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背景的实践教学排课体系的优化

2020-04-07陈丽君谢正生方青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5期

陈丽君 谢正生 方青

摘要 通识训练课程教学是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之一,具有面广、授课学生多的特点,其课程安排是教务管理的难点之一。以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来自12个学院、7个学科门类、39个专业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参训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生源地、学院、专业、学科等背景条件的学生“课程注重”和“训练站选择”结果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学生“课程注重”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课程设计的趣味性、课程实践操作环节、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本专业的结合性;训练站自主选择比例较高的为园艺训练站、动物养殖训练站,较低的为植物保护训练站;通过对不同专业参训学生“课程注重”及“训练站”选择比例进行聚类,可将其划分为3大类群;根据问卷从现开设模块中选出学生最喜爱的模块数6个(前10%)及学生期待开设的模块数10个。该研究旨在为类似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的开设和排课优化,为提高教务管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事技能通识训练;学生背景;课程安排

中图分类号 S-0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5-0276-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5.07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General training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range and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12 colleges, 7 disciplines and 39 majors were survey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general agricultural skill trai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rriculum emphasis and training station sel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life background, college, major and subject. In general, the choice of the proportion in curriculum emphasis from high to low were in the order of interestingness, practicalness, practicability and combinability. There were high selection ratio in gardening training station and animal breeding training station, lower in plant protection training station of general agricultural skill training;using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curriculum emphasis and training station, 39 majors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type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6 (top 10%)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urrent modules and 10 were expected to establish. This research provide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and scheduling in course.

Key words General agricultural skill training;Students background;Curriculum arrangement

通識教育最早于1829年由美国学者帕卡德教授提出[1],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训练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方法、重视个人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理念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了新角度、新方法[2]。然而,通识训练课程教学往往具有面广、授课学生多的特点,其课程安排是教务管理的难点之一。因此,为加强本科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华南农业大学充分利用自身农科学科的优势,于2013年5月成立农事训练中心。中心依托相关学院先后设立农事教导与服务、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与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动物养殖、兽医兽药生产、农产品加工共10个训练站,面向全校非农专业学生开展为时7 d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下文简称农训),指导学生通过参加农事实践活动,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农业知识和生产技能,增强学生对农事知识的了解与认知,培养非农科专业学生的农事意识和“识农、尊农、爱农”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关注“三农”发展,拓宽专业思路与视野,提高素质,为今后有意从事农业相关职业的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一定参考[3-6]。

农训课程自2013年开课至今,稳定开设课程模块数52个,授课人数6 000~8 000人/年,授课时间为每学期第1~10周。由于受人数较多、时间集中及场地和师资的局限,现阶段未能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只能以训练站为单位进行随机排课,目前农训课程的学生选择模块自由度小,不能达到因“兴趣”及因“材”施教。为使农训课程安排与学生自身专业教育相融合,减少因学科的师资问题而因人设课等,笔者从学生所属学院、专业、背景、兴趣等出发,通过调查问卷法对如何优化农训课程安排进行研究,即探索出与学生较相匹配的训练内容,为优化课程安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了解学生期待学习的农业知识和技能,为农训课程的完善及优化教务安排提供理论支撑。

1 调查问卷设计

1.1 调查方法和对象

该研究对2014—2016级参训学生进行农训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2018学年。共回收问卷1 683份,剔除无效问卷,回收实际有效问卷1 517份,问卷有效率90.13%。被试参训学生分别来自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水土)、食品、生命科学(生科)、资源环境(资环)、艺术、经济管理(经管)、公共管理(公管)、人文与法学(人文)、材料与能源学院(材能)、外国语、数学与信息(数信)共12个学院,覆盖工学、理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7个学科门类,涉及自动化、车辆工程、环境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金融学、日语、应用化学等39个专业62个班级。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参训学生特点,设计客观性调查5题,主观性调查2题。客观性调查题为参训学生性别[7]、大学前生源地(农村/城市)[8]、是否从事过农事劳动、课程注重方面(趣味性、实践性、实用性、结合性)、自主选择训练站(农事教导与服务、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与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动物养殖8个训练站,兽医兽药生产、农产品加工未按训练站单独排课)等;主观调查题分2类内容,第1类为参训学生从已完成的农训课程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程模块2个,并说明原因;第2类为参训学生期待了解及学习的农训知识。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调查问卷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由表1可知,参加农训课程的学生男女比例约为1.00∶1.45,女生人数多于男生;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百分比分别为59.5%、40.5%,来自城市的学生大概为全部学生的6成,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未从事过和从事过农事相关劳动的参训学生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1.5%、48.5%,未从事过农事劳动的学生数量略高于从事过的学生;农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分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设计的趣味性、与本专业的结合性、课程实践操作环节4个方面,参训学生课程注重选择比例排序为趣味性(49.6%)>实践性(27.4%)>实用性(19.6%)>结合性(3.3%),近1/2参训学生较注重课程设计的趣味性,少部分学生较注重课程与本专业的结合性,前者所占比例为后者的15.0倍。

