全不理睬、让座、躬身施礼等词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全不理睬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没有礼貌,从躬身施礼、让座说明林教头很有礼貌,通过一正一反两个面进行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我们要像林教头一样,而不是向洪教头那样不懂一点礼节,骄傲自大。在关键时候我们更要抓住字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一次课外阅读教学中——《一次成功的实验》,其中小女孩说了一句话“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让学生深入讨论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体会“先”字的意义,让小学分小组讨论,通过这句话,你从中学习到什么?在一番讨论后,有的学生说“我学会了要多为他人着想”,有的学生说“我学会了做人不能自私”等等。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习到了在生活中不能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要多为他人着想。
三、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是明确了一件事,让人知道一个道理。抓住这个素材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最好材料。我们找准语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在课文的理解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中有一篇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当我上这一课时,我知道这是给我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当时爸爸要求孩子放点这天大鲈鱼,可是孩子不想放,因为没有人看看,可是爸爸动怒起来,要求孩子一定要放掉这条大鲈鱼。根据这情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时,心里非常得意,可是父亲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父亲为什么要看时间呢?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会想些什么?我巧妙地引导学生一连串的发问,并一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随着学生们的想象的启发,一句句情感变化的话语,从学生们的小嘴里滔滔不绝地流露出来,那时的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成了当时沮丧的孩子,唉声叹气,伴随着这种情感体验和形象的思维、想象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道德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是真正实践起来却非常的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通过谈迁两次写《国榷》这部著作时,让学生养成铸就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人要有锲而不舍、敢于挑战的精神,才能办事情做好。可是就是這样的教育,学生们学完课文后,个个都说:“老师,我们以后一定要遵守班上规定,遵守校规,做一个优秀的好孩子。”听到他们这样觉悟,我也很高兴。
总之,语文科目中蕴含了非常多的德育教育素材,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然后提取出来加以利用,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人性的光辉,体会到更多的高尚品格,然后潜移默化的改变自身,不断提升德育素养。语文教师在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为学生做出榜样,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刘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J].科技展望,2017,27 (15):241.
[2]江瑞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 (4):51-51.
[3]陈国玉.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8 (28):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