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锁面试全流程

2020-04-07梁玉涛

人力资源 2020年2期
关键词:面试官应聘者胜任

梁玉涛

社会招聘调研数据显示,面试官、业务领导的面试标准不清晰、缺乏足够的面试技巧等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广大的HR伙伴们。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其本身是一个让候选人(尤其是优秀候选人)切身感受雇主品牌和企业文化的最佳机会。

面试体验影响候选人决心

各个行业、各家公司,每天都在面试,但总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究竟怎样才算是一场好的面试?

实际上,面试无非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为公司招到合适的人,达到人与岗匹配、人与团队匹配、人与组织匹配;同时,还要兼顾候选人的面试体验,在其他方面均等的情况下,让候选人愿意选择自家公司,接受offer。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是企业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往往以评价的方式对候选人做出各种判断,为他们贴上各类标签,但却忽略了候选人的感受。其实,面试本身是一个让候选人(尤其是优秀候选人)切身感受雇主品牌和企业文化的最佳机会,如果只是一味地站在挑选候选人的角度上进行面试,可能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对于优秀候选人来说,在公司评价自己的同时,自己也在评价公司。

一项调查显示,面试环节决定候选人对应聘公司第一印象的就是面试官的面貌,这涉及着装、谈吐、提问的问题、专业性等多方面。举个例子,笔者也曾参加过其他公司的面试,在40-50分钟面试结束后,笔者在心里会产生如下评语:

1.面试官专业水平一般,面试经验不足,问题缺乏逻辑;

2.面试官作为直线业务领导,当前团队人员紧缺,业务压力大,缺乏解决办法;

3.专业水平弱于前领导。

在面试结束之后,该公司给了offer,虽然职位、薪资等条件符合预期,但笔者还是拒绝了这份offer。

应该考察哪些能力和素质

有HR会问:技术岗位的人才,光有专业知识、技能、相关工作经验就足够了吗?

一位互联网公司的研发负责人曾分享过一个故事:在刚做管理者的时候,由于团队缺人,任务很多,于是在社招时招聘了一人入职,面试时感觉该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基础教育背景都很好,也在大企业工作过,能力也有保障。但是入职后发现,该员工和其他同事的配合频频出现问题:该员工十分自傲,要求很高,于是总是看不上别人,也基本上不会主动与其他人说话。自此以后,团队氛围就变得十分怪异,甚至有一次该员工与产品经理出现了较大的冲突,使得落后的研发任务非但不能有所进展,反而因为配合的原因落后了。最后,该员工没能通过试用期就被解雇了。

由此可见,专业技术并不是全部,其他软性素质的考量也不能被忽略。

那么,在招聘的时候,应该考察哪些能力素质呢?

在实际面试的时候,我们考察的内容无外乎四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第二,是否具有相关的岗位经验,过往的履职经历;

第三,就是心理特质,底层的价值观、动机层面的特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具备岗位要求的胜任力。

前两个信息基本上都可以从简历当中得到,而心理特质和胜任力就要通过测评工具或者面试才能考察。

比如要招聘一个银行的客户经理,如果候选人是金融相关专业,具备金融知识,同时具有在国有银行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过去业绩还不错,其本人也认同这个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还具备很好的关系建立能力、沟通能力等,那么,这个候选人就非常适合这个职位。

在面试过程中,除了底层的心理特质无法考察以外,其他三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面试来考察。其中比较难判断的,且对工作影响最大的,在面试中也是重点的就是该岗位的胜任力,这个胜任力就是评价的标准。

要确定清晰的评价标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建模,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模型极难符合多变的要求,那么在这个时候可以借鉴建模的思路来确定评价标准,也就是胜任力。建模的思路如下:

岗位需求分析思路

簡单来讲,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聚焦岗位上的核心工作内容,包括经常出现的核心场景,在这个场景下遇到的核心挑战,为了解决这个挑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这些能力素质就是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也就是岗位标准。

以销售岗位为例,核心工作内容就是业务拓展,遇到的核心工作挑战有业绩指标,需要的能力要求是追求卓越;经常被客户拒绝,有时付出很多时间在一个客户上,但最后还是没成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坚韧性。

聚焦岗位上的核心工作内容,经常出现的核心场景,最终落到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提炼出5个左右的胜任标准,基本上就能找到面试时考察的标准。具体如下:

▲ 维度示例来源为北森胜任力词库GENE

用结构化行为面试规避“面霸”

专业的结构化行为面试,兼具操作方便和评估效果好的特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施流程、面试官、题目设计、评分标准等方面如果较为随意,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结构化行为面试呢?