对已完成7 d农训课程的学生讲解其余7个训练站的课程安排和训练内容,学生自主对8个训练站进行选择,选择及已参训训练站统计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自主选择园艺站人数最多,其次为动物养殖站,选择人数分别为656(43.2%)和323(21.3%),选择植物保护站人数最少,仅为35人(2.3%),选择人数最多训练站为最少的18.1倍,差异极明显,说明学生更倾向选择与生活密切的园艺和动物养殖等相关课程;从已参训训练站与选择训练站的一致性上看,园艺站复选比例最高,为37.9%,其次为农事教导与服务站,为32.0%,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复选比例最低,仅为3.0%,复选比例最高训练站为最低的12.6倍,说明园艺及农事教导与服务站等学生参训体验较好,重复选择学生比例较高,而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等学生参训体验一般,重复选择学生比例较低,也说明了在课程选题、内容设计方面,园艺和农事教导与服务站课程模块设计较合理,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参训意愿。

2.2 参训学生背景对课程注重方面的影響分析 对学生性别、生源地、是否从事过农事劳动、学科等背景与课程注重选择作卡方检验[9]。结果表明,除是否从事过农事劳动(0.059)外,其他背景条件的卡方检验值的概率P值均小于给定的0.05,说明从事农事劳动情况对学生课程注重方面的选择没有影响,性别(0)、生源地(0)、学科[10](0.001)、学院(0)、专业[11](0)等对学生课程注重方面的选择有显著影响[12]。

对参训学生性别、生源地、学科等为背景,对其课程注重选择进行分析。由表3、4可知,女生相较男生偏注重课程设计的趣味性(51.8%)及实践操作环节(29.4%),男生相较女生偏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23.6%)及与所学专业的结合性(5.3%)课程设计方面女生偏注重感性体验,男生偏注重理性体验;从参训学生生源地来看,城市的学生偏注重课程的趣味性(54.4%)及结合性(3.8%),农村的学生偏注重课程的实用性(23.9%)及实践性(30.9%),城市学生较注重寓教于乐,农村学生较注重学以致用;从参训学生学科来看,除经济学外,其他学科课程注重排序与客观性统计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除经济学学科学生较注重实践性外,其他学科学生课程注重情况均为趣味性>实践性>实用性>结合性,其中实用性方面,工学和文学学生选择比例略高;趣味性方面,理学和艺术学学生选择比例略高;结合性方面,工学和艺术学学生选择比例略高;实践性方面,经济学和法学学生选择比例略高。

以参训学生学院为背景,对其课程注重选择进行分析。由表5可知,除材能学院外,其他学院学生课程注重排序与客观性统计结果相一致。除材能学院学生较注重实践性外,其他学院学生课程注重情况均为趣味性>实践性>实用性>结合性。其中实用性方面,材能和水土学院学生选择比例略高;趣味性方面,经管和人文学院学生选择比例略高;结合性方面,工程和数信学院学生选择比例略高;实践性方面,经管和材能学院学生选择比例略高。

