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在家办公开启“静音键”

2020-04-07严川

人力资源 2020年2期
关键词:办公节奏工作

严川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之下,2020年春节假期成为史上最长春节假期。从1月31日之后,陆陆续续就有上班族或创业者在朋友圈晒出“在家办公”“线上服务”“远程交流”等节后办公方式,许多工作按部就班地恢复开展,并未受到疫情耽搁。

居家办公(简称“soho”)一直以来都是自由职业者的专属,是大多数人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自由职业者的关键指标。可以说,这个春节让很多全职工作者好好地体验了一把自由职业者的工作状态。

人力资源管理大师约翰·布德罗、瑞文·杰苏萨森、大卫·克里尔曼在其合著的《未来的工作》一书中指出,未来20年,现在90%的全职工作岗位将会消失,大量的自由工作者将要崛起,随之而来的,将是在家办公的盛行。当然,在家办公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当前超过五成的日企引入了在家办公制度,而且这个数据较2017年首次调查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早在2014年,25%的美国劳动者就已经开始在家做一些工作;在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产品、运营岗位人员和工程师,只要有内网VPN+线上协作平台+沟通工具,均可采取弹性工作制。到不到公司办公,真的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那么,没有了通勤挤地铁、公交的烦恼,没有了半夜加班回家打不到车的痛苦,在家办公是否真的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呢?这还要基于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确保在家办公的质量。假设办公所需的软件、平台、制度等办公条件都已经具备,保证在家办公的工作质量还需要考虑环境、节奏、时间管理、工作习惯等因素,为在家办公保障效率开启“静音键”。

节奏把控:紧凑且目标明确

在家办公,节奏把控就是效率的代名词,而且让员工主动参与比让员工“被安排”更能发挥效率。

携程网曾做过一次测试,研究定期远程办公者的工作效率,并与完全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进行比较。参与测试的员工都是打电话的客服销售人员,有清晰的效果衡量标准。结果发现,在其他因素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远程办公人员(包括在家办公人员)拨打的电话数量,比在办公室办公的员工多出13.5%,几乎相当于多出了一整天的工作量。

这个案例可以分成两方面来解读。一方面,对于客服销售等操作简单、节奏好把控、指标明确的岗位来说,员工可以在自动完成工作后享受休息,在家办公不仅可以保证效率,甚至还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对节奏不好把控、指标模糊的岗位来说,员工受到被动安排,其办公节奏问题就会成为管理障碍。

事实上,要想让员工把握在家办公的节奏,使工作变得自动自发,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企业的任务安排与奖惩设计,而非员工个人的自觉。因为全职人员在家办公不同于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是以甲方委托的需求来确定工作量,以交付期为工作目标,具备较大的自主安排办公节奏的可能性;而全职人员依然是以企业为平台,以完成业绩指标为工作目标,仍需以企业业务流程上下游环节的衔接为工作的时间节点,需要企业的奖惩作为指挥棒指挥员工开展工作。通俗点讲,全职员工在家办公,只是工作场所发生变化,还谈不上工作性质的改变。

长期以来,简化都是沟通的理想状态,所以,任何消息的沟通者和制造者都要思考如何让事物简化但依旧能保留住精华。所以,企业对于在家办公的员工,一方面要在不扰乱其工作节奏的基础上做好线上沟通,另一方面,也要为他们规划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做好组织上下游环节的工作衔接,使在家办公人员形成合力。这对企业来说,管理难度和管理幅度都增加了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家办公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时间成本、沟通成本、试错成本、机会成本等。所以,企业在考虑员工在家办公的工作节奏时,要适当降低办公速度,但是依然要安排紧凑且目标明确,以防止员工“懒癌”发作时一发而不可收。

因此,好的在线协作平台和任务管理系统,是在家办公的效率关键。

时间管理:主次分明且有时长保障

既然企业实施了在家办公,就不会再去做8小时考勤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就等于默许了员工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处理家庭事务,分散精力和时间在所难免。所以,除了工作节奏问题,工作时长的保障也需要考虑周全。