所谓的行为面试就是面试官针对岗位胜任力标准以及知识、经验、工作经历等,要求候选人提供一些能反映能力的真实事例并加以描述的面试方式。行为面试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问题要结合岗位胜任力,另外就是,候选人要以举例子的方式来讲述一个真实事例,通过事例中候选人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展示出的行为来判断其能力水平。

行为面试有一个前提假设,即过去预测未来。因为人的能力提升需要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候选人在过去某个情景之下遇到一个难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那么在未来遇到类似情景时,也会采取这样的解决措施。行为面试就是聚焦过去的情景,来判断其能力水平。

采取行为面试有三个好处:

第一,从过去的真实事例出发,有利于面试官全面生动地评价候选人。因为在候选人讲述事例时,会讲述事件的背景、目标、遇到的困难、解决措施、最终结果等,展示的信息较为充分和具体,有利于面试官做出判断;行为面试考察的是一个难题能否解决,还要有具体事例支撑、辅助面试官们进行判断,所以这能有效降低录用“面霸”的可能性。

第二,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3年内),过去行为的预测性较好。除非是候选人因为重大改变,使其个性产生重大变化,在通常情况下,能力水平是较为稳定的。

第三,由于在行为面试中可以不断地对事件进行追问,能有效避免候选人说谎。

行为面试,做到“十全十美”

一场面试通常需要40-60分钟,如何高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对候选人做出全面、深入、客观的评价,也是有“套路”的。

面试时间:40分钟左右

在开场部分,要给候选人一个好的感受,通常要包含三个部分:对候选人表示欢迎,并讲述面试流程所涉及的内容,以及期望候选人如何进行配合和互动,这个环节一般需要1-2分钟。

然后,针对简历上的背景信息进行提问和交流,5分钟左右。

接下来就是行为面试的核心部分,结合岗位胜任力标准,针对每个维度,专门提问一个问题,25-30分钟左右。

最后针对候选人的稳定性、求职意愿、互动交流等进行提问,5-10分钟。

把求职意愿放在面试的最后阶段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前面的互动交流,使得面试官和候选人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相比于最开始,更有利于找到离职的真实原因。

一场好的面试都有结构和层次,每个环节有其考察的重点,涉及较多技术性的细节,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关于面试官表现

在面试过程中,从开场的介绍开始,到后面的交流互动环节,面试官展示出的谈吐、营造的面试氛围、专业问题的提问等等,都会影响候选人对公司的第一印象。

在实际面试执行环节中,由于时间有限,各位HR或者业务领导在面试时大多直奔主题,很少会在意开场这个环节,更不会严格按照上面的例子来进行。

这时,至少也要讲一句欢迎语:您好,欢迎参加今天的面试。

●胜任力提问有哪些技巧

提问找事例指的是,对候选人的提问除了针对简历当中的背景信息进行提问以外,更重要的是针对胜任力进行提问的环节,这个环节需要面试官提出行为面试题,然后要求候选人讲述事例,通过候选人采取的措施、做出的行为,对其进行能力水平的判断。

提出行为面试题时要避免三类题:理论性问题、假设性问题、诱导性问题。

这三类问题无法激发行为,候选人大都会讲思路和方法,表示自己的忠心,但实际能力水平却很难判断。

理论性问题:理论性问题可以从书本、杂志、网上找到正确答案,应聘者回答正确,只能判断出应聘者知道“理论上”应该怎么做,但不代表其在实际工作中会这么做。

假设性问题:面试官为应聘者提供一种场景,应聘者能从中推测出面试官想要的答案,更关键的是,应聘者的回答也不代表他在实际工作中,或遇到一样的状况时会这么做。

诱导性问题:诱导性问题给应聘者暗示了一个正确答案,鼓励应聘者按照面试官的期望去回答。

总之,在提问这个环节,有意识地要求候选人讲出具体事例,面试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所以,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始终记住一个原则:请举例说明。

●如何引导候选人回答问题

“异常可灵活”:在提问之后,面试官希望候选人讲述具体的事例,但在很多时候由于候选人的素质不一、對面试形式不了解等各种原因,候选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话多的、话少的、不讲事例的等等,针对不同的异常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具体来说有三种方式:澄清、打断、引导。

有时,候选人回答时容易偏题,不讲述具体事例,而是只谈理论、假设、想法,比如:“这种情况下,一般我会……”;“我认为这种时候……”;“我想要……”等等,这时面试官就需要澄清问题,要求候选人讲述具体事例。有些候选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未必能讲清楚,这时候面试官一定要打断,要求其简明扼要地讲出事例。

针对话少的候选人,就需要按照STAR的原理逐步地进行引导,让其能够讲出充分的信息,从而做出判断。STAR是行为面试中很重要的一个原理,具体如下:

行为面试工具——STAR原理

在真实面试场景中,一个完整的STAR事例通常要花费5-10分钟才会把事件还原出来,便于面试官做出判断。

在行为面试中,候选人和面试官的互动基本上都是按照STAR的结构进行的,面试官需要引导候选人按照STAR结构,挖掘出完整的事例,而候选人也需要按照STAR结构把事情说完整,讲述清楚。

行为面试中结合STAR的追问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面试官要通过追问获取完整的事例,搜集充足的信息来做出判断。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追问澄清一些面试中的疑惑,摘下候选人伪装的“面具”,真正考察到候选人的实际能力水平。除此以外,还能帮助一些不善言辞的候选人充分展示出其能力水平。

猜你喜欢

面试官应聘者胜任
耿 直
把降落伞卖给农夫
应聘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我是小小面试官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