2.3 参训学生背景对训练站选择差异的分析 对学生性别、生源地、农事劳动、学科等背景与学生自主选择训练站作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除农事劳动(0.802)外,其他背景条件的卡方检验值的概率P值均小于给定的0.05,说明从事农事劳动情况对学生训练站的自主选择没有影响,性别(0)、生源地(0.010)、学科(0)、学院(0)、专业(0)等方面对学生训练站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以参训学生性别、生源地、学科等为背景,对其自主选择训练站进行分析。由表6、7可知,与男生相比,女生偏倾向选择园艺训练站(50.7%),男生在其他训练站的选择比例略高于女生,总体来看,选择比例最高的为园艺站,其次为动物养殖站;从参训学生生源地来看,来自城市的学生偏倾向选择林学与园林、生物技术、动物养殖站,来自农村的学生偏倾向选择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植物保护、园艺、农事教导与服务站;从参训学生学科来看,除艺术学学生偏倾向选择生物技术站(27.2%)、经济学学生偏倾向选择林学与园林站(12.3%)外,其他学科选择比例较高的为园艺和动物养殖站。其中理学和法学学生选择农事教导与服务站的比例略高;法学和文学学生选择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动物养殖站的比例略高;理学和经济学学生选择园艺站的比例略高;工学和管理学学生选择植物保护站的比例略高;工学和经济学学生选择林学与园林站的比例略高;艺术学和管理学学生选择生物技术站的比例略高。

以参训学生学院为背景,对训练站自主选择进行分析。由表8可知,除艺术学院学生偏倾向选择生物技术站(26.8%)外,其他学院学生选择比例较高的为园艺、动物养殖站。学院间训练站选择平行比较,水土、食品学院学生选择林学与园林站比例略高;工程、艺术学院学生选择生物技术站比例略高;食品、公管学院学生选择动物养殖站比例略高;资环、人法学院学生选择农学站比例略高;外国语、数信学院学生选择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比例略高;工程、艺术学院学生选择植物保护站比例略高;资环、经管学院学生选择园艺站比例略高;工程、数信学院学生选择农事教导与服务站比例略高。

2.4 不同专业参训学生聚类分析 对39个不同专业的参训学生课程注重及自主选择训练站选择比例(选择人数/总人数)应用欧式距离Ward法进行聚类,结果如图1所示。以欧式距离15.0为阈值,可将39个专业学生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服装与服饰设计(纺织品设计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类、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制造)、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9个专业,这类专业学生主要来自工程(31.3%)、材能(23.3%)学院,所属学科主要为工学(67.3%)和管理学(15.8%),其性别及生源地比例相差不大;与其他类别相比,第Ⅰ类较多注重结合性(5.5%),较少注重趣味性(42.1%),在训练站选择上较倾向动物养殖站(32.4%),不倾向园艺(28.0%)、林学与园林(7.2%)站。

第Ⅱ类包括包装工程、生物技术、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会计学、公管类、法学、汉语言文学、商务英语、工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金融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15个专业,这类专业学生主要来自人法(21.6%)、公管(19.7%)、经管(17.2%)、资环(10.2%)、生科(6.2%)及食品(6.2%)学院,涉及学科主要为管理学(32.3%)、文学(17.6%)及理学(16.9%),其性别及生源地比例差异明显,女生人数约为男生的2.3倍,城市学生人数约为农村的1.5倍;与其他类别相比,第Ⅰ类学生较多注重实践性(33.2%),较少注重结合性(1.6%),在训练站选择上较倾向园艺(52.4%),不倾向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1.5%)。

第Ⅲ类包括服装与服饰设计(首饰与箱包设计方向)、动画、食品科学与工程、表演(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服装设计与工程、英语、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数学15个专业,这类学生来艺术(27.2%)、外国语(17.5%)、水土(14.1%)及数信(13.3%)学院,涉及学科主要为工学(47.8%)、艺术学(21.4%)、文学(17.5%),其性别比例相差不大,城市学生人数约为农村的1.6倍;与其他类别相比,第Ⅱ类学生较多注重趣味性(61.1%),较少注重实践性(17.5%),在训练站选择上无明显倾向性,不倾向农学训练站。

2.5 调查问卷主观调查题结果分析

对参训学生选择的最喜欢2个课程模块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喜欢的农训课程前10%的课程模块排序为大豆品质鉴定及分析(农学站,75.33%)、茶的识知与鉴赏(园艺站,64.52%)、压花艺术认知与实践(园艺站、55.02%)、兰花手工皂制作(生科站、50.42%)、农业外来入侵生物识别(资环站,49.25%)、木材科学与家具制作认知(林学站,47.7%)。选择原因总结为:①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较强;②课程实践参与性较高,实践较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③课程设计趣味性较高,教师讲解生动,学习过程愉快;④课程内容新颖,学习新鲜感较强。