对于缺乏自律的人来说,在家办公往往有可能是这样度过一天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在公司里辦公至少有领导、同事跟进监督,而在家办公只能自己监督自己。所以,在家办公很难落实8小时工作制,企业不能潦草地让员工自己做主,这就需要考虑在家办公时员工的参与感和职业感。

企业需要向员工明确,在家办公不是散养散放,而是换个场地、换个方式继续职业生涯,不管在公司还是在家,每一分付出都是在参与公司的运营,都是在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在办公和照顾家人之间,办公是主,照顾家人是次;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工作是主,休息是次;在按照自己的时间完成本环节工作和兼顾上下游同事协同完成工作之间,协同是主,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是次。

主次分清了,只要公司业务不会因为个人原因受阻停滞,一天是工作8小时还是6小时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当然,还是应该保证起码的工作时长,遇到突发情况,适当增加工作时间也很有必要。

办公环境:安静但不过于舒适

很多在家办公人士把家布置得像办公室,因为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办公质量,人对于环境的依赖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在家办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呢?最基本的就是两点:一是安静,二是不能太舒适。要达到这两个标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对独立的空间为办公增加仪式感。如果具备条件,最好有一间可以锁门的房间。实在不行,也可以拉一道帘子,为自己隔绝出2-3平方米的工作空间,明确划分生活区和办公区,然后摆一张单人办公桌,一把办公椅,光线尽量充足,空间尽量独立。

设置一段独立的、与生活隔绝的工作时间。单身人士需要克服零食、电视剧、兄弟约游戏、闺蜜约逛街等诱惑,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进入工作状态;已婚人士除了克服以上诱惑,还需要安排好家人的生活,防止工作期间被水枪喷湿电脑、给一家老小煮饭被迫中断工作、被强制吃水果等人为因素的干扰。

工作区域的设计不要太“人性化”。办公区布置得要简洁、简便、简单,尽量不要有任何生活用品或者消遣物件,假如你在工作区添置了防止鼠标手的鼠标垫,可能就会买防止颈椎病的按摩椅、防止老寒腿的磁疗护膝、防止眼疲劳的护眼灯……如此一来,舒适感倒是满满的,但等你坐下来准备办公时,毫不费力就能睡着。

办公习惯:自我学习兼远程协作

在家办公最大的困难,就是远程协作和自我管理。在办公室工作,遇到一个问题,立即可以从每个部门抽调人员到会议室进行头脑風暴,制订出一套解决方案并马上执行。而在家办公,遇到问题不得不对着电脑屏幕召开视频会议,个别参会同事还因为网速问题卡顿严重,必须竖起耳朵听。没了现场互动,连争执都失去了味道。

所以,在短暂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工作者要做的不只是适应在家办公这种工作方式,更要学会适应“工作生活”全开的模式。要能够从新颖的工作方式中找到在家办公的优势,从远程协作中找到比当面交流更强大、更便捷、更理性的地方,从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变成主导者,从需要别人帮忙到主动找人帮忙。

在家办公,考验的不只是工作者自律守静的能力,还有自我学习、自我成长以及远程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在家办公的每分每秒,我们都是在耗费自己的居家时光,早点解决问题,早点完成团队目标,就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照顾家庭,这才是在家办公的最终目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对自由工作者和居家办公的认同程度越来越高,但无论时代如何进步,一个不变的事实是,我们必须以终身学习和技能开发为目标,确保自己具有长期的竞争力。只有拥有过硬的技能,才能不再有通勤的压力,不再受员工守则、职场规则的束缚,不用在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被迫上班。

总结起来,在家办公就是要在公司的合理管控范围内,换一个工作场所,换一种工作生活模式,在特殊时期或在特殊情况下,还要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也许当员工真的适应这种工作生活模式后,很多企业也可以彻底从线下转入线上,把办公室租赁费用、宽带费用、电话费用等,用来组织员工每个月国内旅游开会一次,每年出国旅游开会一次。这么一想,似乎也很诱人。

猜你喜欢

办公节奏工作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YOUNG·节奏
不工作,爽飞了?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选工作
广场办公