对参训学生期待了解的农业知识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现阶段暂未开设、学生期待学习的知识主要包括:①动物标本制作;②动物疾病防治;③野外可食植物鉴别(野外求生);④食品安全;⑤种子培育;⑥精准农业;⑦园林景观鉴赏;⑧肥料认知;⑨微生物认知;⑩食品发酵。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參训学生性别、生源地、学院、专业、学科等背景条件的“课程注重方面”及“训练站自主选择”等方面差异明显,说明学生背景对课程设计重点及训练站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了解不同背景条件学生的选择意愿对课程的安排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总体上看,在“课程注重方面”,参训学生注重比例为课程设计的趣味性>课程实践操作环节>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本专业的结合性,在农训课程设计上可按照此排序进行安排;女生偏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男生偏注重实用性和结合性;城市学生偏注重趣味性和结合性,农村学生偏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除经济学学科及材能学院学生偏注重实践性外,其他学科及学院学生课程注重排序与总体一致;而在“训练站选择”方面,参训学生选择比例为园艺>动物养殖>生物技术>林学与园林>农事教导与服务>农学>农业资环与环境保护>植物保护训练站,农训排课量可参考此排序,如增加园艺、动物养殖训练站排课;女生倾向选择园艺站,男生在其余训练站选择比例高于女生;来自城市学生偏倾向选择林学与园林、生物技术、动物养殖站,来自农村的学生偏倾向选择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植物保护、园艺、农事教导与服务站;除艺术学学科及艺术学院学生偏倾向选择生物技术站、经济学学生偏倾向选择林学与园林站外,其他学科及学院选择比例较高的为园艺和动物养殖站。

聚类结果显示,39个不同专业可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学生主要来工程、材能学院,此类学生较多注重结合性,较少注重趣味性,在农训课程安排上可较多将学生安排至动物养殖站,少安排至园艺及林学与园林站;第Ⅱ类主要来自人法、公管、经管、资环学院、生科及食品学院,此类学生较多注重实践性,较少注重结合性,在课程安排上可较多将学生安排至园艺站,少安排至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第Ⅲ类主要来自艺术、外国语、水土及数信学院,此类学生较多注重趣味性,较少注重实践性,在课程安排上可少安排至农学训练站,多安排至其他训练站。该聚类结果为不同背景参训学生匹配出最适训练站提供理论依据,但该研究存在未能覆盖全部参训学生专业、个别专业学生样本量偏小等问题,

仍需加大调查样本量对“学生训练站”匹配进行持续研究。从现开设模块中选出学生最喜爱的模块数6个(前10%),可增加此类模块排课量、优先对该模块师资、场所等进行配套,探索农训选课模式。可将学生选择原因归纳为:①实用性;②实践性;③趣味性;④新颖性,这与调查问卷“课程注重方面”设计较吻合,说明调查问卷设计合理,不同背景学生对“课程注重方面”的研究结果可靠。学生期待开设的模块数10个,涉及农林牧副等方面,为新模块的开设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庞海芍.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7(1):97-101,112.

[2]陈伟国,聂庆华,谢正生.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改革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养殖训练站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301-303.

[3]黄志君.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以养蚕与缫丝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0):239-240.

[4]汤丽敏,陈晓超,涂荣珍,等.新型农事训练课程“三棱锥”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华南农业大学的调查[J].人力资源管理,2015(2):174-176.

[5]冯发强,陈益培,张秀香,等.华南农业大学非农专业学生农学站农事训练教学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6):14137-14138,14141.

[6]马晓春,吕守林,李丹妍.通识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1):26,29.

[7]孙淼.性别差异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影响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7.

[8]李红志.生物教学城市和农村要区别对待[J].考试(教研版),2012(5):104.

[9]李彦霞,邱红燕,王俏荔.家庭经济收入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8(28):91-93.

[10]赵又朴.延安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探究式学习现状与对策分析[D].延安:延安大学,2017.

[11]胡祖权,彭晓燕,王赟,等.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235-237.

[12]加春燕.卡方检验在二胎生育意愿分析中的應用--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